首页 高压浸出 搅拌浸出 数字孪生 湿法冶金 溶剂萃取
搅拌浸出 2024-09-30 16:28:05

重金属加标回收率实验怎么做(矿产金属回收率)

一、重金做矿选矿回收率怎么计算

1.选矿回收率是属加收率实验属回收率指精矿中的金属或有用组分的数量与原矿中金属的数量的百分比。这是产金一项重要的选矿指标,它反映了选矿过程中金属的重金做矿回收程度、选矿技术水平以及选矿工作质量。属加收率实验属回收率选矿过程要在保证精矿品位的产金前提下,尽量地提高选矿回收率。重金做矿其计算方法如下:实际回收率=[实际的属加收率实验属回收率精矿数量(吨)×精矿品位]÷[原矿处理量(吨)×原矿品位]×100%(1-2),理论回收率=[(β(α-ν))÷(α(β-ν))]×100%(1-3)

2.在选厂生产过程中,产金每个生产班都需要取样化验原矿品位(α)、重金做矿精矿品位(β)和尾矿品位(ν)。属加收率实验属回收率这时理论回收率可由公式(1-3)计算得出结果。产金

选矿技术监督部门一般通过实际回收率的重金做矿计算编制实际金属平衡表,通过理论回收率的属加收率实验属回收率计算编制理论金属平衡表。两者进行对比分析,产金能够揭露出选矿过程机械损失,查明选矿工作中的不正常情况以及在取样、计量、分析与测量中的误差。选矿后的精矿中所含被回收有用成分的重量占入选矿石中该有用成分重量的百分数。选矿回收率是评价矿山企业选矿技术、选矿工艺流程、管理水平和入选矿石中有用成分回收程度的主要技术经济指标。

3.一般在保证精矿质量要求的前提下,精矿中有用成分的选矿回收率愈高,说明此种有用成分被回收得愈完全,若选矿回收率低,说明资源利用率低。所以《矿产资源法》中规定这个指标必须达到或超过设计选矿回收率指标。在保证精矿质量的前提下,不断提高选矿回收率,不仅能充分回收矿产资源,而且能提高矿山经济效益。

损失部分包括:浮选机的跑槽及出现故障时的溢出物、浓缩机的溢流“跑浑”、皮带机的掉矿、球磨给矿处的漏矿、精矿运输车辆漏矿等等。在操作过程中力求减少损失,以提高精矿的实际回收率。

二、矿产资源三率是指什么

矿产资源三率包括开采回收率、采矿贫化率、选矿回收率。开采回收率是指矿山企业计算开采范围内实际采出矿石量与该范围内地质储量的百分比。

根据计算范围的大小分为工作面、采区(矿块)、阶段和全矿井的回采率。开采回采率指的是全矿井、露天采场或矿务局的总回采率。开采回收率是衡量矿山企业开采技术和开采管理水平优劣,资源利用程度高低的主要技术经济指标。

开采回采率偏低,矿石回收量就少,成本就高。矿山企业为降低成本,获取最高的产值和利润,往往采富弃贫、采易弃难、采厚弃薄、采大弃小,造成资源损失。回采率指标低,矿山服务年限则缩短。

矿产资源分类

按其特点和用途,通常分为金属矿产、非金属矿产和能源矿产三大类。

它是发展采掘工业的物质基础。矿产资源的品种、分布、储量决定着采矿工业可能发展的部门、地区及规模;其质量、开采条件及地理位置直接影响矿产资源的利用价值。

采矿工业的建设投资、劳动生产率、生产成本及工艺路线等,并对以矿产资源为原料的初加工工业(如钢铁、有色金属、基本化工和建材等)以至整个重工业的发展和布局有重要影响。

矿产资源的地域组合特点影响地区经济的发展方向与工业结构特点。矿产资源的利用与工业价值同生产力发展水平和技术经济条件有紧密联系,随地质勘探、采矿和加工技术的进步,对矿产资源利用的广度和深度不断扩大。

三、选矿的工艺指标

为了评定选矿过程的效果,通常采用一些选矿的工艺指标来表示选别质量。

(一)品位

产品中金属的品位,是产品中该金属的重量与产品重量之比,用百分数表示。例如:铜精矿品位为20%,就是100t干的精矿中含有20t金属铜。

为了方便,品位通常用希腊字母表示。如原矿品位用α来表示;精矿品位用β来表示;尾矿品位用δ来表示。

(二)产率

产品重量与原矿重量之比叫做该产品的产率。产率常以百分数并用希腊字母γ来表示。

γ精矿=(精矿重量/原矿重量)×100%;

γ尾矿=(尾矿重量/原矿重量)×100%。

(三)选矿比

原矿重量与精矿重量的比值叫做选矿比。它表示获得1t精矿所需处理原矿石的吨数。

选矿比=原矿重量(t)/精矿重量(t)。

(四)富矿比

精矿中有用成分含量百分数(β)和原矿中有用成分含量百分数(α)之比值叫富矿比(或叫富集比)。这个比值表示精矿中有用成分的含量比在原矿中有用成分的含量提高多少倍。

富矿比=精矿品位(%)/原矿品位(%)。

(五)回收率

选别作业的目的是要把原矿中的金属选入精矿,这个选分过程的完全程度用精矿中金属的重量与原矿中该金属重量的比来评定。这个比值叫做金属回收率。用百分数表示,通常用希腊字母ε代表。

固体矿产探采选概论

金属回收率是选别作业的一个重要指标。在保证精矿质量要求的前提下,回收率越高,表示选别作业回收金属越多,效果越好。所以,应当力求提高金属回收率。

例如:某选矿厂的规模为年处理铁矿石40万吨,全年连续生产306天,共生产精矿16万吨,原矿、精矿和尾矿品位分别为32%、66%、6%。

则:每小时的精矿产量(Q)=160 000/(306×24)=21.8t

精矿产率(γ)=(160 000/400 000)×100%=40%

铁回收率(ε)=(160 000×66%)/(400 000×32%)=82.5%

选矿比=400 000/160 000=2.5。

四、矿产资源价值计算方法研究回顾

此文原载《华北地质经济管理通讯》1994年第2期

我国关于矿产资源价值问题的讨论已有十几年的时间,逐渐形成两种观点,即有价观和无价观。有价观认为,矿产资源是一种有用的耗竭不可再生的稀缺性资源,其有用性决定它有使用价值,人类为发现它的存在而投入的勘探劳动及由稀缺性引致的供需矛盾决定了矿产资源价值的大小。无价观认为,矿产资源是天然形成的,未经人类劳动的过滤,它的存在及用途大小只有质量上的差异,与价值形成无关,因此它没有价值。在此,我们首先肯定矿产资源是有价值的,而且其价值可以按一定的规则、公式计算。

关于矿产资源价值的测算,从时间上讲始于1982年,1986年、1990年、1991年、1992年又从不同侧面进行过深入研究。1993年8月召开的关于进行矿产探明储量潜在价值计算工作会议,从计算范围、方法、参数选择上作了明确规定,并将此作为一项正常的年度工作;从研究内容上,由潜在价值扩展到潜在产值、潜在净值,甚至与国外的对比;计算范围由原来的45种扩大到近200种。下面我们按时间顺序分别作一简要的回顾介绍。

1 1982年地质工作现代化研究中的矿产储量价值计算

1982年地矿部原地矿司和资料局在作地质工作现代化研究中,按照矿产资源潜在价值=探明储量(A+B+C+D)×矿产品价格的公式测算了世界100多个国家探明的45种主要矿产(与现在所说的45种主要矿产出入不大,其中能源矿产4种,金属矿产21种,非金属矿产20种)的储量价值,得出世界主要国家的45种主要矿产总价值为74.7万亿美元,其中能源矿产占72%,金属矿产占16%,非金属矿产占12%的结论,与矿产总值列前十位的国家相比的结果是:

第一,我国已探明矿产储量价值占第三位,仅次于苏、美(苏、美、中分别为13万亿、12万亿、11万亿美元)。

第二,从国土单位面积矿产储量价值丰度上看,英国、沙特阿拉伯、南非和伊朗居先,我国次于美国居第六位(英、沙、南、伊、美、中分别为1260万、230万、180万、154万、132万、114万美元/平方千米)。

第三,按人口平均,沙特阿拉伯、澳大利亚、加拿大居先,我国居末位。最高的沙特阿拉伯为62.58万美元/人,而我国仅1.19万美元/人,相差50多倍。

2 1986年地矿部提出《我国四十五种主要矿产单位储量的资源潜在价值基本参数表》

1986年,地矿部原计划司为统一计算矿产资源的潜在价值,考核地勘工作经济效益,会同原资料总局、地矿司和政研室编制了《我国四十五种主要矿产单位储量的资源潜在价值基本参数表》。参数表列出了45种主要矿产的回采率、选矿回收率、国内矿产品价格(1985年价格)及利用单位储量潜在价值计算矿产储量潜在价值的公式,即矿产储量潜在价值=探明储量(A+B+C)×单位储量潜在价值;单位储量潜在价值=矿产品价格×矿产储量总回收率(总回收率:回采率×选矿回收率)。

按上述参数及计算公式测算得知,截至1985年,我国探明的45种主要矿产的潜在价值为20万亿元人民币。

3 1990年利用耗用储量矿产价格计算矿产资源潜在价值

这是地矿部综合计划司和直管局委托部经研院和定额队共同开展的《地质工作经济社会效益指标的建立和实用性研究》中的一个专题报告提出的计算方法。研究者认为:矿产资源潜在价值=矿产探明保有储量(A+B+C)×矿产品价格×耗用储量矿产价格系数,其中耗用储量矿产价格系数因矿产品加工深度不同及矿产储量计量单位的差异有4种形式,即精矿产品金属价、精矿产品矿石价、原矿产品金属价和原矿产品矿石价,并用5种方法计算了耗用储量矿产的价格系数。由于公式十分繁琐,这里不作详细介绍。

研究者在广泛收集了1987年、1988年我国矿产品采、选技术参数、矿产品价格基础上,测算出68种矿产1988年保有工业储量的潜在价值为33万亿元人民币。

4 1991年开展的矿产资源潜在净值的计算

这是在“矿产资源核算及纳入国民经济核算体系”研究基础上开展的。研究者认为,矿产资源潜在净值是目前技术经济条件下已证实的经济可采资源扣除勘查、开发全部成本后的净价值。计算公式为:

矿产资源潜在净值=储量规模(A+B+C)×资源净价×资源综合回收率。

这里,资源净价是以国际矿产品市场价格为基础扣除矿山采、选(冶)成本及利润和勘查成本后得出的。

资源综合利用率=采矿回收率×选矿回收率×冶炼回收率

据此公式,研究者计算出我国1988年42种主要矿产储量的潜在净值为3.5万亿美元。

5 1992~1993年开展的全矿种探明储量潜在价值的计算

这次活动是按照朱训部长的指示开展的。首先总结了前几次方法的优缺点,而后参考有关文献确定了矿产储量潜在价值的涵义及计算方法。认为某种矿产探明储量的潜在价值,是指该种矿产探明储量按其初级矿产品价格折算的价值。这一指标不扣除矿产资源的采、选回收率及其勘查和开发的成本,是假定探明储量可利用部分完全采取时的总产值。这种潜在价值仅是国家物质财富的源泉,是未来矿业开发总产值的基础。在讨论中一致认为,潜在价值包含三个层次:潜在总值、潜在产值和潜在净值。潜在总值即矿产资源的潜在价值,计算公式为:

V1=R1×P×g×k

式中:

V1——矿产储量潜在总值;

R1——矿产探明储量(A+B+C+D);

P——矿产品价格;

g——品位系数(矿产储量平均品位/矿产品品位);

k——统一折算系数。

潜在产值的计算公式为:

V2=R2×P

式中:

V2——潜在产值;

R2——可采储量(探明储量扣除设计损失的储量);

P——矿产品价格。

潜在净值的计算公式为:

V3=V2-C1-C2-C3-V0

式中:

V3——潜在净值;

V2——潜在产值;

C1——矿山投资;

C2——生产成本;

C3——各项税费;

V0——投资收益。

在确认了矿产资源潜在价值的三个层次之后,计算出我国1991年探明的203种矿产资源中的198种矿产储量的潜在总值为180万亿元人民币,其中探明保有工业储量(A+B+C)的潜在总值为60万亿元人民币。

作为这次活动的延续,1993年9月由地矿部资源司组织召开了“矿产资源潜在价值研讨会”,会议期间肯定了这一计算方法的全面、适用性的同时,与会代表按统一的品位系数、矿产品价格(1990年不变价)及调整系数,计算了各省的探明矿产储量潜在价值。地矿部要求从1993年起,每年对全国和各省(区、市)的45种主要矿产新增探明储量和保有储量的潜在价值进行一次计算;每5年对全部矿产新增探明储量和保有储量的潜在价值进行一次计算;同时根据矿产资源保证程度论证的结果,对45种主要矿产的可供规划利用的储量潜在价值进行一次计算。计算结果连同该年度矿产储量表一起报部。

经过前述5次的修改、完善、深化,我国关于矿产资源潜在价值的计算方法日臻完善,使之能够更好地综合反映我国或某一地区的矿产资源国力,比较矿产勘查的工作业绩。但我们也不能就此满足,现在计算方法还有待实践检验并完善,计算参数还有很多不尽人意的地方,操作上还有待改进。矿产资源潜在价值的研究、测算与应用,对促进我国矿产资源的管理由实物型向价值型转变具有重大意义,是矿产资源核算并纳入国民经济核算体系的重要技术基础。因此,我们应在开展这方面工作时总结经验,不断完善矿产资源潜在价值的计算方法体系。

参考资料:金属回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