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高压浸出 搅拌浸出 数字孪生 湿法冶金 溶剂萃取
选矿优化控制 2024-09-30 20:27:31

乌丹镇废品回收(乌恰县金属回收)

一、乌丹铜、镇废多金属矿产

7.6.1概述

中新生代河湖相或潟湖相等蒸发环境下的收乌沉积型多金属矿床,特别是恰县铜矿是世界同类矿床的重要类型之一,在中亚和中东等地区不泛典型实例。金属在我国的回收川西、滇中、乌丹湘西和西北地区亦较发育。镇废

7.6.1.1矿产分布

塔里木盆地及其周边地区中新生代沉积盆地中广泛发育此类矿床,收乌以铜矿为主,恰县某些地段有铅锌矿、金属锰矿和铁矿,回收不少矿床中伴生有金、乌丹银等有益元素。镇废

塔里木盆地及其周边地区山前盆地的收乌中新生代砂岩铜矿分布非常广泛,盆地四周的中新生界灰绿色岩层、红色岩层分布的地段均有铜矿化迹象,但主要出露在库车山前盆地、巴楚-乌恰的山前盆地、皮牙曼-普斯格山前断陷盆地和库木库里山间盆地。

(1)库车山前盆地铜矿带:西起温宿,东至轮台,东西长约500km,宽约20km,共有矿床、矿点和矿化点40余处,含矿地层为中新统,容矿围岩主要为灰色和灰绿色砂岩和砂砾岩。铜矿体在矿层中呈层状、似层状和长透镜状,与围岩产状基本一致,局部膨大和缩小现象极为明显。矿体长几百米到几千米,厚0.5~20m,地表孔雀石化、褐铁矿化、铜蓝化现象极为普遍,含铜品位一般为0.3%~2.5%,伴生金属元素有Au、Ag等,较著名的矿床和矿点有拜城县滴水铜矿、库车县乔克玛克铜矿和库兰康铜矿、轮台县切克铜矿等。

(2)巴楚—乌恰山前盆地铜矿带:西起乌恰县乌鲁克恰提,东至伽师县西克尔,巴楚县三岔口,长约400km,宽约10~25km,共有矿点和矿化点20余处,含矿地层为下白垩统克孜勒苏群和中新统乌恰群,容矿围岩主要为灰色和灰绿色砂砾岩,矿层长1~5km,厚几十米,矿体在矿层中呈层状、似层状和长透镜状,矿体长几十米到几百米,厚0.5~15m,铜品位一般为0.5%~1.6%。伴生有益元素有Au、Ag等。较著名的矿床和矿点有乌恰县莎哈尔铜矿、沙里拜铜矿、花园铜矿以及乌拉根铅锌矿等。

(3)皮牙曼—波斯喀山前盆地锰矿带:西起皮山县桑株,东至墨玉县扎瓦,东西断续分布长70km,宽约5~10km。共有矿床和矿点近10处。含矿地层为白垩系和第三系。含矿围岩为一套红、灰、白色等砂岩、页岩、泥灰岩和石灰岩,为湖相环境。容矿层为含镁灰岩。主要矿物为软锰矿、硬锰矿,有时有褐铁矿和孔雀石。矿石品位:Mn 50%、SiO22%、Fe 2%、Cu 0.2%、P<0.03%。该锰矿在成矿地质条件,含矿地层时代,岩相古地理条件与砂岩铜矿基本可以对比,只是它更接近于湖相环境。较著名有矿点有皮山县牙普马阿格孜锰矿和波斯喀锰矿等。

(4)库木库里山间盆地铜矿带:西起且末县吐拉牧场,东至若羌县阿牙克库木库里,东西长约200km,宽约10~30km。共有矿床、矿点和矿化是10余处。含矿地层为白垩系红色和灰绿色砂岩、砂砾岩;上新统石壁梁组紫色中厚层砂岩夹灰绿色砂岩。含矿层比较稳定,长几公里,厚几十米。矿体在含矿层中不稳定,呈似层状和透镜状。矿体长几十米到几百米,厚0.5~5m。铜品位一般为0.5%~2%,克其卡勒克铜矿最高品位可达6%,伴生有益元素有Au、Ag等。较著名的矿床和矿点有且末县嘎其哥洛得铜矿、克孜勒萨依铜矿和若羌县克其卡勒克铜矿等。

7.6.1.2开发和调查简史

在塔里木盆地周边地区开采和利用砂岩铜矿历史久远,拜城滴水铜矿可能在唐宋时代就已开采,明清两代的采矿业更为盛繁,由穷坑到喀拉琼滚,延绵10余公里,老硐地下相通,坑口土炼炉鳞次栉比,并在穷坑等几个集散点还有铸币的遗迹。20世纪40年代,米泰恒曾对拜城铜矿进行过考察,五六十年代新疆地质局七二一队、第八地质大队和新疆有色地勘局七〇二队和七〇五队等分别对这些矿床和矿点进行普查评价工作,由于矿体不稳定,单体规模小,未能给予肯定性的评价。

近年来,由于它与“可地浸砂岩型铀矿”的关联性较好,而且也可探索地浸法开采的可能性,又受到人们的重视。

7.6.2代表性矿床

7.6.2.1库车山前盆地铜矿带

该铜矿带含矿地层主要为中新世晚期康村组上部,依据石油、天然气、盐岩和铜矿的地质考察及地质剖面的资料而编制的库车盆地中新世晚期岩相古地理略图(图7-9)可知:

(1)从沉积等厚线可以看出,库车盆地为山前坳陷盆地,沉积层厚度大于500m的坳陷带位于盆地的南部,向北到隆升区边缘依次递减,到盆地边界线沉积厚度几近于零(不考虑沉积后又被剥蚀的部分)。

(2)根据沉积物的性质、粒度及分选程度,大致可划分3个沉积带,由剥蚀区到坳陷沉积中心依次为:山麓相—河流相—湖滨相砂砾岩和砾岩带,一般不形成工业铜矿床;河流—湖泊相砂岩粉砂岩带有时有膏泥岩的透镜体,多数砂岩铜矿赋存在这个带中;湖泊相泥质、钙泥质和膏泥岩带,接近于沉陷湖盆的中心地带,含铜矿体也很少。

(3)把陆源剥蚀区铜矿和拗陷沉积区铜矿的空间分布情况对应起来考察发现,东段的库尔干—库车地段,在陆源剥蚀区有铁列库坦古生代斑岩铜矿化蚀变带、中基性火山型铜矿化蚀变带,而其拗陷沉积区则生成乔科玛克和库兰康等几十处砂岩铜矿点;西段的汗腾格里峰—滴水地段,在陆源剥蚀区有阿克哭狼铜矿、卡捷克托尔铜矿和含铜背景很高的古元古界绿岩系(木扎尔特群),而拗陷沉积区就出现了滴水等多处砂岩铜矿;中段的曾舟—拜城地段,蚀源区铜背景低,少见铜矿点,而拗陷沉积区的铜矿化也较少。

一般情况下,铜矿床的形成大致经历了如下三个阶段:①陆源区的风化剥蚀阶段,即陆源区的构造相对稳定,气候炎热干燥,处于碱性—弱碱性氧化环境,岩石风化剥蚀速度大于搬运速度,使铜在表生作用下富集;②含铜沉积层或矿胚层形成阶段,含铜风化物以碎屑、悬浮体的形式,在具周期性变化的湿热性气候条件下,快速搬运,并在多次周期性交替的河流相及湖相沉积物中沉积和沉淀,形成含铜沉积层;③砂岩铜矿体形成阶段,在气候较为炎热干燥,湖盆变小,湖水浓缩,含铜沉积物随埋深增大和其中有机质的解体,原来氧化的碱性—弱碱性环境转变为还原的弱酸性—酸性环境。使原赋存于沉积物中的含铜矿物溶解,发生迁移和富集。迁移的介质主要为沉积物中的介质水,迁移的动力为上覆地层的压滤脱水作用(成岩早期为主)和上覆沉积物的蒸发作用。迁移的方向一般由下部或周围岩石孔隙度小的紫色泥岩或泥质粉砂岩向上部孔隙度大的杂色或浅色砂砾岩迁移。铜在溶液中主要以重碳酸盐、硫酸盐或氯的络合物形式存在。在成岩作用晚期由于有机质作用,沉积环境又变为还原的弱碱性—碱性环境,从而使Cu2+呈硫化物形式沉积成矿。这是干旱沉积盆地中砂岩铜矿成因——萨布哈式成因说的通常解释。对该类矿床的成因,还有同生沉积说、沉积-改造说、后生成矿说、地液成矿说和油气成矿说等不同见解。

图7-9库车盆地中新世晚期岩相古地理略图

Fig.7-9Late-Miocene lithofacces and paleogeography map of Kuche basin

1—沉积盆地边线;2—剥蚀区;3—山麓相-河流相-滨湖相砂砾和砾石带;4—河流湖泊相砂岩粉砂岩带;5—湖泊相泥质、泥钙质和膏岩带;6—相带界线;7—沉积等厚线;8—陆源物质供应方向;9—铜离子运动扩散方向;10—剥蚀源区铜矿和矿化点;11—含铜砂岩矿床、矿点、矿化点编号;12—铜矿区范围:a—滴水矿区;b—乔科玛克矿区;c—库兰康矿区

7.6.2.2拜城滴水铜矿

位于拜城县大桥乡察尔其巴扎以西,滴水以南一带。

矿区处于库车山前拗陷南部,秋立塔克褶皱束米斯坎达克背斜北翼。含铜砂岩产于康村组顶部淡色岩层中,有A、B、C三个含矿层位,在平面上显示条带状分布(图7-10)。

图7-10滴水铜矿地质略图

Fig.7-10Geological map of Dishui copper deposit

(据新疆第八地质大队资料改编)

1—现代风成砂及洪积物;2~4:库车组;2—砾质中粗粒砂岩夹中细砾岩透镜体;3—含砾中粗粒砂岩夹中细砾岩透镜体;4—含砾中粗粒砂岩夹细砾岩透镜体;5~13:康村组;5—中粗粒砂岩与泥质粉砂岩互层;6—绿色杂色砂岩泥质页岩(C含矿层);7—中细粒砂层与泥质粉砂岩互层;8—灰色杂色含铜细砂岩(B含矿层);9—细中粒砂岩与泥质粉砂岩互层;10—细中粒砂岩与泥质粉砂岩互层;11—灰绿色粉砂质页岩(A含矿层);12—中细粒砂岩与泥岩、粉砂岩互层;13—砂砾岩层;14—矿层及编号;15—地质界线;16—断层;17—勘探线及编号;18—钻孔位置及编号

A含矿层位出露于矿区西南部,东西延长约5km,厚约3m,含铜砂岩为紫红色、紫色、紫褐色薄层状条带泥灰岩,夹绿灰色中粒砂岩组成,矿化不均匀,下部富,含铜0.85%,上部贫为0.09%,铜矿物主要为孔雀石及蓝铜矿。A矿层虽然出露长5km,但具有工业价值者仅个别地段,矿体属透镜状。由于矿体小,厚度薄,品位低,故未进行详细工作。

B含矿层贯穿全矿区,由东向西延伸约12km,含铜矿层厚2.03~6.69m,由9个含矿分层组成。含矿层在纵向上常为绿紫色交替,变化频繁。矿化多在中下部,一般与绿色岩石有关。矿石为灰绿色、浅紫色泥质砂岩、砂岩。矿体呈层状、似层状及透镜状。其中有两个工业矿体,分别长3900m、3800m,平均厚1.00m、0.84m,平均品位0.985%、1.248%,矿体呈似层状、飘带状。斜深控制200~492m,垂深150~170m。

C含矿层在矿区呈东西向延伸12km,含矿层厚变化为7~12m,矿化具多层性的特点,含矿层在纵向上变化很大,东边由绿色条带为主,西边为紫色条带为主。矿石由砂岩、砂页岩、粉砂岩组成。该含矿层在地表及地下均形成有工业价值的矿体,四个矿体有两个为盲矿体,其中一个长2855m,平均厚1.00m,平均品位1.42%,稳定层状,深达193~246m,是矿区第二大矿体。另外两个矿体分别是:长810m、830m,平均厚0.87m,1.19m,平均品位0.95%、0.678%。前者呈飘带状向深部延伸达3015m(斜深),并有继续延伸的趋势,有一定的规模;后者呈透镜状,规模不大。

总的来看,矿层产状与围岩一致,倾角15°~20°,矿化严格受滞流湖泊相沉积层控制。矿石以粒状和块状结构为主,呈星散浸染状或条带状构造分布。矿石以氧化矿石类型为主,混合矿石类型次之,硫化矿石类型尚未圈定。

氧化矿石:靠近地表至地下深处200m左右,由红色氧化矿石组成。铜矿物以孔雀石、硅孔雀石为主,其次有蓝铜矿、氯铜矿、赤铜矿、黑铜矿。脉石矿物有石英、方解石、绿泥石等。

混合矿石:在地下深处200m以下,铜矿物以辉铜矿为主,赤铜矿次之,少量斑铜矿、黄铜矿、蓝铜矿。脉石矿物同上。

矿石中有益元素除铜外,主要有Ag,含量一般为(1~3)×10-6,少量达(10~100)×10-6,其他元素含量低,无价值。

该矿于1977年详查求得D级铜储量表内9.19万吨,达中型以上的规模。

7.6.2.3沙里拜铜矿

位于乌恰县城西北。地理坐标:北纬40°01′;东经73°34′。

铜矿产于下白垩统克孜勒苏群。该群按岩性可分上下两部分:下部为厚约20~50m的红色、绿色砾岩,局部地段见有铜矿化,矿化厚约1~20m,但延续极不稳定;上部为厚约1000m的红色砂岩夹灰白色长石砂岩,长石砂岩一般厚约1~20m,呈透镜体夹于红色砂岩层中,沿走向延伸不远即相变为红色砂岩。含铜砂岩矿体主要产于该层中,特别是靠近红色砂岩与灰白色长石砂岩的交界处是矿体赋存的有利部位。矿体本身几乎全为灰色或灰绿色层,直接围岩则是红色砂岩或灰白色长石砂岩。

矿区构造为一倒转向斜,向斜轴呈东—西向延伸。两翼地层都倾向南西;南翼较陡,倾角70°~80°;北翼较缓,倾角15°~25°。在矿区南部有一较大的逆断层存在,致使矿体和地层出露不全。

区内仅见宽数米,长数百米的辉绿岩脉穿入,而且主要分布在矿区北部。

经地质测量,在所圈定的矿区范围内,在红色砂岩夹灰白色长石砂岩中共发现5个较大的矿体。这5个矿体以槽探和采化学样为主要手段,进行了初步评价,其规模、品位、矿石的物质成分见表7-6。由于调研程度低,矿区的远景尚未查明。

表7-6沙里拜砂岩铜矿基本特征一览表

(据新疆有色金属公司七〇二队)

7.6.2.4花园铜矿

位于乌恰县康苏煤矿南西约8km。地理坐标:北纬39°39′,东经75°00′。

含矿地层为中新统乌恰群,下部为红色泥质砂岩与粉砂岩互层;中部为褐色泥质砂岩、粉砂岩、粘土岩与白色中细粒钙质砂岩互层,其中白色中细粒钙质砂岩为含矿层,层位极为稳定;上部为红色薄层泥质砂岩及粉砂岩互层夹褐色砂岩。

矿区位于向斜构造的南翼,断裂构造不发育。

全矿区含铜砂岩多达十余层。其形态、规模见表7-7。全矿区有大小矿体38条,据统计工业米百分值大于0.6以上的矿体仅有14条。矿石类型以星散状、浸染状和细脉状为主,其次为团块状矿石。矿石氧化强烈,以氧化矿石为主。金属矿物主要为赤铜矿,并有少量辉铜矿、自然铜,次生矿物以孔雀石为主;脉石矿物为石英、方解石、绢云母、长石、黑云母、石膏等。据光谱分析,矿石中除含铜外,还含0.05%~1%的铅、5%~10%的铁、微量的Cr、Ni、V、Zn等。矿区铜资源量估计为10×104t。

表7-7花园砂岩铜矿基本特征一览表

(据新疆有色金属公司七〇二队)

该矿含铜砂岩虽然分布很广,但较分散、变化大,连续性很差,矿体规模小,品位不高,加之矿床氧化深,氧化率达93%,可选性不佳,回收率只达50%,目前难于利用。

7.6.2.5乌拉根铅锌矿

矿床位于乌恰县康苏镇南5km,交通方便。地理坐标:东经75°03′,北纬39°04′。

矿床地处喀什中新生代叠加坳陷的西北缘,库什维克大向斜东部,盆地地层已强烈褶皱。铅锌矿产于大向斜的东端和南北翼,向斜轴向近EW,向西倾没,倾没角约300。向斜两翼急陡倾,北翼产状倾向200°,倾角700~75°;南翼倾向335°~3400,倾角700~750,局部倒转。

矿区地层主要出露有白垩系、古近系和新近系(图7-11)。白垩系底部为铁红色砾岩、砖红色砂岩和灰绿色褐色粘土岩;上部为灰白色砂岩夹粘土岩互层。古近系和新近系自下而上依次为:天青石白云岩、角砾状白云岩、硬石膏、粘土;介壳灰岩、粘土、石膏;桔红色砂岩、泥岩等。总厚度约500m。剖面如图7-12。

图7-12乌拉根铅锌矿床地质剖面图

Fig.7-12Geological Section of Wulgen Lead-znic deposit

1—石膏矿层及白云岩、白云质灰岩泥灰岩;2—铅锌矿体;3—砂砾层、叠加构造角砾岩;4—白、灰白色、灰绿色粉砂岩泥岩

矿区内未见侵入体。

乌拉根矿床除铅锌矿外,还产出天青石矿以及硬石膏和白云石矿。矿体位于向斜两翼的中心地段。铅锌矿呈层状产于砂页岩向硬石膏岩、白云岩过渡地段,产状与围岩一致。角砾状白云岩中圈定出8条矿体;砂岩中铅锌矿18条,呈细脉浸染状。向斜北翼为主矿段(图7-11),矿体长25~120m,厚1~3m。北段砂岩矿带中矿石铅品位为2.25%,锌为4.1%;南段砂岩矿带中矿石的锌品位4.35%。伴生镉品位0.01%~0.05%,银含量(10%~15%)g/t,此外还有钴、镓、锗等。

图7-11乌拉根铅锌矿地质图

Fig.7-11Geological map of Wulagen Lead-znic deposit

(据新疆有色金属公司702队资料)

1—上新统;2—中新统;3—始新统石膏和粘土;4—始新统介壳灰岩;5—古新统硬石膏和粘土岩;6—古新统石膏、角砾岩、白云岩;7—上白垩统砂岩和粘土岩互层;8—上白垩统粘土岩;9—下白垩统粉砂岩泥岩

天青石矿体计有6个,主要分布在南翼,长7~300m,矿带总长1243m,厚0.2~1.6m,深约100m。北翼矿体长100~150m,厚1~3m,局部5~7m,延深120m左右。锶品位最高达37.4%,一般30%,钡含量最高4.7%。天青石矿与石膏矿共生。

铅锌矿段氧化强烈,深达220m以下,脉状矿石和浸染状矿石氧化程度高。近地表为褐铁矿带,深部为白铅矿—铅矾带。

原生矿石组构:角砾状白云岩矿带中以脉状、细脉状为主;砂岩矿带中以浸染为主。天青石呈粗晶和细晶两类矿石与硬石膏共生产出。

矿石中金属矿物为方铅矿、闪锌矿和黄铁矿等,次生矿物有褐铁矿、白铅矿、铅矾和菱锌矿等,脉石矿物为白云石、石英、天青石、方解石、绢云母、石膏等。

矿床成因,根据铅锌矿、天青石矿与石膏岩、白云岩共生,矿层呈层状产于膏盐与砂页岩过渡部位,以及矿石结构构造特征,应该属于“萨布哈式”矿床成因,后期热液叠加富集。

7.6.3前景分析

塔里木及其周边地区中新生代陆相沉积盆地砂岩型铜矿的发现、开采、冶炼和利用的历史很早,曾经为新疆做出过巨大贡献。

中新生代砂岩铜矿(包括铅锌矿和锰矿)在塔里木和库木库里等盆地的成矿条件特别优越。陆源剥蚀区的前震旦系基底构造层绿岩系、花岗绿岩系发育,绿岩型和古砂岩—碳酸盐岩型铜矿分布很广。古生代活动大陆缘的中基性火山岩、细碧角斑岩及与之有关的铜矿和斑岩型铜矿数量很大,足以保证含铜物质的充分和持续不断的供应,自三叠纪以来,这些盆地陆续形成,并进入陆内盆地的演化和发展阶段,除侏罗纪由于受全球性湿润气候的影响而发育了煤系地层以外,其他各时代均为干旱燥热的强氧化环境,发育了富含膏盐、砂岩铜矿和可地浸砂岩型铀矿的红色地层(包括杂色地层)。红色岩系分布范围广(塔里木盆地约56×104km2,库木库里盆地约2×104km2),厚度大(1~8km),特别是白垩系、新近系(中新统)已发现多处砂岩铜矿。在相似层位上(塔里木盆地南缘)发现湖相含锰泥灰岩型锰矿,表明塔里木等盆地周边具有非常好的萨布哈型矿床的成矿条件,芮行健等(1994)曾估计铜资源量在(1000~2000)×104t。

但是,根据地表和浅部地质勘查和评价的资料,铜的含矿层位很稳定,延续性较好,品位多为0.5%~1.5%左右的中等品位。而矿体在含矿层中分布极不稳定,规模小,零星而分散,无法进行规模性开发和利用。如果采用降低品位,扩大矿体的技术方法,许多矿区都可以成为低品位大矿量的矿区。如果采用0.5%~0.7%为边界品拉,按勘查工程上的品位圈定矿体,大都呈非常小,非常分散的小矿体,其结论是没有工业价值。根据滴水铜矿穷坑(意译为大矿)老窿调查的实际印象,采空区可谓是“地下长城”,长约5000m,延伸约700m,高度时高(5~30m)时低(0.5m),蔚为壮观。如果按等间距工程控制,圈定工业矿体,那么仍然会得出没有价值的结论。因此深感对此类矿床的调查和开发必须找一套新的方案。

砂岩铜矿顶底板多为不透水的泥岩和粉砂质泥岩,矿层多为孔隙度大的砂岩和砂砾岩。“两隔一透”的矿层环境,使得采矿逾百年的老窿完好如初。如果学习砂岩铀矿的地质评价和开发方案,采用可地浸的方法采选冶砂岩铜矿,则可大幅度降低成本,提高铜矿产出率,使许多暂不能利用的矿层和矿体得到最大限度地利用,获得更多的经济效益。

二、全图有色重金属具体详细分布图。

铜:除天津外所有省、自治区,均有不同程度的分布其中江西、西藏和云南等3个省区的储量占全国铜矿储量的47.1%储量较多的还有甘肃、安徽、内蒙古、山西、湖北、黑龙江。32.3% 9个省估计占全国铜矿的80%

华北区 11.4东北区 6华东区 31.4中南 9.8西南区 29.5西北区11.9

东部沿海地带包括辽宁、河北、北京、天津、山东、江苏、上海、浙江、福建、广东、广西、海南。12

中部地带包括黑龙江、吉林、内蒙古、山西、河南、安徽、江西、湖北、湖南 9

西部地带包括西北地区的陕西、甘肃、宁夏、青海、新疆西南地区的四川贵州云南西藏 9

德兴铜矿:地处江西省上饶德兴市境内,位于怀玉山脉孔雀山下。目前日处理矿石10万吨的生产规模,达产达标。主要生产铜精矿、硫精矿、电积铜等。矿山2003年产铜12万余吨,约占全国铜产量的四分之一;同时年产黄金5吨多,白银20吨以上,也是中国第一大伴生金矿和伴生银矿。储量16.3亿吨消息来源(江西航空技术学院)

永平铜矿

内蒙古自治区兴安盟布敦化铜矿

辽宁省清原满族自治县红透山铜矿

安徽省宣城市麻姑山铜钼矿

安徽省南陵县工山镇大工铜矿

安徽省南陵县河湾镇铁山铜矿

湖北省黄石市铜山口铜钼矿

湖北省黄石市铜绿山铜铁矿整合区

湖北省黄石市赤马山铜矿整合区

湖北省黄石市丰山洞铜矿整合区

湖北省阳新县韩家山铜矿整合区

湖北省大冶市千家湾铜矿

湖北省阳新县欧阳山铜矿

湖北省阳新县鸡笼山东铜矿

四川省九龙县里伍铜矿

云南省东川铜矿

云南省大姚县六苴铜矿

云南省大姚县桂花铜矿

云南省金平苗族瑶族傣族自治县龙脖河铜金矿

云南省景谷彝族傣族自治县正兴铜多金属矿

云南省景谷彝族傣族自治县迁糯—思茅老鲁寨铜矿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乌恰县沙里拜铜矿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伽师县砂岩型铜矿

镍:

资源状况

截至1995年末,我国已探明镍矿区84处,分布于全国18个省、自治区。镍的保有储量为785.31万t,其中A+B+C级占储量的47.9%,为376.39万t。如以我国的工业储量(A+B+C级)与西方国家的储量基础相比,我国在古巴(储量基础2300万t)、新喀里多尼亚(储量基础1500万t)、加拿大(储量基础1400万t)、印度尼西亚(储量基础1300万t)、菲律宾(储量基础1100万t)、俄罗斯(储量基础730万t)、澳大利亚(储量基础680万t)、巴西(储量基础430万t)之后,位居世界第9位。

储量分布

我国镍矿分布就大区来看,主要分布在西北、西南和东北,其保有储量占全国总储量的比例分别为76.8%、12.1%、4.9%。就各省(区)来看,甘肃储量最多,占全国镍矿总储量的62%,其次是新疆(11.6%)、云南(8.9%)、吉林(4.4%)、湖北(3.4%)和四川(3.3%)。

资源特点

我国镍矿资源的第一个特点是储量分布高度集中,仅甘肃金川镍矿,其储量就占全国总储量的63.9%,新疆喀拉通克、黄山和黄山东三个铜镍矿的储量也占到全国总保有储量的12.2%。

第二,我国镍矿主要是硫化铜镍矿,占全国总保有储量的86%,其次是红土镍矿,占全国总保有储量的9.6%。

第三,我国镍矿石品位较富,平均镍大于1%的硫化镍富矿石约占全国总保有储量的44.1%。

第四,我国镍矿的地质工作程度比较高,属于勘探级别的储量占到了全国总保有储量的74%。

第五,我国镍矿地下开采的比重较大,占全国总保有储量的68%,而适合露采的只占到13%。

我国镍矿资源的上述特点,给我国镍矿的开发利用带来了有利的一面,也产生了不利的因素。由于矿石储量分布集中,矿石又比较富,容易形成大型的采选冶企业,而且经济效益较好。例如,甘肃金川矿区,储量大,品位高,其中Ⅱ矿区有特富矿石(含镍5.29%)储量4.84万t,而且具有铂族金属、金、钴等10余种有用伴生元素,已建立了综合利用流程,这儿已成了我国最大的镍生产基地。但是也应该看到,储量高度集中,而且埋藏深,不能露采,因此对扩大产量,提高经济效益带来了影响。

我国氧化镍矿比较少,而且品位比较低,与国外氧化镍矿储量大、品位高的一些国家,如新喀里多尼亚、印度尼西亚相比,缺乏竞争力。

钴:

资源状况

截至1996年底,全国共有钴矿区150个,钴金属保有储量为47.16万t,其中A+B+C级储量7.45万t。因生产消耗,故总保有储量比1995年减少0.2万t。

我国钴矿主要共(伴)生在铁、铜、镍矿中,共(伴)生钴矿保有储量中属于普查阶段的有1.3万t,占总保有储量的2.7%;属于详查阶段的有14.7万t,占总保有储量的31.1%;属于勘探阶段的有31.2万t,占总保有储量的66.2%

截至1995年底全国已利用的共(伴)生钴矿产地65处,占有储量25.3万t,占总保有储量的53.6%,其中A+B+C级4.1万t。另外开采矿区中,未回收钴的矿产地占有储量约占总储量的13%。

可规划利用的共(伴)生钴矿产地52处,保有储量13.5万t,占总保有储量的28.6%。

由于矿床规模小、品位低、主矿采选不过关和其他一些原因,目前暂难利用的共(伴)生钴矿产地33处,保有储量8.4万t,占总保有储量的17.8%。

地理分布

全国钴矿产于24个省(自治区),主要分布在甘肃、山东、云南、河北、青海、山西等省,它们各自保有储量占全国保有储量的百分比依次为30.5%、10.4%、8.5%、7.3%、7.1%、6%,以上六省储量之和占全国总储量的70%,其余30%的储量分布在新疆、四川、湖北、西藏、海南、安徽等省(自治区)。

资源特点

1)绝大多数是伴生矿,品位较低,钴主要作为副产品加以回收。根据对全国钴储量大于1000t的50多个矿床的统计分析得知,钴的平均品位仅为0.02%,因而生产过程中金属回收率低,工艺复杂,生产成本高。

2)可利用的钴资源主要伴生在铜镍矿床中,它的钴资源探明储量占全国总储量的50%左右。铜镍矿床已开发的有甘肃金川的白家嘴子、吉林磐石的红旗岭、新疆的喀拉通克等矿。甘肃金川为我国主要产钴地,其伴生钴储量14.42万t。可利用的钴资源其次伴生在铜铁矿床中,目前已经开发的有山西中条山铜矿、湖北大冶铁矿、山东金岭铁矿、四川拉拉厂铜矿和海南石碌铁铜矿等矿。

3)我国单一的钴矿为钴土矿,其储量只占全国总储量的2%左右。

铅锌:

辽宁省桓仁满族自治县二棚甸子铅锌矿

广东省清远市阳山铁屎坪铅锌矿

广东省清远市连南寨岗铅锌矿

广西壮族自治区融水苗族自治县大坡岭—荣坪锌锡矿

广西壮族自治区三江侗族自治县牛浪坡铅锌矿

广西壮族自治区南丹县芒场铅锌多金属矿

广西壮族自治区环江毛南族自治县妙石铅锌矿

云南省澜沧拉祜族自治县南角河铅锌银多金属矿

云南省保山市隆阳区龙潭铜铅锌矿

云南省保山市隆阳区西邑铅锌矿

云南省龙陵县铅锌矿

云南省贡山独龙族怒族自治县金顶凤凰山铅锌矿

广西壮族自治区河池市金城江五圩矿区箭猪坡铅锌多金属矿

广西壮族自治区河池市金城江五圩矿区三排洞铅锌多金属矿

云南省沧源佤族自治县班洪—班老铅锌矿

云南省镇康县芦子园铁铅锌矿

西藏自治区林芝地区亚圭拉铅锌矿

陕西省宁强县东皇沟铅锌矿

甘肃省成县厂坝铅锌矿

青海省都兰县双庆铁铅锌矿

云南省鲁甸县火德红铅锌矿

云南省马关都龙锡锌矿

云南省富源县富村铅锌矿

云南省罗平县富乐铅锌矿

四川省汉源县唐家铅锌矿

辽宁省桓仁满族自治县二棚甸子铅锌矿

锡:

资源概况

截至1996年底,我国锡矿累计探明储量达到560.37万t,保有储量为407.41万t,其中A+B+C级储量212.17万t,占保有储量的52%。从1955年到1996年40年间锡矿保有储量增长了近4倍

据美国地质调查所和矿业局资料,1996年世界锡矿储量和储量基础分别为700万t和1000万t。锡矿储量比较丰富的国家,除了中国以外还有:巴西(储量120万t、储量基础250万t);马来西亚(储量120万t、储量基础120万t);泰国(储量94万t、储量基础94万t);印度尼西亚(储量75万t、储量基础82万t)。此外,扎伊尔、玻利维亚、俄罗斯、澳大利亚等国也有一定的储量。如以储量相比较,我国居于世界首位;如以我国A+B+C级储量和这些国家的储量基础相比,我国仅次于巴西,居世界第2位。

地理分布

我国锡矿分布于15个省、区,其中云南保有储量128.00万t,占全国总保有储量的31.4%;广西保有储量134.04万t,占保有储量的32.9%;广东保有储量40.82万t,占总保有储量的10.0%;湖南保有储量36.25万t,占总保有储量的8.9%;内蒙古保有储量32.87万t,占总保有储量的8.1%;江西保有储量26.04万t,占总保有储量6.4%。以上6个省、区保有储量就占了全国总保有储量的97.7%。

锑:

资源状况

中国是世界上锑矿资源最丰富的国家之一。现已探明有储量的矿区111处,分布于18个省区。累计探明储量(Sb金属,下同)343.4万t,截至1996年底保有储量为278.16万t,其中A+B+C级(或称工业储量)为103.09万t,占37.1%。以我国A+B+C级锑矿储量同世界各国家的锑矿储量基础相比,居世界第1位。

储量分布

我国锑矿分布从大区来看,以1996年保有储量统计,主要集中在中南区,占全国锑矿储量的68.7%,居首位。其次是西南区占21.3%,西北区占8.3%,华东、东北、华北的锑矿很少,3个区合计占1.7%。就各省区来看,储量占有依次为:广西115.57万t、湖南56.21万t、云南28.46万t、贵州23.93万t、甘肃15.29万t,5省区合计储量239.46万t,占全国锑矿总储量的86.1%。其次,广东12.2万t、陕西7.87万t、河南5.14万t、西藏4.43万t,这4个省区合计储量29.64万t,占10.7%。内蒙古、吉林、黑龙江、浙江、安徽、江西、湖北、四川、青海等9省区的储量很少,合计仅占3.2%。

资源特点

锑矿是中国的优势矿产资源之一,具有以下一些主要特点:

(1)储量丰富,矿床多、规模大中国是世界上锑矿资源最丰富的国家之一,储量、产量均居世界首位。世界上知名的大型锑矿床54个,中国就有15个。我国现已探明的锑矿区111个,其中大型、超大型锑矿床探明的锑矿储量占全国累计探明的锑矿总储量的81%。

(2)成矿环境优越,具有形成大型、超大型矿床的成矿条件世界锑矿主要集中分布在环太平洋构造成矿带、地中海构造成矿带、中亚天山构造成矿带,其中环太平洋构造成矿带集中了世界77%的锑储量。中国锑矿在这三大成矿带中均有分布。特别是环太平洋构造成矿带的重要组成部分,湘、桂、滇、黔等省区的一些大型、超大型矿床,集中分布于环太平洋构造成矿带西岸。如超大型矿床有湖南锡矿山锑矿田、广西大厂锡铅锌锑矿田以及一批大型矿床(锑储量均在10万t以上),如湖南安化渣滓溪锑矿、沅陵湘西(沃溪)金锑钨矿,广西河池五圩箭猪坡锑矿、南丹茶山锑矿,贵州晴隆锑矿、独山半坡锑矿,云南广南木利锑矿。

(3)锑矿分布高度集中现已探明的超大型和大中型锑矿床集中分布在湘、桂、滇、黔、甘5省区,占全国探明锑矿区的67%,储量占全国锑总储量的86.1%。

(4)锑矿工业类型的储量构成,以单锑硫化物矿床为主,占全国锑总储量的67%,其特点是规模大,以大中型为主,有的为超大型(如锡矿山锑矿田),矿石成分简单、品位富,以辉锑矿为主,易采易选易炼,经济价值巨大;锑金钨等共生矿床,占全国总储量的21%,规模以中小型为主,个别的为大型(如湖南沃溪金锑钨矿床),矿石成分较复杂,以辉锑矿、自然金、白钨矿、黑钨矿为主,颇有综合利用价值;锑(复)硫盐多金属伴生矿床,占全国锑总储量的12%,规模以中小型为主,个别的为大型(如广西大厂龙头山、茶山等矿床),矿石成分复杂,综合利用价值大,但属难选冶矿石类型。

汞:

资源状况

我国汞矿资源较丰富,现已探明有储量的矿区103处,分布于12个省区。累计探明汞储量(金属,下同)14.38万t,其中A+B+C级2.1万t(1995年),截至1996年底保有储量8.14万t,其中A+B+C级2.03万t。如以我国A+B+C储量与世界汞储量基础相比,仅低于西班牙(9万t,储量基础)和意大利(6.9万t,储量基础),而高于吉尔吉斯斯坦(1.3万t,储量基础)排居世界第3位。

储量分布

我国汞矿分布从大区来看,汞储量依次:西南区占全国汞储量的56.9%,居首位。其次是西北区占28.4%、中南区占14.4%,其他大区则很少,仅占0.3%。就各省区来看,贵州储量最多,占全国汞储量的38.3%,其次为陕西占19.8%、四川占15.9%、广东占6%、湖南占5.8%、青海占4.4%、甘肃占3.7%、云南占2.7%。以上8个省区合计储量占全国汞储量的96.6%,其中前3位的贵州、陕西、四川3省合计占74%。

资源特点

中国汞矿资源有以下主要特点:

一是矿产地和储量分布高度集中。从全国已探明有储量的103个矿区来看,主要集中分布在贵州、陕西、四川。这3个省探明有储量的矿区合计55处,占全国汞矿区总数的53.4%;3省现保有汞储量合计6.02万t,占全国汞总储量的74%。其次为广东、湖南、青海3省,探明有储量的矿区合计占21.4%,储量占16.3%。

二是储量组成,以单汞矿床的储量为主,与其他矿床共伴生的储量也有一定的比例。据统计共伴生汞储量约占全国保有汞储量的20%左右,主要共伴生在铅锌矿床、锑汞矿床中,有的汞储量已达到大型矿床规模,如广东凡口铅锌矿床的伴生汞矿有3000t,陕西凤县铅硐山铅锌矿床伴生汞1069t、旬阳青铜沟汞锑矿床,共生汞7257t、旬阳公馆汞锑矿床(南矿段)共生汞5895t。虽然共伴生汞矿储量可观,但由于选冶分离技术尚未解决,因此一些矿床对这部分汞矿资源也未能充分利用或综合回收。

三是贫矿多,富矿少。我国大中型汞矿床的汞品位0.1%~0.3%居多,部分介于0.3%~0.5%,大于0.5%~1%的品位较少,大于1%的品位仅是极个别的矿床。因此,我国汞矿工业指标,最低工业品位定为0.08%~0.1%。几个主要汞矿山开采品位一般为0.15%,最高的也只有0.5%~1%,明显地低于国外汞矿床。国外一般都开富汞矿床,如世界著名的超大型汞矿床:西班牙的阿尔马登汞矿床的汞品位为0.6%~20%,平均3%,富矿石为8%~10%;斯洛文尼亚的伊德里亚汞矿床的汞品位贫矿为0.2%~2%,富矿石为6%~7%。

四是矿石工业类虽多,但以单汞型为主。我国汞矿石工业类型有单汞、汞锑、汞金、汞硒、汞铀以及汞多金属等类型,其中以单汞型矿石为主,而且矿石易采易选易炼,工艺流程简单,因此作为主要开采对象,宜在坑口附近建设采-选或采-选-冶联合企业。

钨:

资源状况

钨矿是我国的优势矿产资源。现已发现并探明有储量的矿区252处,累计探明储量(WO3,下同)637.5万t,其中A+B+C级储量232万t,占36.4%。截至1996年底,钨矿保有储量为529.08万t,其中A+B+C级储量228.11万t,占43.1%。

中国钨矿资源丰富,著称世界,其储量在世界排位,以中国表内A+B+C级储量同世界储量基础相比居世界第1位。第2位加拿大(储量基础49.3万t)、第3位俄罗斯(储量基础35.5万t)。中国钨矿不仅储量居世界第一,而且产量和出口量长期以来也居世界第一,因而被称誉为“世界三个第一”。

储量分布

在全国已探明钨矿储量有21个省、自治区、直辖市。其中保有储量在20万t以上的有8个省区,依次为湖南179.89万t、江西110.09万t、河南62.85万t、广西34.92万t、福建30.67万t、广东23.02万t、甘肃22.29万t、云南21.66万t,合计485.39万t,占全国钨保有储量的91.7%(以1996年底全国钨矿保有储量统计)。

从全国大行政区分布来看,依次:中南区占全国钨储量的58.2%,居首位,其次是华东区占28%、西北区占4.3%、西南占4.1%、东北区占3.2%、华北区占2.2%。

在三大经济地区钨矿储量分布的比例:东部沿海地区占17.1%、中部地区占75.1%、西部地区占7.8%。

资源特点

中国钨矿资源有以下特点:

(1)储量十分丰富,分布高度集中我国已累计探明钨储量达600多万t,而且还有很大的找矿潜力,资源前景甚为可观。近20年来,在南岭成矿区、东秦岭成矿带、西秦岭-祁连山成矿带的钨和钨多金属成矿集中区里不断发现大型、超大型矿床。尤其是在南岭成矿区的湘南、赣南、粤北等生产矿山的深部及其外围又勘查了一些大型、特大型矿床、矿段和矿体。

储量和矿区分布高度集中,是中国钨矿资源一大特点。钨矿储量主要集中分布于湖南、江西、河南、福建、广西、广东等6省区,合计占全国钨储量的83.4%(其中湖南、江西、河南三省占66.7%)。六省区的钨矿区占全国已探明有储量矿区的71.4%(其中湖南、江西、河南三省占47.2%,而且大型、超大型矿床主要分布在这三个省内)。

(2)矿床类型较全,成矿作用多样目前,除现代热泉沉积矿床和含钨卤水-蒸发岩矿床外,几乎世界上所有已知钨矿床成因类型在中国均有发现。按成矿温度,有汽化高温至低温的热液矿床;按成矿物质来源,有层源的层控钨矿床与来自岩源的岩控钨矿床以及多源复合矿床;按矿床产状形态类型,有各种形式的脉型,整合于沉积建造的层型,沿花岗岩体与碳酸盐质围岩接触带产出的不规则带型(夕卡岩),沿成矿花岗岩产状形态产出的细脉-浸染岩体型等矿床;按矿物元素组合,有W-(Sn、Bi、Mo),W-Be,W-(Cu、Pb、Zn、Ag)、W-Nb-Ta,W-Au-Sb,W-Li,W-Cu-Fe,W-REE等矿床。由于中国钨矿成矿作用多样又普遍交替出现,因而不仅形成复杂多样的矿床类型,而且常在同一矿田或矿床中,呈现多型矿床(矿体)共生的特点。此外,还有现代表生钨矿床(氧化淋滤型、冲积砂矿型)。

(3)矿床伴生组分多,综合利用价值大中国许多钨矿床伴共生有益组分多达30多种。主要有锡、钼、铋、铜、铅、锌、金、银等;其次为硫、铍、锂、铌、钽、稀土、镉、铟、镓、钪、铼、砷、萤石等。在采选冶过程中综合回收这些有益组分,不仅是合理开发利用好矿产资源,也是提高矿山开采经济效益的重要途径。

(4)伴生在其他矿床中的钨储量可观全国伴生钨储量约占总储量的25%,大部分随主矿产开发而综合回收。如云南个旧锡矿,湖北大冶有色金属公司所属铜矿山(如大冶龙角山、铜录山、封山洞等),江西铜业公司所属的铜矿山(如永平铜矿、东乡铜矿、德兴铜矿等)以及一些钼矿山等,在选矿过程中均已综合回收钨精矿,成为矿山各种精矿产品之一。

(5)富矿少,贫矿多,品位低在保有储量中,钨品位(WO3)大于0.5%的仅占20%(主要是石英脉型黑钨矿);而在白钨矿的工业储量中,品位大于0.5%的仅占2%左右。与国外相比,中国白钨矿质量处于劣势,而黑钨矿品位富、矿床大、易采易选处于优势。

(6)开发利用以黑钨矿为主,白钨矿次之黑钨矿是中国长期以来的开采对象,但储量组成却是白钨矿居多,黑钨矿较少。据统计,截至1996年底钨保有储量529.08万t,其中白钨矿占71.1%,黑钨矿占26.4%,混合钨矿占2.5%。白钨矿虽然储量多,但富矿少,品位低,难选矿石多,仅占钨矿产量的10%左右;而黑钨矿虽然储量比白钨矿少,但富矿多,且易采易选,占钨矿产量的90%以上。近年来采选品位(WO3),1991~1996年坑采出矿品位为0.2%~0.32%,选矿原矿品位为0.26%~0.31%。目前,许多钨矿山由于采选矿石品位低,采选成本高,因此致使矿山经济效益差,是矿山目前亏损大的一个主要原因。

钼:

资源状况

截至1996年底,我国已探明钼矿区222处,分布于全国29个省、自治区、直辖市。钼的保有储量达到840.20万t,其中A+B+C级占储量的39.8%,为334.50万t,如以我国的工业储量(A+B+C级)与西方国家的储量基础相比,我国低于美国(540万t,储量基础),而高于智利(250万t,储量基础),居世界第二。

储量分布

我国钼矿分布就大区来看,中南占全国钼储量的35.7%,居首位。其次是东北19.5%、西北14.9%、华东13.9%、华北12%,而西南仅占4%。就各省(区)来看,河南储量最多,占全国钼矿总储量的29.9%,其次陕西占13.6%,吉林占13%。另外储量较多的省(区)还有:山东占6.7%、河北占6.6%、江西占4%、辽宁占3.7%、内蒙古占3.6%。以上8个省(区)合计储量占全国钼矿总保有储量的81.1%,其中前三位的河南、陕西、吉林三省就占56.5%。

资源特点

我国钼矿探明储量虽多,但其品位与世界主要钼资源国美国和智利相比,显著偏低,多属低品位矿床。矿区平均品位小于0.1%的低品位矿床,其储量占总储量的65%,其中小于0.05%的占10%。中等品位(0.1%~0.2%)矿床的储量占总储量的30%,品位较富的(0.2%~0.3%)矿床的储量占总储量的4%,而品位大于0.3%的富矿储量只占总储量的1%。

我国钼矿虽然品位低,但伴生有益组分多,经济价值高。据统计,钼作为单一矿产的矿床,其储量只占全国总储量的14%。作为主矿产,还伴生有其他有用组分的矿床,其储量占全国总储量的64%。与铜、钨、锡等金属共生和伴生的钼储量占全国钼储量的22%。

我国钼矿的第三个特点是规模大,并且多适合于露采。据统计,储量大于10万t的大型钼矿,其储量占全国总储量的76%,储量在1~10万t的中型矿床,其储量占全国总储量的20%。适合于露采的钼矿床储量占全国总储量的64%。大型矿床大多可以露采,而且辉钼矿的颗粒往往比较粗大,属于易采易选型。

就矿石类型来看,在我国已探明的钼矿储量中,以便于利用的硫化钼矿石为主,其储量约占钼矿总保有储量的99%,而不便利用的氧化钼矿石,混合钼矿石及类型不明的钼矿石只占全国总保有储量的1%。

我国钼矿的最后一个特点是,地质工作程度比较高。经过地质工作达到勘探程度的储量占总保有储量的50.5%,达到详查程度的储量占41.8%,二者合计,详查以上工作程度的储量占到我国钼矿总保有储量的92.3%。

参考资料:金属回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