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高压浸出 搅拌浸出 数字孪生 湿法冶金 溶剂萃取
移动式破碎机 2024-09-30 20:34:31

电池回收制作成什么(废旧电池设计一个简单的回收方案)

一、电池电池单废旧电池回收利用的回收回收处理方式

国际上通行的废旧电池处理方式大致有三种:固化深埋、存放于废矿井、制作回收利用。废旧方案废电池一般都运往专门的设计有毒、有害垃圾填埋场,个简但这种做法不仅花费太大而且还造成浪费,电池电池单

因为其中尚有不少可作原料的回收回收有用物质。(1)热处理

瑞士有两家专门加工利用旧电池的制作工厂,巴特列克公司采取的废旧方案方法是将旧电池磨碎后送往炉内加热,这时可提取挥发出的设计汞,温度更高时锌也蒸发,个简它同样是电池电池单贵重金属。铁和锰熔合后成为炼钢所需的回收回收锰铁合金。该工厂一年可加工2000吨废电池,制作可获得780吨锰铁合金,400吨锌合金及3吨汞。另一家工厂则是直接从电池中提取铁元素,并将氧化锰、氧化锌、氧化铜和氧化镍等金属混合物作为金属废料直接出售。不过,热处理的方法花费较高,瑞士还向每位电池购买者收取少量废电池加工专用费。

(2)“湿处理”

马格德堡近郊区正在兴建一个“湿处理”装置,在这里除铅蓄电池外,各类电池均溶解于硫酸,然后借助离子树脂从溶液中提取各种金属,用这种方式获得的原料比热处理方法纯净,因此在市场上售价更高,而且电池中包含的各种物质有95%都能提取出来。湿处理可省去分拣环节(因为分拣是手工操作,会增加成本)。马格德堡这套装置年加工能力可达7500吨,其成本虽然比填埋方法略高,但贵重原料不致丢弃,也不会污染环境。

(3)真空热处理法

德国阿尔特公司研制的真空热处理法还要便宜,不过这首先需要在废电池中分拣出镍镉电池,废电池在真空中加热,其中汞迅速蒸发,即可将其回收,然后将剩余原料磨碎,用磁体提取金属铁,再从余下粉末中提取镍和锰。这种加工一吨废电池的成本不到1500马克(现约合6345.18元人民币)!

二、回收来的废旧电池有哪些简单点处理方法

废旧电池的处理方法

我国是世界上头号干电池生产和消费大国。统计资料表明,1980年我国干电池生产量就已超过美国而跃居世界第一;1998年我国干电池生产量达到 140亿只,而同年世界干电池总产量约 300亿只。随意丢弃干电池,不仅污染环境、危害人体健康,而且也浪费资源。以每年生产 100亿只干电池计算,全年将要消耗 15.6万吨锌,22.6万吨二氧化锰,2080吨铜,2.7万吨氯化锌,7.9万吨氯化铵,4.3万吨碳棒。

目前国内主要的处理方式有四种,人工分选、干法、湿法、干湿法。

人工分选法就是将回收的废旧干电池,先进行分类,人工分选出碳棒、铜帽、锌皮及各种残留物,并分别用相应的方法予以处理,这种方法简单易行,但使用劳动力多,经济效益差。

干法,也叫烟法或火法,就是对废旧干电池分类筛选、破碎后,再放入焙烧炉中在 600~ 800度下焙烧,将排出的气体冷凝后提取汞,再将焙烧剩余物放入回转窑在 1100~ 1300度下低烧,从烟气中回收氧化锌,从残渣中回收锰和铁。运用此法,一般冶炼厂无须增加设备和劳力,就可回收干电池中的锌,若须进一步回收其他物质,尚须增加设备。

湿法,就是将干电池分类破碎后,置于侵取槽中,加入稀硫酸进行浸取,再过滤,从滤液中提取金属锌。滤渣分离出铜帽铁皮后,再从剩余泥渣中进一步提取出锰来。此法可以利用现有湿法炼锌工厂的设备和技术,对废旧干电池进行回收利用。

干湿法,就是将干法和湿法的优点结合起来,先用焙烧的方法回收汞和部分锌,再用酸浸和电积的方法回收锰和剩余的锌。运用此法,回收效果较好,但工序较复杂,成本也较高。

综上所叙,如何减少电池的废弃量成为我们研究的重大课题。电池租赁的推出,由于所使用的是可以反复使用500次以上的可充电池,这样就把废旧电池对环境造成的污染减少到了1/500以上。在目前现有的科学技术对废旧电池处理成本既极高又易造成二次污染的情况下,电池租赁无疑是解快废旧电池污染的唯一途径!

更多详细内容尽在中国电子废料网

三、学校回收废旧电池的活动方案

“废旧电池的回收”中队活动方案

一、活动背景

提及电池,我们再熟悉不过了。平日我们时用的手电、遥控器、录音机,各类电动玩具都离不开它的身影。随着电池使用量的迅速增加,它已深入到我们生活和学习的每一个角落。而且我国是电池生产和消费大国,目前年产量达140亿枚,占世界产量1/3。废电池是危害我们生存环境的一大杀手!一粒小小的钮扣电池可污染600立方米的水源,相当于一个人一生的饮水量;一节一号电池烂在地里,能使一平方米的土地永远失去利用价值,并造成永久性公害。

平日生活中,我们就特别关注废旧电池的处理,所以上学期我们中队就已经开始回收废旧电池,本学期,我们中队决定继续开展这一特色活动,希望通过这学习活动,让人们更多的了解废旧电池的危害和回收状况,投身到废旧电池回收工作中来。

二、活动目标

1、开展此项活动,使本班学生、全校师生,乃至每个老师合学生的家人都来了解电池的危害,它对我们人类及生存环境的影响。

2、围绕活动主题,积极行动起来,让身边的人们都为环保工作。

3、在师生共同活动的过程中,增强集体凝聚力、向心力,并培养孩子团结协作的意识,搜集并处理信息的能力。

三、活动过程(此活动将贯穿本学期)

1、让学生回家搜集关于废旧电池的文字、图片、影视资料,让学生们对废旧电池有一个初步的了解。

废电池是危害我们生存环境的一大杀手!一粒小小的钮扣电池可污染600立方米的水源,相当于一个人一生的饮水量;一节一号电池烂在地里,能使一平方米的土地永远失去利用价值,并造成永久性公害。

在对自然环境威胁最大的几种物质中,电池里就包含了汞、铅、镉等多种,汞具有强烈的毒性,对人体中枢神经的破坏力很大;铅能造成神经紊乱、肾炎等;镉在人体内极易引起慢性中毒,主要病症是肺气肿、骨质软化、贫血,很可能使人体瘫痪;而铅进入人体后最难排泄,它直接干扰肾的功能。若把废电池混入生活垃圾中一起填埋,久而久之,渗出的重金属可能污染地下水和土壤,进而进入鱼类、农作物中,破坏人类的生存环境,间接威胁到人类的健康。

2、以分组活动、相互比赛的形式,让学生相互交流自己的心得,了解废旧电池的危害。

3、召开以“废旧电池危害大”班队会,通过看录像、演讲等方式宣传废旧电池的危害,让本班学生有一个更加深入的了解。

4、利用班级集体外出的机会向周围的市民分发传单,宣传废旧电池的知识。

5、组织全班同学自制“废旧电池回收箱”放置到自己家的小区或楼道里,唤起身边人的意识,并及时收集汇总。

6、利用升旗仪式向全校师生宣传废旧电池的常识,号召全校年大家都行动起来,将自己家的废旧电池投放到班级在一楼设置的回收箱中。

7、动员全体学生积极寻找废旧电池的回收单位,而不止单单把电池扔进专门的回收箱中,力争使之可以回收利用。

四、废旧电池回收和利用的措施!

一、要从源头防治,推行电池的无汞化。中国轻工总会、原国家环保总局、国家质量技术监督局等9个部委局于1997年12月31日联合发布了《关于限制电池产品汞含量的规定》,要求到2002年1月1日禁止在国内生产和经销汞含量大于电池重量0.025%的电池,到2006年1月1日禁止在国内生产和经销汞含量大于电池重量0.0001%的碱性锌锰电池。自电池的“限汞令”发布之后,我国电池企业积极革新生产工艺,改进原料配方,目前正规电池生产企业生产的电池已经基本实现无汞。

二、国家政策不鼓励集中收集废旧电池。原国家环境保护总局、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建设部、科技部、商务部等5个部委局于2003年10月9日联合下发的《废电池污染防治技术政策》规定:目前,在缺乏有效回收的技术经济条件下,不鼓励集中收集已达到国家低汞或无汞要求的废一次性电池。此外,环境保护部、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于2008年6月6日联合下发的《国家危险废物名录》规定:家庭日常生活中产生的废镍镉电池、氧化汞电池可以不按照危险废物进行管理。以上规定是经过国家有关部门、专家科学论证后的要求。废旧电池可以不进行统一回收处理,市民可以将废旧电池分散投入到正式的生活垃圾收集箱,与生活垃圾一起进入我市的正规生活垃圾填埋场,不会造成环境污染。

三、常用干电池污染物多为固态,大多数有害物质在电池中或弃入环境后多呈难溶状态,污染物由内部迁移至环境或在环境中扩散是一个非常缓慢的过程,特别是汞。因此,其污染的范围和程度是有限的。早在80年代初,日本电池工业会曾委托福冈大学对废电池中汞的迁移规律进行了长达15年的研究。他们采用不同的填埋方法分别在不同的填埋柱中装填废弃的锌锰、碱性锌锰、氧化汞等电池,监测渗漏液和填埋柱内空气中的汞含量及填埋柱解体时空气中的汞浓度,并进行对比分析,10年中实验柱内随渗漏液迁移的汞量仅占汞总量的0.08%-0.1%,通过大气扩散的汞量仅占汞总量的0.05%-0.1%。随垃圾填埋的废电池中的汞对环境的影响并不像一些媒体宣传的那样严重。

五、废旧电池怎么回收处理

废旧电池的回收处理方法主要有湿法和干法两种冶金处理法。

1、常见的干电池,包括碱性电池、锂电池、镍氢电池,可以直接扔到专门的分类垃圾箱。

2、含铅汞的废电池,应该交给废电池回收机构,让他们处理。

3、不含铅汞的废电池,可以直接扔在城市分类垃圾箱里面。

4、不鼓励集中收集废电池再处理,最好从源头做起尽量不使用含汞电池。

5、目前,废旧电池的回收处理方法主要有湿法和干法两种冶金处理法。湿法回收是基于锌、二氧化锰与酸作用进入溶液,溶液经净化后电解产生金属锌,二氧化锰或产生化工产品及化肥等。回收后的电解液含有汞、镉、锌等重金属,污染严重,能量消耗也较高。干法回收处理废旧电池是在高温下使废旧电池中的金属及其化合物氧化还原分解挥发和冷凝。

参考资料:冶炼自动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