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高压浸出 搅拌浸出 数字孪生 湿法冶金 溶剂萃取
镍钴分离 2024-09-30 20:15:57

p507萃取钴的工艺流程(有机所p507钴镍分离萃取)

一、萃程常见的取钴萃取剂有什么

醇、醚、艺流酮、镍分酯、离萃酰胺、萃程硫醚、取钴亚砜和冠醚等中性有机化合物属中性萃取剂。艺流在这一类的镍分酯中还包括羧酸酯(如乙酸乙酯)和磷(膦)酸脂(如磷酸三丁脂),它们在水中一般都呈中性。离萃

羧酸、萃程磺酸和有机磷(膦)酸等属酸性萃取剂,取钴它们在水中呈现酸性,艺流可电离出氢离子。镍分

伯胺、离萃仲胺、叔胺和季胺等属碱性萃取剂,这些有机胺在水中能加合氢离子,显示碱性,其碱性一般强于无机氨,而季胺则有强碱性质。

扩展资料:

萃取剂的性能是由其结构决定的,作为萃取剂的有机试剂必须具备两个条件:

1、萃取剂分子中至少有一个功能基,通过它与金属离子结合生成萃合物,常见的萃取功能基是O、N、P、S等原子。这些原子都有孤对电子,是电子给予体,也叫做配位原子。在萃取剂中以氧原子为功能基的最多;

2、萃取剂分子中必须有相当长的碳链或苯环,长的碳链或苯环使萃取剂及萃合物具有易溶于有机相而难溶于水相的性质。但碳链过长,会使萃取剂的粘度增大或成为固体,而不宜用作萃取剂。萃取剂的相对分子质量一般在350~500的范围内。

二、分离和预富集

镓的分离和预富集方法,大致分为沉淀、溶剂萃取、离子交换与吸附、液膜分离、金属镉接镀等方法。

62.1.2.1沉淀分离法

含镓的硝酸或硫酸溶液中,加入稍过量的盐酸,可将银沉淀除去。

在1.2mol/LHCl或H2SO4介质中,通入硫化氢可定量沉淀除镉以外的所有硫化氢组金属,从而与镓分离,但镉的沉淀不完全。

在乙酸铵介质中,过量丹宁在煮沸下可定量沉淀镓(滤出灼烧后转化为三氧化二镓),可与镉、锌、钴、镍、锰、铊、铍等分离。

在1.1mol/LH2SO4中,温度低于20℃,加入60g/L铜铁试剂和试样的冷溶液,镓生成白色沉淀析出(滤出灼烧后转化三氧化二镓),可与铝、铬、铟、铀(Ⅵ)、钪、稀土元素等分离。

镓与大量铁的初步分离,可在近中性介质中先用盐酸肼将铁(Ⅲ)还原,继滴加六次甲基四胺以沉淀镓的氢氧化物;或用氢氧化钠沉淀铁(Ⅲ)、锆、钛、铟等的氢氧化物。在后一种分离法中,为使铁(Ⅲ)沉淀得较完全,氢氧化钠浓度勿超过0.3mol/L。铟在此条件下仍沉淀不完全,为使铟与镓定量分离,氢氧化钠浓度降至0.2mol/L。当有共沉淀剂如镁存在时,沉淀微量铟可不受此限制。

62.1.2.2溶剂萃取法

为了富集痕量镓并与伴生元素分离,最有效的方法仍推荐溶剂萃取。在强酸介质中镓可被醚类、酮类、有机磷(中性磷、酸性磷)类、胺类和碱性染料类等萃取剂所萃取,在强碱性介质中萃取镓的研究不多。

在5.5~7.5mol/LHCl中,镓可被含氧有机溶剂萃取。

当用乙醚萃取时,在6mol/LHCl中萃取效果最好,分配系数接近17。如用异丙醚萃取效率更高,最适宜的盐酸酸度为6.5~7.5mol/L;在6mol/L、7mol/L、8mol/LHCl中镓在两相中的分配系数分别达到50、200、100。

酮类如丁酮和戊酮,酯类如乙酸丁酯、乙酸乙酯和乙酸戊酯等都是很好的萃取溶剂。由于乙酸丁酯挥发性和毒性较低,通常广泛应用。从盐酸介质中用上述溶液萃取镓,能与铝、铟、镁、碱土金属、稀土元素、钛、锆、钍和铀等许多金属离子分离。与镓一起被萃取的有铁(Ⅲ)、金(Ⅲ)、铊(Ⅲ)、钼(Ⅵ)、锗、铼(Ⅶ)、砷、锑(Ⅴ)、锡以及少量铜(Ⅱ)和锌。当溶液中有还原剂如三氯化钛等存在时,三价铁、金、铊和五价锑等被还原为低价或金属状态,可不被萃取。三氯化钛还原铊(Ⅲ)的速度较缓慢,当铊量较高时,必须将溶液加热或放置20min以上,才能还原完全。

在氢溴酸介质中,溴化镓与溴化铟在5~6mol/L氢溴酸溶液中一起被乙酸丁酯(或乙醚)萃取。然后用6mol/LHCl从乙酸丁酯层中反萃取出铟,再用水反萃取出镓。利用此分离方法连测镓与铟。这种萃取分离体系,也可在溴化钠-硫酸介质中进行。为了使镓、铟萃取完全,水相中溴化钠的量应在429g/L以上,而硫酸酸度在2.5~3mol/L为宜。如硫酸酸度大于3mol/L会使铟的萃取率降低;而小于2.5mol/L时,镓的萃取率明显下降。

8-羟基喹啉镓螯合物可被三氯甲烷萃取,在不同pH条件下也可与许多元素分离。

镓的溶剂萃取富集情况见表62.1。

表62.1镓的溶剂萃取富集情况

续表

62.1.2.3离子交换与吸附法

(1)阴离子交换树脂分离

在3.5~4mol/LHCl中,镓被阴离子交换柱吸附,碱金属、碱土金属、稀土元素、钍、镍、铝、钒(Ⅳ)、锆、铪、钪、钛和锰等元素均流出。与镓一起留在柱上的有锌、锡(Ⅳ)、铅、锑(Ⅲ)、铁(Ⅲ)、铋、镉、钼(Ⅵ)和部分铀(Ⅵ)、锗。然后用1mol/LHCl洗提镓。除铁(Ⅲ)外其他元素仍留在柱上。

(2)萃取色谱分离

a.CL-TBP树脂分离。在6mol/LHCl介质中,静态吸附率可达94.5%,0.5~1.5mol/LNH4Cl溶液可定量洗脱被吸附的镓。主要共存离子Zn2+、Al3+对吸附率影响不大,Fe3+、Fe2+能发生竞争吸附,导致Ga3+吸附率下降。

b.N235萃取分离柱。在大于4mol/L的HCl介质中,镓完全被吸附。Pb2+、Sn2+不被吸附,用0.25~1.50mol/LH2SO4可完全洗脱镓,本法用于铅锡合金中镓的分离和测定。

c.P507萃取色谱分离。在pH1.5~1.7时,Ga3+、In3+、Al3+、Bi3+被定量萃取,少量Zn2+被萃取,Fe2+、Cu2+、Tl+、Mn2+、Sb3+、Ge4+完全分离,0.5mol/LH2SO4淋洗出镓和铝,1mol/LH2SO4淋洗出铋,1mol/LHCl淋洗出铟,试样中铝含量小于400μg时,用5-Br-PADAP比色法不干扰镓的测定。

d.P350萃取色谱分离。其不同分离方式见表62.2。

表62.2 P350的不同分离方式

常见伴生离子经柱分离后均不影响其回收,本法适用于硅酸盐、铝土矿、铅锌矿及合金试样镓的富集。

e.聚四氟乙烯-乙醚柱萃取色谱分离。在抗坏血酸存在下,当HBr浓度在5~8mol/L时,Ga3+、In3+均可被定量萃取层析;HBr浓度小于2mol/L时,可定量洗脱镓;当HCl浓度大于3mol/L时,可定量洗脱铟,而与Fe3+、Tl3+、Mo6+、Au3+、Ti4+、Bi3+、Al3+、Mg2+、Cu2+、Ni2+、Co2+、Cd2+、Zn2+、Pb2+等多种离子分离。方法适用地质试样中微量镓、铟的连续分离与测定。

f.TBP萃淋树脂分离。在3~4mol/LHCl介质中,Ga3+被定量吸附,用3.5mol/LHCl-10g/L抗坏血酸-5g/L氨三乙酸溶液洗去杂质,淋洗液体积至100mL时,Ga的回收率在95%以上,可完全除去Fe2+、Pb2+、Mn2+,而Al3+、Cu2+、Mg2+不滞留柱上;Cu2+大于0.5mg时,可用2mol/LNaOH沉淀分离除去后上柱,残余Cu淋洗液分离,树脂上的Ga可用水定量洗脱,方法适合于复杂地质试样的测定。

g.CL-P204[二(2-乙基己基)磷酸]萃淋树脂分离。在pH2.5条件下,可定量吸附Zn2+、Ga3+、In3+,分别以0.1、0.5和3.0mol/LHCl分别洗脱Zn2+、Ga2+、In3+。静态吸附容量分别为48.5mg/gIn3+,43.2mg/gGa3+;动态吸附容量为47.3mg/gIn3+,42.3mg/gGa3+。

62.1.2.4液膜分离法

(1)TOPO-N205-液体石蜡-正己烷-H2C2O4液膜体系

膜相以TOPO-N205-液体石蜡-正己烷(6+5+4+85)组成,20g/LH2C2O4溶液为内相,外相为pH1.5的试液。油内比(体积)为1+1,乳水比(体积)为15+100,温度为15~36℃,富集时间10min。镓的迁移富集率达99.5%以上,在酒石酸、氟硼酸钠、抗坏血酸、硫化甘醇的联合掩剂下,迁移200μgGa,100mgCu2+、Co2+、Ni2+、Mn2+、Fe3+、Al3+、Cr3+、Ti4+、Zr4+、Pb2+、Zn2+、碱金属及碱金属离子等,都不被迁移富集。大量Cl-、F-、NO-3、SO2-4、PO3-4等不影响富集Ga3+,高硅可预先用氢氟酸除去。方法精密度≤4.2%,回收率99.5%~100.4%。

(2)P350-L113B-液体石蜡-磺化煤油-HCl液膜体系

膜相以P350-L113B-液体石蜡-磺化煤油(10+5+4+81)组成,内相0.25mol/LHCl,油内比1+1,乳水比20+100,温度15~36℃,富集时间10min。在抗坏血酸和硫甘醇掩蔽下,镓的富集率为99.4%~100.5%。迁移200μg镓,100mg的Al3+、Cu2+、Co2+、Ni2+、Cd2+、Mn2+、Fe3+、Cr3+、Ti4+、Zr4+、Pb2+、Zn2+、Sn4+、In3+,碱金属和碱土金属离子等,都不被迁移,Cl-、F-、N0-3、SO2-4、PO3-4等不影响迁移富集镓。高硅可预先用氢氟酸挥发除去。方法选择性高,精密度≤5.3%,适用于富集铝土矿、铜矿和烟尘中的镓。

62.1.2.5金属镉接镀法

金属镉接镀法是当试样中砷、锑、铜、汞、铋、金和铂等元素含量很高时,可在3mol/LHCl中,加热至40℃左右,加1~3g金属镉屑,不断摇动,放置10min以上,再加少量金属镉屑直至金属光泽不变为止。用棉团过滤,3mol/LHCl洗涤。镓定量留在溶液中。

三、萃取剂详细资料大全

能与被萃取物形成溶于有机相的萃合物的化学试剂。在湿法冶金中,萃取剂的作用是与被萃取的金属通过配合化学反应生成萃合物萃入到有机相,又能通过某种化学反应使被萃取的金属从有机相反萃取到水相,由此而达到金属提纯与富集的目的。萃取剂是影响萃取工艺成败的最关键因素。

基本介绍中文名:萃取剂外文名:Extractant作用:分离、提纯与富集原则:与原溶液中的溶剂互不相溶特点:形成溶于有机相的化学试剂领域:冶金、医药、石油、化工等分类,性能,中性萃取剂,中性含氧萃取剂,中性含磷萃取剂,中性含硫萃取剂,酰胺类萃取剂,酸性萃取剂,羧酸,酸性含磷萃取剂,碱性萃取剂,螯合萃取剂,套用,反萃取,其他学科定义,环境科学,土木建筑,化工过程,分类萃取剂的种类繁多,没有统一的分类方法。鉴于它是一类有机化合物,因此,通常根据质子理论按有机化合物酸碱性的划分,分为中性萃取剂,酸性萃取剂和碱性萃取剂;此外,有一类萃取剂多数为质子酸,通常具有螯合剂的性质故归属为螯合萃取剂。醇、醚、酮、酯、酰胺、硫醚、亚砜和冠醚等中性有机化合物属中性萃取剂。在这一类的酯中还包括羧酸酯(如乙酸乙酯)和磷(膦)酸脂(如磷酸三丁脂),它们在水中一般都呈中性。羧酸、磺酸和有机磷(膦)酸等属酸性萃取剂,它们在水中呈现酸性,可电离出氢离子。伯胺、仲胺、叔胺和季胺等属碱性萃取剂,这些有机胺在水中能加合氢离子,显示碱性,其碱性一般强于无机氨,而季胺则有强碱性质。螯合萃取剂是一类在萃取剂分子中同时含有两个或两个以上配位原子(或官能团),可与中央离子形成螯环的有机化合物。如羟肟类化合物的分子中同时含有羟基(-OH)和肟基(=NOH)。再如8-羟基喹啉及其衍生物(Kelex100等)的分子中,同时含有酸性的酚羟基和碱性的氮原子。性能萃取剂的性能是由其结构决定的,作为萃取剂的有机试剂必须具备两个条件:(1)萃取剂分子中至少有一个功能基,通过它与金属离子结合生成萃合物,常见的萃取功能基是O、N、P、S等原子。这些原子都有孤对电子,是电子给予体,也叫做配位原子。在萃取剂中以氧原子为功能基的最多;(2)萃取剂分子中必须有相当长的碳链或苯环,长的碳链或苯环使萃取剂及萃合物具有易溶于有机相而难溶于水相的性质。但碳链过长,会使萃取剂的粘度增大或成为固体,而不宜用作萃取剂。萃取剂的相对分子质量一般在350~500的范围内。中性萃取剂中性萃取剂可细分为中性含氧萃取剂、中性含磷萃取剂、中性含硫萃取剂及酰胺类萃取剂。中性含氧萃取剂中性含氧萃取剂主要是指醇(ROH)、醚(ROR′)、酮(RCOR′)和酯(RCOOR′)类化合物。萃取剂配位体氧原子的电子密度和分子的偶极矩是决定这类萃取剂萃取能力的主要因素。因此,它们的萃取能力随着其路易斯碱性的增强而增大。在醇、醚、酮、酯四类化合物中,只有醇分子中含有-OH。由于-OH的存在,使得醇分子间生成氢键而发生自身的缔合作用,具有比其他三类中性萃取剂都高的沸点。中性含氧萃取剂都含有氧原子,故它们可以与水分子发生氢键缔合作用,在水中有一定的溶解度。醇、醚、酮和酯在浓的强酸中能生成盐,这类盐阳离子不仅可与无机酸根结合,也可以与金属配阴离子结合,使其能萃取许多物质。这类萃取剂能萃取金属的更主要原因是它们可与金属生成配合物进入有机相而被萃取。中性含磷萃取剂中性含磷萃取剂是指正磷酸分子中三个羟基完全被酯化或被取代后的化合物。凡是烃基直接与磷原子相连者,即凡具有碳磷键(C-P)的称为膦某,而凡不含碳磷键者,则称为磷某。在这类萃取剂上含有磷酰基(≡P=O),它是起萃取作用的官能团。中性含磷萃取剂与水分子缔合而生成缔合物,又因磷酰基氧原子也能提供孤对电子与质子结合生成盐。中性含磷萃取剂形成的离子能与金属配阴离子结合成为盐而萃取进入有机相。这类萃取剂还可通过磷酰基的氧原子与金属配位,形成中性配合物而被萃取入有机相。因为磷酸酯的稳定性比膦酸脂差,当这类萃取剂长时间与无机酸接触时会发生水解反应。各类无机酸对中性含磷萃取剂水解反应影响的大小顺序是HI>HBr>HCl>HNO 3>H 2 SO 4;此外,随着温度及溶液中酸的浓度增高,这类萃取剂的水解速度变大。在中性含磷萃取剂中,随着分子中烷氧基的减少,烷基的增加,萃取能力增加的次序为:(RO) 3 PO<RPO(OR) 2<R 2 P(O) OR<R 3 PO。烷基的空间效应对该类萃取剂的萃取能力也有影响,一般在烷基碳原子数目相同的萃取剂中,随着支链的增加,空间位阻增大,萃取能力明显下降。中性含硫萃取剂中性含硫萃取剂对一些贵金属有很强的萃取能力,而对它们的选择萃取性能也较好。根据皮尔逊(Pearson)的硬软酸碱原理,萃取剂中作为电子给予体的硫是软碱,而汞、铂、钯、金、银、铊、碲等作为电子接受体则是软酸,按硬软酸碱原则中硬亲硬,软亲软的规律,含硫类萃取剂可与贵金属形成稳定的配合物而被萃取入有机相。因此,中性含硫萃取剂为贵金属分离的特效萃取剂。酰胺类萃取剂这类萃取剂最重要的是取代酰胺。酰胺分子中氨基—NH 2上氢原子被烃基取代后的化合物称为取代酰胺。取代酰胺中的氨基不呈碱性,这是由于分子中氮原子孤电子对与羰基=C=O中的π电子形成一个p-π共轭体系;加之氧的负电性较大,从而使氮原子的电荷密度降低,而羰基氧原子的电荷密度升高,因此,这类有机化合物都是中性的化合物。取代酰胺分子中的羰基氧原子对氢离子或金属离子具有较强的配位能力,因此,其配位能力比酮强,比中性含磷萃取剂弱。氧原子上电荷密度增加的顺序是RCOR<RCONR′ 2<(RO) 3 PO,萃取能力的顺序也是如此。在酰胺分子的氮原子上有两个氢,氢键缔合能力较强,故它的水溶性较好,熔点较高,但取代酰胺由于失去了氢键缔合能力,其水溶性较差,化学稳定性好,这也是一类较好的萃取剂。酸性萃取剂酸性萃取剂在水中可电离出氢离子而得名。因在萃取中氢原子和水中的金属阳离子进行交换,故也称为液体阳离子交换剂。根据电离常数K a的大小,可将酸性萃取剂分为强酸性萃取剂(离解常数K a>1),中强酸性萃取剂(K a≈10)。和弱酸性萃取剂(K a≈10)。羧酸和酸性含磷萃取剂是最重要的酸性萃取剂。羧酸羧酸是一类重要的酸性萃取剂,由于分子间产生缔合作用,通常以二聚体形式存在。因K 2是二聚反应产生的常数,故称为二聚常数。羧酸通常都是弱酸,其酸性小于一般无机酸而大于碳酸,它可与碱反应生成羧酸盐(金属皂)。随着水溶液的pH值升高,羧酸在水中的溶解度增大,萃取时羧酸与金属离子进行阳离子交换反应。酸性含磷萃取剂酸性含磷萃取剂也是主要的酸性萃取剂,可把这类萃取剂看成是磷酸分子中一个或两个羟基被酯化或被烃基取代后的产物。这类萃取剂与羧酸一样,分子间也能发生缔合作用,呈二聚体存在。它的酸性较强,属强酸性萃取剂,萃取金属时也发生阳离子交换反应。烷基磷(膦)酸的萃取过程比较复杂,随萃取条件不同存在四种形式:(1)当水相金属离子浓度低、有机相负载很小时,二聚体烷基磷酸分子中仅一个氢离子参加反应;(2)若水相金属离子浓度较高,则烷基磷酸以单体形式与金属离子发生交换;(3)当水相中某种阴离子对金属离子具有很强的配合能力时,萃取剂阴离子可与这种阴离子一道和金属阳离子形成混合型的配合物而被萃取;(4)由于烷基磷酸的酸式电离与溶液酸度有关,因此,在高酸度的条件下,烷基磷酸电离受到抑制,这时烷基磷酸主要以磷酰基起作用,与中性含磷萃取剂相似。含有=P(O) OH基的磷(膦)酸萃取剂与羧酸相同,随着它的酸性增强,萃取能力增大,萃取能力的顺序是:(RO) 2 POOH>(R)(RO) POOH>R 2 POOH。随着这类萃取剂分子中碳-磷键的增加,烷氧基减少,吸电子效应随之削弱,导致pK a增大,酸性降低,萃取能力随之下降。碱性萃取剂碱性萃取剂的萃取反应机理是阴离子交换机理。属于这类萃取剂的主要有伯胺、仲胺、叔胺和季胺盐。伯胺、仲胺分子中含有N—H键,分子间可通过形成N—H……N氢键而缔合,但叔胺分子间不发生缔合。在有相同碳原子数的胺中,它们的沸点和熔点按伯胺、仲胺、叔胺依次降低。伯、仲、叔胺都能与水形成氢键N……H—O—H,因此,小分子量的胺易溶于水。随着胺分子中所含碳原子数目增加,水溶性降低。相对分子量为250~600的大分子量的胺在水中溶解度很小,能很好地溶于某些有机溶剂中,适宜于作萃取剂;分子量大于600的烷基胺大都是固体,在稀释剂中溶解度小,不宜作萃取剂。在胺类萃取剂中由于存在氢键,分子间会发生缔合作用,通常发生的不是双分子缔合而是多分子缔合。各类碱性萃取剂的缔合程度既与萃取剂的结构有关,也和稀释剂的性质有关。脂肪胺盐对硫酸盐以外阴离子的缔合易难顺序为伯胺盐<仲胺盐<叔胺盐<季胺盐。烃基具有支链的仲胺,由于支链妨碍形成氢键,故缔合能力较小。稀释剂的极性对碱性萃取剂缔合程度的影响规律是,稀释剂极性愈小,缔合程度愈大。胺与酸生成胺盐后,如果水相酸浓度高,便会发生胺盐与酸生成1/1的离子缔合体的反应,这种反应称为胺盐的加合反应。脂肪胺的碱性比无机氨碱性强,这是由于烷基取代脂肪胺的氢后,烷基给电子的诱导效应使氨基氮原子上的电荷密度增大的结果。在水溶液中叔胺碱性小于仲胺,这是由于空间位阻效应影响造成的,因三个烷基对氨基氮原子的禁止效应增大,从而阻碍了质子和氮原子的接近。长链胺的碱性强弱顺序是伯胺>仲胺>叔胺,对萃取金属配阴离子的选择能力大小的顺序是叔胺>仲胺>伯胺。因胺是弱碱,只能在酸性溶液中萃取,而季胺盐属强碱性萃取剂可在酸性、中性乃至碱性溶液中进行萃取。螯合萃取剂湿法冶金中所使用的螯合萃取剂主要是酸性螯合萃取剂,主要有羟酮类萃取剂、羟醛类萃取剂和喹啉类萃取剂。羟酮类萃取剂和羟醛类萃取剂属羟肟类化合物。羟肟分子中含有羟基(—OH)和肟基(=C=NOH),由于羟肟分子结构中具有不能自由旋转的碳-氮双键(C=N),故存在着顺反式异构体。两个羟基在双键同侧的为顺式,在异侧的则为反式。顺、反二式的含量一般为1/7左右。羟肟萃取金属是通过羟基氧原子及肟基氮原子与金属离子的螯合作用实现的。因此只有反式异构体才能萃取金属离子。顺式异构体中两个—OH在同侧,由于形成分子内氢键而不能萃取金属。羟肟苯环上的羟基能电离出氢离子而显示酸性,而肟基上的羟基电离出氢离子的能力很弱。含有酚羟基的羟肟的酸性会增强。羟肟类化合物对铜金属离子有较强的螯合能力,因此是铜的萃取剂。Lix63、Lix64N、Lix65N、Lix70N、Lix984等羟酮肟萃取剂对铜离子有高的选择性,是铜的特效萃取剂。羟醛肟萃取剂也是铜的特效萃取剂,5-壬基水杨醛肟是这类萃取剂的重要萃取剂,简称为P1或P50,它萃取铜的性能比羟酮肟类萃取剂好。套用从套用角度出发,萃取剂应具备的条件是:(1)萃取容量要大,即单位浓度的萃取剂对被萃取物质有较大的萃取能力;(2)选择性要好,即对分离的有关物质有较大的分离系数;(3)化学稳定性好,即萃取剂不易水解,加热不易分解,能耐酸、碱、盐、氧化剂或还原剂的作用,对设备腐蚀性小,并具有较高的抗辐射能力;(4)水溶性要小而油溶性要大,即在水相中溶解度小,在稀释剂中溶解度要大,易与水相分层,不生成第三相,不发生乳化现象;(5)易于反萃取,即改变萃取条件时,能较易地使被萃取物质从有机相转入到水相;(6)操作安全,即萃取剂无毒性,无***性,不易燃(闪点要高),难挥发(沸点要高,蒸气压要小);(7)容易制备,原料来源丰富,价格便宜,但完全具备这些条件的萃取剂是相当少的,在选择萃取剂时只能综合考虑,抓住主要问题,根据具体条件来决定。已有几十种萃取剂获得了套用,但得到广泛套用的只有十余种。TBP广泛使用在萃取铀上,在萃取铀的阿梅克斯(Amex)流程中使用胺类萃取剂,达佩克斯(Dapex)流程则使用DEHPA。三烷基胺还广泛套用于萃取钨、钼、铼。烷基磷酸则广泛套用于萃取稀土,镍、钴、铟。P507能有效地用来萃取、Co、、Ga、In等。环烷酸是钇的特效萃取剂。酰胺类萃取剂如N503及A101在铌、钽分离,萃取铊,处理含酚废水上得到了实际套用。羟肟类萃取剂则广泛套用于铜的萃取。反萃取用反萃取剂使被萃取物从负载有机相返回水相的过程。为萃取的逆过程。反萃取剂主要起破坏有机相中被萃组分结构的作用,使被萃组分生成易溶于水的化合物,或生成既不溶于水也不溶于有机相的沉淀。反萃取过程具有简单、便于操作和周期短的特点,是溶剂萃取分离工艺流程中的一个重要环节。反萃取可将有机相中各个被萃组分逐个反萃到水相,使被分离组分得到分离;也可一次将有机相中被萃组分反萃到水相。经过反萃取及所得反萃液经过进一步处理后,便得到被分离物的成品。反萃后经洗涤不含或少含萃合物的有机相称再生有机相,继续循环使用。湿法冶金常用的反萃取剂主要有无机酸如H 2 SO 4、HNO 3、HCl及无机碱如NaOH、、Na 2 CO 3等。其他学科定义环境科学萃取过程中所用的溶剂。要求对液体或固体混合物中的组分具有选择性的溶解能力。如果是液液萃取,则还要求不溶或仅稍溶于被萃取的溶液中。萃取常用作废水处理物理化学方法之一。将萃取剂投到废水中,通过混合传质过程,水中的溶质(污染物)即溶于萃取剂中,借助比重的不同,将萃取剂与废水分离,废水得到一定程度的净化,而溶质(污染物)可从萃取剂中分离出来回收利用,萃取剂得到再生可重复使用。如含酚废水中的酚和洗毛废水中的羊毛脂均用萃取剂处理回收。常用的萃取剂有苯、二甲苯、轻焦油、醋酸丁酯、三甲酚磷酸酯、异丙醚等。土木建筑实现萃取分离所用的溶剂。可以是单组分溶剂,也可以用多组分混合溶剂。废水处理所用萃取剂的条件有:①对被萃取物有较高的分配系数,以节省萃取剂用量,提高萃取效率;②不溶于水或难溶于水,以减少萃取剂的流失;③与水的物理、化学性质有较大区别,如与水有一定的密度差,通过重力分离,便于把萃取剂与水分离开;或溶剂-水-溶质之间的沸点差别大,便于用蒸馏或蒸发的方法回收溶剂等;④易于回收与再生;⑤化学稳定性好;⑥无毒,以免流失的少量萃取剂产生新的有毒废水。化工过程指能够与被萃取物质结合,使后者转入其中的化学试剂。一般要求萃取剂对混合物中的欲萃组分有较高的萃取能力(即有较高的分配系数值),有较好的萃取选择性(即有较大的分离系数值),不溶或极少溶于被萃溶液,较高的沸点和闪点,有较高的热稳定性和化学稳定性,较小的腐蚀性和毒性以及价廉和容易取得等。萃取剂可用单组分溶剂,也可用多组分混合溶剂。例如用四乙二醇醚、N-甲基吡咯烷酮、环丁砜等作萃取剂,从催化重整生成油或加氢精制裂解汽油中提取芳烃;用二(2-乙基己基磷酸)作萃取剂,用煤油作稀释剂,用磷酸三丁酯作调节剂,从铀矿石的硫酸浸出液中提取铀;用三氯乙烯作萃取剂从咖啡中去除咖啡因等。萃取剂按性能可分为:中性萃取剂,如醇、酮、醚、酯、醛及烃类;酸性萃取剂,如羧酸、酸性磷酸酯等;螯合萃取剂也是酸性萃取剂,与被萃取离子生成螯环化合物,释放出氢离子;胺类萃取剂,如叔胺、季胺盐。反萃取所用的溶剂,称为反萃剂,对有机液的反萃取,通常用纯水或酸、碱、盐的水溶液。

参考资料:溶剂萃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