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高压浸出 搅拌浸出 数字孪生 湿法冶金 溶剂萃取
湿法冶金 2024-09-30 20:24:57

废旧金属进口最新规定(废金属回收国外发展现状)

一、废旧废金垃圾的金属进口处理回收与利用: 国内外,垃圾的处理现状和处理方法

国内外垃圾处理技术现状

目前,国内外广泛采用的最新展现状城市生活垃圾处理方式主要有卫生填埋、堆肥法、规定焚烧法、属回收国发酵产沼气法。废旧废金2008年统计数据表明,金属进口发达国家处理生活垃圾方式以焚烧为主,最新展现状日本、规定新加坡、属回收国法国、废旧废金比利时、金属进口德国、最新展现状荷兰、规定瑞士、属回收国丹麦、瑞典等国所采用焚烧的比例分别为79%、41%、32%、36%、35%、39%、59%、54%、49%,国内主要以填埋法为主,填埋法、焚烧、堆肥法所占比例分别为81%、14%、3%。

近年来,土地资源日益紧张,垃圾热值的逐渐提高,国内焚烧法的比例呈上升趋势,堆肥处理处于萎缩状态,卫生填埋场处理场的数量和处理能力处于增长状态。中国住房和城乡建设部最近统计资料介绍:截止2010年9月,全国设市城市、县及部分城镇共建成生活垃圾无害处理设施849座,其中卫生填埋场676座,堆肥厂90座,焚烧厂90座,综合处理厂76座。无害化处理能力399702吨/日,其中卫生填埋281927吨/日,堆肥1950吨/日,焚烧68865吨/日,综合处理46960吨/日,卫生填埋、焚烧、堆肥处理能力所占比重分别约为70.5%、17.2%、0.5%。

1.1卫生填埋法

卫生填埋是目前国内外广泛采用的垃圾处理技术,也是必不可少的垃圾最终处置技术(王巍,2008)。美国因土地面积大,填埋法较焚烧法的成本低而主要采用填埋法处理垃圾,填埋所占垃圾处理比例为50%;英国土壤结构中有20~30m的天然土层,具有良好的防渗能力,较适合填埋,因此较普遍采用填埋工艺,填埋所占比例为55%;我国填埋所占比例为81%。

- 84-

1.1.1填埋法的技术现状

填埋处理将垃圾埋入地下,通过微生物长期的分解作用,使之分解成无害的化合物,该处理技术成熟,操作管理简单,处理量大,运行费用低,能处理处置各种类型的废物并可利用垃圾填埋气发电,向城市提供电能或热能。

目前,国外现代化大型生活垃圾卫生填埋场大多采用单元填埋法,并对垃圾进行分层压实和每日覆盖,填埋场防渗处理采用人工合成材料作为衬底,通过收集管将填埋沼气导排并使其安全直燃,或通过管网系统收集后经过进化处理作为能源回收利用。我国的生活垃圾填埋场可分为三类:简易填埋场;受控填埋场;卫生填埋场,严格按照标准建设和运营的卫生填埋场的数量较少。我国多数采用厌氧填埋法。 1.1.2填埋法存在的问题

在城市化发展越来越快的今天,填埋场的选址越来越困难,卫生填埋处理占用大量土地资源,填埋场占地时间很长,不利于土地资源再利用,而且垃圾填埋过程中会产生大量的渗滤液,填埋气体和垃圾飘尘,对环境造成污染。

1.2焚烧法

由于焚烧法处理量大、速度快、占地面积小的优点,是生活垃圾达到减量化、无害化、资源化的有效处理方式。目前,日本、瑞士、比利时、丹麦、法国、卢森堡、瑞典、新加坡等国所采用焚烧的比例,已接近或超过填埋。垃圾焚烧也已成为我国垃圾处理的一个重要方向。然而由于我国生活垃圾成分复杂,缺乏有效的分类收集,热值不高,虽然垃圾焚烧发电近几年发展速度较快,但总比重仍然较低,主要集中在东部沿海发达地区。 1.2.1焚烧法的技术现状

焚烧是一种对城市生活垃圾进行高温热化学处理,将其变为无机灰渣的过程,在大约800~1000℃的高温条件下,生活垃圾中的可燃组分与空气中的氧发生剧烈的化学反应,在这个过程中释放出能量,得到高温燃烧气体和少量性质稳定的固体残渣。垃圾焚烧产生的高温气体可作为热能进行回收利用,焚烧得到的性质稳定的残渣可直接进行卫生填埋。该方法减量效果明显,焚烧处理后一般可减容80%~90%。占地面积小,选址灵活,可在市区建设,节省垃圾运输费用。

国外的焚烧技术发展已比较成熟,机械炉排焚烧炉的类型已成熟,目前,美国、德国、日本等发达国家先后开展了生活垃圾气化熔融技术的研究。我国垃圾焚烧处理技术主要包括炉排炉技术和流化床技术,其中炉排炉技术比例较大,主要引进国外技术,而流化床技术主要以国产化技术为主。 1.2.2焚烧法存在的问题

垃圾焚烧面临的最主要问题是垃圾焚烧尾气的产生,包含颗粒物、SO2、SO3、NOX、HCl、HF、重金属、二恶英等多种污染物,其中最受关注和争议的为二恶英。尤其在我国,生活垃圾水分和灰分含量高,热值低,需要较多的辅助燃料,除少数经济较发达的城市外,其他城市的混合垃圾热值较低,含渣量较高,而焚烧飞灰未得到安全处置(赵树青,等,2011)。

因此,近年来,国内生活垃圾焚烧厂建设曾受到质疑。

1.3堆肥法

目前,国内外堆肥法处理率呈逐渐下降趋势,我国虽具有传统堆肥技术的悠久历史,但由于我国垃圾分类未有效执行,堆肥处理率不高。 1.3.1堆肥法的技术现状

堆肥法是利用自然界的微生物来降解垃圾中有机质,使其变为稳定的腐殖质,可作为肥料。目前,国外发展较快的堆肥方式为庭院垃圾堆肥、制造有机复合肥技术。我国常用的生活垃圾堆肥技术主要为简易高温堆肥技术、机械化高温堆肥技术。

1.3.2堆肥法存在的问题

堆肥处理设备技术水平低,发酵期间容易产生恶臭,工艺条件难以控制,难以保证堆肥设施的长期、连续、稳定运行,堆肥效率低。同时垃圾中有害成分对大气、土壤及水源造成了严重污染,不仅破坏了生态环境,而且也严重危害人体健康。

1.4厌氧发酵技术

厌氧发酵技术能较好地实现生活垃圾的资源化、无害化和减量化。2006年,欧洲运行和建造的厌氧发酵厂总数达到124座(Kelleher,2007)。目前,厌氧发酵技术在国内逐步发展,逐步建设厌氧发酵处理厂。 1.4.1厌氧发酵处理的技术现状

厌氧发酵处理是指在特定的厌氧条件下,微生物将有机垃圾进行分解,其中的碳、氢、氧转化为甲烷和二氧化碳,而氮、磷、钾等元素则存留于残留物中,并转化为易被动植物吸收利用的形式。国外厌氧发酵技术主要有高温和中温厌氧发酵;干法发酵和湿法厌氧发酵;单级和多级厌氧发酵。 1.4.2发酵产沼气法存在的问题

一般生活垃圾直接厌氧发酵制沼气难度较大,进行工程化应用还不成熟,而且并非所有的生活垃圾都适用于厌氧发酵制沼气。因此,为达到理想的处置效果,首先对垃圾进行分类,其次应对生产流程进行严格的控制。

2国内外生活垃圾处理技术的发展趋势

填埋技术作为生活垃圾的传统和最终处理方法,虽然填埋处理率有下降趋势,但填埋场处理仍占据重要的地位,尤其在不发达国家。垃圾焚烧也已成为我国垃圾处理的一个重要方向,随着我国城市生活垃圾焚烧技术水平的不断提高、焚烧余热利用特别是余热发电进入了加速起步阶段。同时,国外仍稳步发展焚烧发电和厌氧发酵产沼气技术。厌氧发酵厂在我国也逐步建立起来。

然而,由于生活垃圾组分的复杂性,单一的垃圾处理技术存在一定的弊端,从而造成二次污染或者资源的浪费,从节能减排和循环经济的角度,垃圾分选回收利用,垃圾的综

合处理是未来的一个发展趋势。 2.1垃圾分选、回收的发展

生活垃圾分类收集、回收是垃圾前处理,是根治生活垃圾污染的根本途径和发展循环经济的前提条件。通过分类收集,不仅使资源得以再生利用,而且使垃圾的体积变小,减少了运费,降低了垃圾处理的难度,最终降低垃圾处理的成本。同时,垃圾分类收集能简化垃圾处理技术,提高垃圾处理效率。垃圾分类收集后,可将其中的可燃成分进行焚烧发电,提高热效率;可以将易降解的有机物分选出来进行堆肥处理,提高堆肥的质量;可以减少用于填埋的垃圾中湿垃圾和有毒害垃圾的含量,减少环境污染。

目前,国外先进发达国家的生活技术分类,监督严格,在日本,垃圾分类已成为市民的生活习惯和社会的普遍要求,而在我国,目前大部分城市的生活垃圾仍采用混合收集,大量有害物质如干电池、废灯管等未经分类直接进入垃圾填埋场,不仅增大了垃圾的运输和填埋量,而且增大了垃圾无害化处理的难度,迄今国内还没有一座城市全面推行垃圾的分类收集。

因此,我国应该借鉴国外发达国家实现垃圾分类,首先应该提高居民环保意识,使垃圾分类收集深入人心;借鉴国外经验,倡导使用垃圾袋(筒)制度;构建垃圾回收的产业链;健全法律法规,政策引导,政府调控。

2.2垃圾焚烧发电技术

城市生活垃圾的焚烧发电,是指利用焚烧炉对生活垃圾中可燃物质进行焚烧处理,通过高温焚烧后消除垃圾中大量的有害物质,达到无害化、减量化的目的,同时利用回收到的热能进行供热、供电,达到资源化,垃圾焚烧后产生的惰性残渣可以填埋处置,或作为二次建材加以利用,焚烧2吨垃圾产生的热量大约相当于1吨煤。

垃圾发电在发达国家已是成熟的产业并进入了产业化、市场化的成熟期。发达国家已经审视垃圾焚烧发电技术的环境友好性,焚烧发电技术在发达国家得到越来越广泛的应用。

我国于1985年开始首次引进垃圾焚烧发电技术,2007年6月发布的《节能减排综合性工作方案》和《中国应对气候变化国家方案》均将垃圾焚烧发电作为一种减排二氧化碳的垃圾处理方式给予鼓励发展。2009年,我国已有垃圾发电厂140多座,然而主要集中分布在北京、天津、上海、重庆、广东、浙江、江苏经济发达城市和地区。2010年8月,北京高安屯垃圾焚烧厂正式通过了国家环境保护部的竣工环境保护验收现场检查,是北京市的第一座现代化大型垃圾焚烧厂,采用先进的机械炉排炉技术,能够确保垃圾焚烧产生的大气污染排放指标控制严于国家标准和北京市地方标准。预计“十二五”期间,我国将新增生活垃圾焚烧发电厂处理能力8万~10万t/d,新增生活垃圾焚烧发电厂70~80座。

2.3水泥窑与垃圾焚烧厂联合处理

发达国家已寻求新的生活垃圾处理技术,以工业协同处

理废物技术逐渐成为处理生活垃圾的新视点,现有工业处理固体废弃物不仅能消除废弃物对环境的污染,而且能为现有工业提供原料和燃料。国外已开发出多种水泥工业和生活垃圾协同处理的技术,并取得了明显的效果,如日本的水泥厂把垃圾焚烧厂焚烧生活垃圾时产生的灰渣、飞灰等废物作为生产水泥的替代原料。

由于我国垃圾的特殊性,发达国家的处理技术,只能借鉴,因此,必须开发出适合我国垃圾成分和特征的水泥工业生活垃圾处理技术。目前,我国已成功开发水泥窑和垃圾焚烧炉联合技术,指在水泥回转窑旁设置垃圾焚烧炉,由水泥窑和焚烧炉联合处理生活垃圾,该技术可以全利用垃圾热能和灰渣,污染物排放低,不需要二次处理,投资省,费用低。该处理技术不需外加燃料,垃圾焚烧温度可达900℃,符合焚烧垃圾的温度控制要求,烟气在850℃以上停留时间超过2s,防止二恶英的生成。焚烧垃圾起到了代替燃料的作用,能够实现垃圾的无害化、资源化和无残留处理。

2.4水泥窑焚烧—厌氧消化工艺联合

利用水泥窑协同综合处理生活垃圾,如水泥窑—厌氧消化技术联合处理生活垃圾为我国生活垃圾多元化处理的一种新模式。

将垃圾分选后,可燃组分可供水泥窑或焚烧厂焚烧用能,而将有机易腐垃圾采用厌氧消化技术,尤其适合于高含水率、易降解有机物的处理。厌氧消化过程中,有机物的碳大部分以沼气和部分二氧化碳的形式释放进行处理,沼气经净化与处理后可用于发电,发电后的热尾气可以用作替代燃料的烘干热源。

水泥窑协同处理中窑内温度高,可保证有机物焚毁完全;物料和气体在窑内停留时间长,有充分的焚烧时间;水泥窑容积大,热稳定性好,可提供连续稳定的焚烧环境;水泥窑内呈碱性,便于废气的净化处理,重金属也将进行有关矿物的晶格共溶而不至于造成二次污染。

3结语

目前,国内外垃圾处理技术为填埋、堆肥、焚烧、发酵,而单一的垃圾处理技术存在一定的弊端,随着各国对节能减排和循环经济发展及进一步改善环境的要求,垃圾分类、回收,焚烧发电技术,垃圾综合治理技术,逐渐成为垃圾处理的发展趋势。

二、中国再生铜产业发展现状与原料进口政策影响

一、中国再生铜产业发展现状

(一)产业规模快速增长

1、再生铜占中国铜供应量34%

2019年中国再生铜产量330万吨、产值2000亿元,预计2020年产量同比增长1.5%。“十三五”期间再生铜产量累计达到约1600万吨。

2、中国再生铜产业规模居全球首位

近几年全球再生精炼铜产量和直接利用废铜量都在390万吨左右,其中再生精炼铜产量60%在中国。

(二)资源保障程度不断提高

1、国内原料占原料供应量的66%

2019年国内回收废铜金属量220万吨,同比增长5%;2002-2019年累计回收废铜金属量2022万吨;2019年进口铜废碎料149万吨,同比下降38.4%;预计2020年铜废碎料进口量同比下降50%左右。

2、国内废铜对铜矿资源的替代作用日益明显

2019年国内回收废铜金属量是国内开采的铜矿含铜量的1.35倍。

(三)进口原料处于调整期

2019年马来西亚成为中国最大铜废碎料来源国进口量26.71万吨,同比增长154%,占18%;美国是马来西亚铜废碎料最大来源国;我国以加工贸易方式进口量10.7万吨,占7%,其中美国占比83%;2019年7月1日至2020年12月31日采用审批制。

(四)产品以再生精炼铜为主

再生精炼铜产量长期处于较高比例:据再生金属分会分析测算,2019年我国再生精炼铜产量约190万吨,在再生铜产品中占比达到58%。江苏、浙江、广西、江西、山东等是再生铜熔炼产能较为集中的区域,上述五省产能合计占到74%。

(五)直接利用产品占比快速增长

制造铜杆是废杂铜直接利用的主要途径:江西、江苏、河南、浙江、安徽、山东、广东是废杂铜制杆产能集中的地区,其中江西、江苏、河南、浙江四省产能合计占比超过74%。预计我国废杂铜制杆产能达到200万吨,产量超过100万吨。

浙江、上海、安徽、江苏、江西是废杂铜制铜棒的产能集中区域,上述地区产能合计占比超过95%。

废杂铜制造铜板带产能主要集中在浙江、安徽、河南、江西、湖北等地区。

(六)产业集中度快速提升

1、规模以上企业产能占比超过六成

部分再生铜熔炼企业年产能达到30万吨;部分铜加工企业废杂铜利用达到50万吨;

规模以上再生铜企业产能345万吨,占总产能的65%。

2、产业链协同正在加强

江铜、大冶、金川、铜陵、五矿等大型铜冶炼企业已经深度参与再生铜领域;海亮、楚江新材、兴业盛泰等铜加工企业废杂铜利用比例保持在30%-50%;五矿等企业的再生铜原料贸易业务已非常成熟。

(七)产业政策环境持续向好

2021年起将不再受理和审批固体废物进口相关申请;在境外经过预处理加工并符合原料产品质量标准的再生铜原料、再生黄铜原料,按照产品进口管理。

二、再生铜、再生黄铜原料标准概况

规定了再生铜原料的分类、技术要求、试验方法、检验规则、包装、运输、贮存、质量证明书及订货单(或合同)内容;再生铜原料品类包括铜线、铜加工材、铜米、破碎铜和镀白紫铜。

再生黄铜原料品类包括普通黄铜料、镀白黄铜料、黄铜管料和混合黄铜料;原料包装方式可以为散装、打包或压块等,不同类别的散装原料不应混装。

标准实施以来出现的新进展:目前正在开展国外供货商及国内收货人资质认定。

三、进口政策调整和原料标准实施的影响

1、传统拆解企业

大部分倒闭,小部分逐步由单一拆解转型成具有熔炼、加工业务的企业,或者转而采购国内原料,或者将拆解业务转移至海外。据了解,马来西亚有几百家拆解企业,主要分布在巴生、柔佛州、新山和槟州四个地区。此外,马来西亚还有几十条熔炼炉生产线,将拆解的废铜熔炼成锭运回国内。

2、原有利用进口原料企业

部分利用铜废碎料企业前两年并没有从国外直接进口,而是间接购买进口原料,因此未获得进口资质,不得不购买国内废杂铜或精铜替代。

3、现有进口企业

目前进口批文已核发十三批,11月和12月剩余的进口批文量小。考虑到进口原料采购一般提前至少2个月以上,预计能在2020年底进口的再生铜原料、再生黄铜原料非常少。

原料结构从进口为主,全面转向国内为主:预计2020年国内废铜回收量占再生铜原料供应量的66%以上。我国废铜回收量已经远远超过国内矿产铜金属量。

原料品质创历史新高:进口原料铜含量从2015年的30%提高到2019年的80%,再生铜原料标准实施后将进一步提高到95%以上。

总结:

铜是重要的基础性、战略性金属,当前我国再生铜产业已经成为国家鼓励发展的战略性新兴产业和绿色产业,发展前景十分广阔。

《再生黄铜原料》《再生铜原料》《再生铸造铝合金原料》三项国家标准的制定和实施是再生有色金属产业期盼、全球关注的一件大事,体现了国家对再生铜产业的高度重视。并且标准不仅适用于进口原料,同时也适用于国内回收。对于促进装备技术升级、提升再生铜铝原料品质,保障生产原料稳定供应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也对我国再生有色金属产业高质量可持续发展产生深远的影响。

目前各方正在协调,预计经过一段时间探索和过渡,随着高品质的再生铜铝原料国际贸易正常开展及企业生产经营平稳,我国铜资源全球供应保障能力也将进一步提高。

三、废旧金属现货市场综述

废旧金属再生资源回收交易市场发展现状我国再生金属产业原料的60%~70%依靠进口进入21世纪以来进口再生资源加工园区在全国各地蓬勃发展起来目前在建或建成的进口再生资源加工园区已达15家年处理废金属占我国进口总量的50%以上交易量较大的国内废物回收交易市场也有10家园区和市场的快速发展为再生金属产业和区域经济发展提供了原料保障。

一、进口园区和国内市场发展现状

为规范再生资源行业发展、完善管理制度、加强环境保护2002年9月环境保护部(原国家环保总局)污控司在浙江宁波召开了再生资源加工园区座谈会会上就加工园区的发展方向、园区模式等热点问题进行了广泛的讨论。会议认为为了指导加工园区的建设应尽快制定进口再生资源加工园区环境保护指导意见。受环境保护部污控司的委托中国有色金属工业协会再生金属分会于2003年初完成了《进口再生资源加工园区指导意见》的起草工作在此基础上环境保护部公布了《关于促进对国家限制进口的可用作原料的废五金电器、废电线电缆、废电机圈区管理的指导意见(征求意见稿)》2005年正式发布了《废弃机电产品集中拆解利用处置区环境保护技术规范》。

我国己有宁波镇海、江苏太仓、福建漳州、浙江台州和天津子牙再生资源加工园区环境保护部已同意河北文安、广东江门、肇庆和梅州、山东烟台、广西梧州和玉林、江西鹰潭等地开发建设再生资源加工园区并批准了江苏张家港建设废汽车压件拆解试点园区。除了上述国家批准建设的园区外广东清远、辽宁沈阳、河北大成等地园区建设也己初具规模。目前我国进口再生资源加工园区处理的废金属占到我国进口废金属总量的50%以上。我国已建成了15个进口再生资源加工园区这些园区都是高标准、高起点规划建设极大地方便管理和资源集聚提升了我国再生金属产业的形象。

2003年环境保护部发文确定浙江宁波再生资源加工园区为试点园区将天津子牙和广东肇庆园区列为“圈区管理”园区2007年山东烟台、广东肇庆、河北文安等园区也通过了环境保护部的验收。

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国内产生了大量的各种废旧物资如废钢、废有色金属、废塑料、废纸等各种类别的废旧物资交易市场像雨后春笋似的发展起来我国已兴起了河北保定、浙江永康、湖南汨罗、山东临沂、四川新津、河南长葛、广东南海和重庆等废旧物资交易市场。此外一些专业化的园区如安徽界首的再生铅、江西丰城的再生铝、湖南永兴的贵金属、江西贵溪的再生铜市场也在加速建设发展。

为了规范废旧物资回收交易市场的发展商务部出台了《再生资源回收管理办法》在全国26个城市开展再生资源回收体系建设试点工作。国家在《循环经济促进法》中又明确规定“国家鼓励和推进废物回收体系建设”。2009年商务部会同财政部下发《关于加快推进再生资源回收体系建设的通知》已有29个城市和11个交易市场作为第二批再生资源回收体系建设试点。

二、园区和市场发展面临的问题

(一)缺乏有效的政策支持。建设园区的初衷是将分散在各地定点加工企业集中于园区便于管理目前国家对再生资源加工园区除了通过验收的试点园区在定点企业数量和进口量有优惠外缺乏更多的扶持政策;另外国家缺乏明确的指导办法和政策来规范废物回收交易市场发展。

(二)加工园区和交易市场缺乏统一规划。目前除了已批准建设的15家再生资源加工园区外许多地方还在盲目投资建设新的加工园区加工园区和交易市场过多过滥缺乏科学规划造成资源无序竞争和投资浪费不利于加工园区和交易市场健康发展。

(三)园区缺乏有效的监督管理。除个别园区和市场己成立管委会、建立海关、质检和环保等监管区封闭管理外。还有相当一部分园区没有成立相应管理机构甚至没有做到封闭式管理造成园区管理混乱进口废料自由交易非法买卖。园区虽然建设了集中的污水处理设施但有的根本没有运行形同虚设。

(四)技术装备水平较落后。再生资源回收利用行业是劳动密集型行业园区内企业对废旧金属拆解除了少量的使用机械设备外基本上都是手工操作劳动强度大、环境保护差、工作效率低不利于产业规模化。

(五)未形成从回收、拆解到深加工的循环产业链。目前再生资源加工园区还未形成从回收、拆解到深加工的产业链。园区的发展光靠拆解是不可能持续发展的必须要按照国家对循环经济发展的要求在园区内逐步发展上下游产业链。

(六)回收市场管理不规范。随着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再生资源回收行业发生了根本性变化。计划经济时期原物资部门和供销社系统垄断经营的状况已被打破个体、民营回收企业蓬勃发展非公有制企业已成为再生资源回收行业的主体。目前国内废物回收交易市场缺乏有效管理和指导经营秩序混乱技术落后环境条件差。

三、政策建议

(一)建立有关政府部门协调工作机制。

再生资源行业涉及管理部门较多建议土地、环保、工商、财税、金融、质检、海关等部门齐抓共管。同时充分发挥行业协会的桥梁和纽带作用赋予行业协会相应的职责积极推动行业规范发展。

(二)高标准、高起点建设加工园区和交易市场。

加工园区和交易市场的建设要高标准、高起点各地在建设进口再生资源加工园区时要严格符合环境保护部制定的《技术规范》规定并进行严格验收。交易市场要严格按照商务部《指导意见》建设和验收。市场的设置应符合城市总体规划和环境保护便于废料运输市场应同时具备集散、初级加工、交易、信息发布等功能。

(三)加大对园区和市场科研经费投入加快技术创新。

围绕园区和市场发展的重大关键技术加大科技研发支持力度对科技创新、先进技术设备引进给予财政补贴支持;加强技术创新能力建设建立以企业为主体的产业技术创新联盟推动“产学研”的联合促进再生金属科技成果的产业化。同时加快建立再生金属科技示范基地使基地成为新工艺、新装备的试验基地。

(四)加强监管和环境治理。

通过对园区和市场的规范管理实现再生资源统一回收、拆解和污染物集中处理有效防止二次污染;同时发挥产业集聚效应推动再生资源加工利用规模不断扩大和产业链延伸用循环经济理念对园区和市场进行改造和升级。

(五)推进示范项目建设发挥示范项目的带动作用

继续加大国债资金支持扶持一批具有影响力、带动力的再生资源加工园区和国内废物交易市场循环经济示范项目促进产业结构的优化升级。

(六)加工园区和交易市场相互配合建立供销机制。

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国内产生的各类废金属量将越来越多再生资源加工园区原料来源应开辟国外与国内两个市场;加工园区和交易市场要相互配合建立供销机制交易市场将国内回收的大量再生资源直接送到加工园区进行拆解和深加工减少中间环节和避免流入到个体拆解户。

(七)建立再生资源回收利用信息统计体系。

加快建立再生资源回收利用生产经营评价指标和统计体系将再生资源行业统计纳入国家统计体系。实时掌握再生资源行业运行状况分析存在的问题为再生资源行业管理提供科学决策依据进一步提高再生资源行业整体水平。

(八)充分发挥行业协会的作用。

行业协会是企业和政府之间的桥梁和纽带能够及时反映行业情况和企业诉求积极为企业和政府提供服务引导企业落实国家产业政策。充分发挥行业协会在信息统计、专业培训、先进技术装备推广、行业自律及维护市场秩序等方面的作用提升再生资源行业整体素质。

转发:

参考资料:金属回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