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高压浸出 搅拌浸出 数字孪生 湿法冶金 溶剂萃取
镍钴分离 2024-09-30 20:22:13

洛阳金属材料有限公司(洛宁金属回收)

一、洛阳洛宁栾川康山金矿()

康山金矿床位于栾川县西北部的金属金属白土乡境内。矿区东起大北沟,材料经范家洼,有限西到马蹄沟,公司长约1200米,回收宽约400米。洛阳洛宁该区地处熊耳山南麓,金属金属山高林密,材料但有公路可通栾川、有限卢氏县及洛阳市,公司交通尚便。回收

矿区出露地层为太古宇太华群和中元古界熊耳群,洛阳洛宁金矿体(脉)分布在太华群与熊耳群接触带两侧。金属金属断裂构造发育,材料以近东西向断裂规模最大,北东向及北北东向断裂是主要控矿构造。矿体(脉)均产于断裂破碎带内,主要为蚀变构造岩型金矿。矿床由4号、11号两个矿脉群组成,共圈出达到工业利用指标的矿体18个。其中,较大的7个矿体的储量,有金3351公斤,为一小型金矿床。

康山矿区古代曾经开采,遗留许多老硐。据说,是开采冶炼铅、银,但开采时代不详。

1956年,地质部秦岭区测队开展1;20万栾川幅、洛宁幅区域地质测量,提供了该区最早的系统地质资料,为以后的地质矿产调查工作奠定了基础。

1958年,河南省地质局康山地质队在该区进行进行过短期找铅锌矿工作,认为前景不大。地方曾组织农民在小铅锌矿点上开采。

1959—1960年,河南省地质局豫○一队在栾川进行矿产普查。以找铅锌矿为目的,曾测了1∶5000地质草图、施工了一些探槽,平巷和浅井。结果认为,铅锌矿储量很小,无进一步工作价值。

1964年,豫○一队再次来该区普查。这次,是以找岩金矿为主要目的。发现有些样品含量较高。但工作不久,因任务变动而撤出。

1965年,河南省地质局十八队为选择金矿勘查基地,派一小组到康山踏勘。发现了矿化破碎带和含金较高的矿脉,认为该处成矿条件有利,建议开展进一步工作。十八队于次年正式开展普查。共清理、调查老硐70个,挖探槽4556立方米,修测1∶5000地质图6平方公里,在康山川两侧次级水系中取重砂样99个。在矿区及外围发现矿化破碎带100余条。重点对范家洼11号矿脉进行了评价。圈出金矿体长110米,厚平均1.48米,平均金品位12.72克/吨,粗算金储量621公斤。1966年12月,该队因另有任务而中途停止了康山矿区的工作,1967年,由刘世钦、王天佑、姚林庄编写了《河南省栾川县康山矿区山金地质普查报告》,认为康山是一个以金为主的多金属矿床,有进一步开展详查工作的价值。

1976年,栾川县矿产公司对11号矿脉南段以槽探工程进行评价。估算金储量257公斤,伴生银872公斤、铅428吨。

1980年,河南省冶金地质勘探公司五队到康山矿区工作,以槽探结合部分坑道估算探得金储量345公斤。

1981年8月至1986年10月,黄金第十四支队张海山、吴应升等到康山进行金矿普查、勘探。在康山矿区及外围26平方公里范围内(康山金矿田范围)进行了1;1万地质测量和原、次生晕金属量测量,施工坑道894米,挖探槽11847立方米,打钻孔24个共进尺5411米。最后,选择康山矿床进行了勘探。在4号、11号矿脉群中圈出金矿体18个,对其中较大的1101号(即十八队所称11号)、401号、420号、1101—7号、423号、1101—2号及1101—3号7个矿体计算了储量。金矿平均品位7.3克/吨,共探明储量3351公斤。扣除之前采出的104公斤,尚保有储量3247公斤。矿石类型为石英黄铁矿型、黄铁绢英岩型及多金属硫化物型。矿石中主要金属矿物有黄铁矿、方铅矿、闪锌矿及黄铜矿,金矿物为自然金,以细粒-微细粒状赋存在黄铁矿及石英中,金的成色为750—939。金矿石中,还伴生银13吨、铜885吨、铅6314吨、锌3528吨、硫5223吨,可综合回收利用。1986年12月,十四支队提交了《河南省栾川县康山金矿床勘探地质报告》,认为康山金矿在深部和外围找矿的潜力还很大。

康山金矿床已经开发利用。1980年建立了地方国有康山金矿,初期规模为日采、选矿石75吨。后经扩建,1990年生产规模达日采、选矿石150吨,生产能力为年产金179公斤。

二、洛宁上宫金矿()

上宫金矿床位于洛宁县西山底乡。地质构造位于熊耳山隆断区花山—龙脖背斜南翼,背斜轴部为太古宇太华群。矿区内主要是一套中元古界熊耳群玄武安山岩。

该矿床为构造蚀变岩型金矿床。矿体赋存于北东向的金硐沟构造蚀变带中,含矿带长2200米,向北东似帚状撒开,并具分枝复合尖灭再现,形成74个矿体。其中,有6个主要矿体。主矿体长262—740米,延深170—540米,倾向北西,倾角多在59°—71°。全区金平均品位6.89克/吨,各矿体平均厚度0.97—2.8米,变化系数74%—107%。金矿石中主要伴生组分银20.60克/吨、铅0.33%,碲17.91克/吨,可综合回收。矿石矿物多达78种。其中,金属矿物47种。主要金矿物有自然金、银金矿,其次有碲金矿及碲金银矿等。经对少硫化物金-碲为主的矿石类型金矿石的选矿试验,以混汞-两段浮选流程试验,可获金总回收率91.2%,铅84.2%,碲92.1%;对少硫化物含铅金为主的矿石类型,以单一浮选流程,可获金总回收率90.7%,铅86.67%。尾矿金品位都在0.6克/吨上下,金矿石属较易选矿石。

上宫矿区的金矿勘查工作是在学习和考察山东省招远、莱州一带构造蚀变岩型金矿勘查的经验基础上,由河南省地矿局第一地质调查队于1982年根据区域地质调查和化探成果进行异常验证和普查,1983—1984年详查,1985年转勘探,1988年9月提交勘探报告。探明金矿储量达大型矿床规模。并伴生银71吨、铅5013吨、碲18吨。

上宫金矿区有古地名日金硐沟。在勘查过程中,发现不少古人采冶遗迹。

1956—1957年,地质部秦岭区测队在该区进行1∶20万区域地质测量。1965年,出版的洛宁幅地质图及说明书,是研究该区地层、岩石、构造及矿产的第一份比较完整的地质资料。在上宫至西山底一带圈定有以黄金为主的重砂异常。

1969—1973年,河南省地质局豫○一队(后改为地质三队)二分队在该区及宜阳、嵩县西北部进行过以铬为主的综合普查找矿工作。在上宫一带圈出金的重砂异常。

1978—1979年,地质三队物化探分队以王秉仁为技术负责,在熊耳山区开展了1∶5万水系沉积物测量。1980年交了《河南省熊耳山地区水系沉积物测量报告》。在该区圈出了上宫Au、Ag、Pb、Zn甲类异常,面积23.5平方公里。推测深部可能赋存有一定规模的金银为主的多金属矿床。

1979—1980年,地质三队(1980年后组建为第一地质调查队)一分队以屠森为技术负责,在洛宁县南部开展了1∶5万区域地质测量。编有《河南省洛宁县南部区域地质矿产调查报告》。在该区找到了含金断裂构造带,并圈出了金、铅、银Ⅰ级成矿区,指出该区是寻找金、铅、银,特别是金的有利地段。

1981年,第一地质调查队二分队在异常区和含金地质体上,开展了1∶1万土壤测量检查,取得良好效果。编有《河南省熊耳山地区七里坪—星星阴构造蚀变带地球化学土壤测量报告》,认为是一个典型金矿异常。

为验证、评价上宫土壤测量异常,1982年第一地质调查队组建以任贵生为技术负责人的十二分队,在该区开展地质普查找矿工作。经过1982年的地质普查找矿工作,肯定了上宫土壤异常是由一定规模的金矿引起。初步估算黄金地质储量为8吨,从而提供了一个地质详查基地。

1983—1984年,经两年的地质详细评价,对矿区地质、矿床地质等方面均取得了较丰富的地质资料,估算黄金地质储量上升为近16吨。1985—1988年6月,历时三年半,完成了矿区的勘探工作。获得了大量的新成果,矿床规模由中型发展成为大型,并于同年9月完成了勘探报告送审稿的编制工作。

上宫金矿床是河南省地矿局第一地质调查队在前人提供线索的基础上,为满足国家黄金事业发展对金矿资源的迫切需要,应用地质-地球化学综合手段,经过6年多的时间,在熊耳山区首次发现并探明提交的第一个大型构造蚀变岩型金矿床。不仅为河南省黄金矿山建设提供了重要的资源地,而且也为在该地区及其邻区寻找同类型金矿床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上宫矿床在勘探过程中,洛宁县就开始筹建矿山。第一地质调查队在勘查期间,曾两次向生产设计部门提供了较系统的地质资料,保证了矿山设计需要。

上宫金矿山一期工程于1992年1月竣工,已建设成采选矿石250吨/日、黄金生产能力391公斤/年的矿山。二期扩建工程于1992年开始,建成后矿山规模将达到采选矿石500吨/日。

参考资料:数字孪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