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高压浸出 搅拌浸出 数字孪生 湿法冶金 溶剂萃取
湿法冶金 2024-09-30 16:27:00

南京废旧金属交易市场(南京金属回收点)

一、南京南京南京市平山头金银矿()

平山头金银矿位于南京市东郊20公里处栖霞镇地区,废旧北距长江1.5公里,金属交易金属南有沪宁铁路通过,市场公路纵横,回收交通方便。南京南京

矿区所见地层可分上、废旧下两个构造层。金属交易金属上构造层为侏罗系陆相碎屑沉积岩和陆相火山碎屑岩;下构造层为志留系至三叠系的市场海相、陆相及其过渡环境的回收碳酸盐岩和碎屑岩岩层。二者之间呈高角度不整合接触。南京南京区内构造主要是废旧栖霞山复式倒转背斜和纵向断层、横向断层以及断裂不整合面构造,金属交易金属围岩蚀变主要有硅化、市场碳酸盐化、回收锰矿化和褐铁矿化。

金银矿体主要分布在复式倒转背斜南翼,受构造、层位、岩性、岩相控制。矿体主要赋存在F2断层及其破碎构造带中,矿体顶板为石炭系高骊山组砂岩,底部为黄龙组及二叠系栖霞组灰岩。共有10个矿体,其中以Ⅰ号矿体为主矿体,其余均为小矿体。Ⅰ号矿体中银的储量占总储量的99.06%。矿体走向长746.7米,倾向延伸30—312.5米,矿体厚1—52.5米,平均厚7.34米。矿石品位银为51.50—1167.00克/吨,平均品位236.51克/吨;金为1.17—34.40克/吨,平均品位2.358克/吨。经小型冶金试验,采用水氯化浸出法,金、银的回收率分别为87.92%、91.99%,同时能回收部分铜。矿区基本处于疏干区,水文地质条件简单。矿床成因类型属氧化次生富集作用形成的锰铁帽矿床。

矿区的地质工作历史悠久:

1948—1949年,谢家荣、王植、申庆荣等来此工作,发现了平山头地表氧化铅锌矿。

1950年,华东区工业部矿产测勘处严济南、马祖望等组成钻探队在平山头一带施工12个浅钻,对氧化矿露头的下部进行揭露控制,其中一孔发现了硫化铅锌矿体。著有《栖霞山地质调查及钻探工作报告》。

1958—1959年,江苏肯地质局南京地质队在平山头一带(2—25线),以50米间距作槽探揭霹,并施工12个钻孔,编有《南京市栖霞山铅锌锰矿地质普查勘探报告》。

1966—1967年,华东冶金地质勘探公司八一〇队,为控制平山头

三茅宫一带氧化锰矿向东延伸长度,沿构造线以稀疏钻孔进行揭露,施工7个孔。以后,南京铅锌锰矿又施工6个孔,目的均是对氧化锰矿进行揭露控制。

1977—1983年,八一〇队又先后在平山头(2—29线)施工8个钻孔,对铅锌矿体进行勘探,探明平山头地段铅锌氧化矿石量185.2万吨,铅锌金属量17.7万吨,铅加锌品位9.6%,由于矿石工业利用问题未解决,这部分氧化矿石作为暂难利用储量提交。

1986年,根据国务院“关于增产黄金、白银问题的通知”和“关于加快发展黄金生产的决定”的文件精神,结合长江中下游地区铁帽型金(银)矿的发现和找矿经验,华东地质勘查局地质处地质专业管理人员钟善贻向八一〇队总工程师陈小炳提出:“要对栖霞山铅锌矿氧化带的锰铁帽进行金银查定研究,开展金银矿的找矿”。其后,该队黄定文从栖霞山铅锌银矿搜集到平山头负5米采场的金、银分析资料,发现银含量较高,局部含金高达1—5克/吨。据此,八一〇队安排了开展金、银找矿的地质工作计划。随后,又从矿山地质科项长兴处搜集到平山头负14米和5号矿体301采场的采样分析资料,其中301采场126个样品中多数含金在2克/吨以上,最高含金9.6克/吨。1987年,八一〇队立项开展平山头的金银矿普查找矿工作。同年5月,华东地质勘查局副局长钱立人、总工程师肖振民和钟善贻到现场检查工作,又肯定了平山头地段找金银矿的条件,要求八一〇队加快地表锰铁帽的采样分析,尽快取得金银品位资料,作为正确指导下一步工作的依据,后经欧亦君、曾正海、魏济时等人以50米间距的槽探工程系统采样分析,再次证实锰铁帽中金银含量普遍高且稳定。1987年底,根据槽探及钻探工程控制情况,初步认为平山头地段金银矿类型属硫化铅锌多金属矿床氧化带锰铁帽矿床,估算远景储量为中型规模,于是决定迅速转入详查。

1988年,八一〇队根据华东地质勘查局《关于1988年地质找矿设计的编制》通知以及该局对八一〇队1988年度地质找矿设计的批复意见(对平山头金银矿段转入详查,并将详查工作列入中国有色金属工业总公司1989—1990年详查储量承包项目),承包探明金属银储量300吨,共生金3吨。

平山头金银矿段详查范围在矿区2线至29线间,完成钻孔27个,进尺5529米,槽探1847立方米,探明矿体10个,求得银金属储量428.3吨,金储量4.87吨,其中独立金0.56吨,铅锌15.5万吨,其中独立铅锌矿7.2万吨。矿石加工技术性能的试验研究,证明金可以回收。《江苏省南京市栖霞山矿区平山头金银矿段详查地质报告书》,经华东地质勘查局审查批准,认为可作为进行详细勘探和矿山总体设计、矿山建设的依据。

1986—1990年,华东地质勘查局研究所、八一〇队、八一四队联合承担了“七五”国家重点地质科技攻关项目子课题《长江下游地区栖霞山式铅锌铜成矿条件、成矿模式、找矿预测研究》工作。总结了矿床的成矿机理、成矿理论、综合勘查模式,指出了矿区自西向东存在Pb、Zn、Cu→Pb、Zn、Ag、Mn→Ag、Au、Mn的矿物元素组合分带性,预测在平山头矿段可型找到独立的铁帽型金银矿床。由于课题研究组副组长郭晓山及成员曾正海、欧亦君同时又是矿区找矿地质组成员,因此及时指导了平山头金银矿找矿工作。

平山头中型金银矿床的发现及其详查成果引起了江苏省、南京市有关部门重视,希望尽早开发利用。华东地质勘查局会同南京市铅锌银矿、南京市栖霞山管理处提出《南京市栖霞山平山头金矿试采可行性研究报告》,要求转入勘探与开发。

1993年,华东地质勘查局委托北京矿冶研究总院对平山头金银矿石进行冶金试验,同年8月底,北京矿冶研究总院提交了《南京栖霞山平山头银金多金属矿氧化矿回收金银及伴生金属的冶金试验(小型)报告》,确认采用水氯化浸出法,金、银的回收率分别为87.92%,91.99%,同时能回收部分铜。工艺过程简单且成熟,产品方案灵活,可以将富含金银的海绵铜卖给冶炼厂,也可以进行深加工为成品金、成品银。

平山头金银矿床矿石品质好,建设条件优越,宜开发利用。

二、南京市栖霞山铅锌银矿()

栖霞山铅锌银矿区位于南京市东北20公里栖霞镇附近,北距长江1.5公里,沪宁铁路纵贯矿区,区内公路纵横,交通甚为便利。

矿床由虎爪山、大凹山、甘家巷、北象山、平山头5个矿段组成,成因类型为中温热液矿床。矿区内断裂构造比较发育,中生代象山群为上构造层,志留系三叠系为下构造层。矿体主要赋存于下构造层北东至北东东向纵向断裂带中,其次赋存于上构造层与下构造层不整合面部位及构造裂隙中。矿体呈脉状、透镜状及不规则状。探明矿体几十个,主要矿体三个,长950—2160米,宽185—400米,厚4.42—50米。矿石为晶粒状结构、交代溶蚀结构,块状、角砾状、网脉状构造。矿石矿物有闪锌矿、方铅矿、黄铁矿、菱锰矿、黝铜矿、硫银矿、深红银矿、自然金等。主要矿段矿石平均含铅2.6%—5.81%,锌4.81%—7.61%,银61.42—77.63克/吨,金0.17—1.71克/吨,硫14.52%—18.50%。并共生、伴生有锰、硫铁矿、镉、镓、硒等,其矿石可选性能良好。

在原栖霞师范学校附近的栖霞山山麓,有平均含铅10%的炉渣堆数处,面积约1000平方米,厚约1米,上为黑土所覆盖,说明此矿早已开采冶炼过,是何时开采、冶炼何种矿产无法稽考。1941年日本人开始露天开采风化型锰矿。

1948年,谢家荣先生等多次到栖霞山进行矿产调查,首先在锰矿堆上发现具黄绿色结晶的矿物,开始认为是含有稀有元素之矿物,后来经过化学分析含铅很高,而确认为次生铅矿物(碳酸铅矿和磷酸铅矿),第三次矿产调查发现了原生铅矿。1949年6月,华东区工业部矿产测勘处王植、申庆荣、龚铮对栖霞山铅矿进行地质测量和槽探揭露,实际工作约一个月,测制1∶2500矿区地形地质图,面积约1平方公里,完成槽探11处。于1950年4月提交《江宁县栖霞山铅矿地质报告》,并估算铅远景储量4000吨。

1950年5月26日,华东区工业部矿产测勘处严济南、马祖望等组成钻探队,前往栖霞山开始地质调查及钻探工作。共施工12个钻孔,其中2号孔于121米处见矿体,至151米尚未打穿矿体,7号孔于124米以下也见矿体。这是首次在该地钻到原生矿体。另外,在这次工作过程中,于虎爪山之山麓,沿北东东向约1000米长、数米宽的断裂带上,还发现三处铅锰矿露头,为进一步部署找矿工作提供了依据。

1958年,江苏省地质局南京市地质队李承国等,对矿区进行普查勘探,至1959年底完成探槽1738立方米,浅井94米,钻探2154米。于1961年9月提交了《南京市栖霞山铅锌锰矿地质普查勘探报告》。获得可供利用储量:铅7942吨、锌4万吨,锰矿石40万吨。认为栖霞山可能成为一个具有中型规模的多金属矿床,贵金属、稀有分散元素可综合利用,值得进一步进行地质工作。由于1959年底加强煤矿勘探工作,经领导决定暂时撤出该矿区。

1960年,江苏冶金地质勘探总队物探一分队,在矿区内做了物探、化探工作,并提交了工作简报,用自然电流法在矿区内圈定了一个异常,认为异常是由黄铁矿所引起。同时,江苏省地质局地球物理探矿大队四〇一队,在栖霞山铅锌锰矿区及外围做了原生晕试验工作,1961年1月提交了《栖霞山矿区外围普查工作报告》共发现大小异常13处,其中三茅宫、南象山两处异常认为有成矿希望,要求做进一步地质工作。

1960年,为了保证矿山生产和建设的需要,矿山成立了地质队(地质负责人孙先),开展探矿工作,随着开采和探矿的进展,地质资料逐渐增加,经综合研究认为:锰矿为锰帽类型,其深部为多金属矿,把寻找铅锌矿和锰矿联系起来。于是在虎爪山一带施工5个钻孔,均在上、下构造层间不整合构造部位、锰帽的深部见到了原生铅锌矿体。

1961年6月,江苏冶金地质勘探总队第一地质勘探综合队地质组蔺雨时(技术负责人)和许彦明等,在矿区的陆家山、南象山等处进行综合普查找矿工作,于1962年6月提交了《南京市栖霞山铅锌锰矿外围陆家山南象山综合地质普查报告》,圈出物探、化探异常多处,认为是盲矿体所引起,建议钻探验证。

1963—1964年,江苏省冶金地质勘探公司八一〇队(简称八一〇队)技术负责人钟善贻等,继续进行找矿勘探工作,在虎爪山麓及九乡河畔共施工钻孔11个,有10个钻孔见到较好的原生铅锌矿体,特别是位于九乡河东、西两岸的ZK48孔和ZK49孔分别见矿50多米和70多米。在综合分析以往物探、化探资料的基础上,结合在虎爪山找矿勘探中对成矿规律的认识,又开展了北象山、南象山、甘家巷、大凹山地段的深部找矿工作,施工钻孔7个,其中大凹山ZK107孔,在上、下构造层不整合部位见到铅锌矿5.12米,这是首次在该地段发现铅锌原生矿体。

1973年,八一〇队技术负责人任万春及陈小炳、张海瑞、肖振民等,又继续对该矿虎爪山矿段进行普查评价,1977年转入详细勘探,于1980年9月提交了《江苏省南京市栖霞山铅锌矿区虎爪山矿段详细勘探地质报告》。历年来共施工钻探44232米,坑探1704米,坑道钻5867米。累计探明可供利用储量:铅40万吨、锌74万吨、银1808吨、金储量达中型矿床规模,硫铁矿矿石702万吨,暂不能利用储量:铅1.6万吨、锌16万吨;尚有锰及铜、镓、镉、铟伴生组分,可综合利用。经审查批准,报告符合矿山设计的依据。

1973—1975年,江苏省地质局第一地质大队成子强、刘西炎等,对大凹山矿段进行普查评价,在象山群砂岩构造裂隙中及不整合部位见到多金属矿体,于1978年5月提交了《南京市栖霞山大凹山多金属矿普查工作小结》。之后,根据江苏省地质局的要求,该队于1979年下半年,在该区继续开展地质普查找矿和评价工作。通过对以往地质资料的分析,把找矿重点放在下构造层。经过多年的地质找矿工作,共施工钻探21206米,槽探140立方米,于1982年底提交了《江苏省南京市东郊大凹山铅锌硫多金属矿详细普查地质报告》。累计探明可供利用储量:铅12万吨、锌24万吨、银246吨、金1.983吨,硫铁矿矿石586万吨。

1979年,八一〇队张海瑞主持甘家巷矿段的找矿设计,任万春、张海瑞、唐金银等在该矿段开展普查工作,施工的第一个钻孔见矿9.43米,后来又有一批钻孔见矿(包括核工业部二七二队在该地段内找铀见到的铅锌矿体),随着工作的深入,探矿工程网度达到了详勘要求。圈定盲矿体17个,在铅锌矿体中,局部有金、银品位达到了工业要求。于1981年10月提交了《江苏省南京市栖霞山铅锌矿甘家巷矿段初步地质勘探报告》。探明可供利用储量:铅11万吨、锌20万吨、银197吨、金储量达中型矿床规模,硫铁矿矿石28万吨。

1982—1987年,八一〇队技术负责人陈小炳及曾正海、欧亦君等,对矿区及外围预测的有利成矿部位和物探、化探异常进行钻探验证,又发现了一些矿体和矿化。在北象山经钻探控制铅远景储量达6.2万吨,锌远景储量9万吨。由于埋藏较深,品位偏低,而暂停工作。直到1991年12月,才由常宝年、孙华贵等人编写了《南京栖霞山矿区外围地质普查报告》。在甘家巷查明了大凹山背斜北翼的2号盲矿体的规模,于南翼发现了4号盲矿体,完成了普查评价任务。于1987年4月提交了《南京栖霞山铅锌矿区甘家巷矿段2、4号矿体评价报告》,报告可作为矿山建设规划及进行详查勘探的依据。探明2、4号矿体的远景储量:铅9.5万吨、锌13.8万吨。

1988年,根据中国有色金属工业总公司要求,八一〇队技术负责人陈小炳及曾正海、欧亦君等对甘家巷矿段进行详细普查,于1989年1月提交了《江苏省南京市栖霞山铅锌矿区甘家巷矿段详查地质报告》。至此,甘家巷经历多年普查和勘探工作,共施工钻探4.17万米(其中利用核工业部二七二队75个钻孔资料,2.41万米),圈定矿体35个,累计探明可供利用储量:铅22.1万吨、锌37万吨、金3.173吨、银340吨、铜1.6万吨,硫铁矿矿石64.6万吨,还有可综合回收利用的镉、镓、铟等伴生组分。

1987年,开始对平山头矿段金银矿进行普查,后转入详查,至1990年12月,提交了《江苏省南京市栖霞山矿区平山头银金矿段详查地质报告》,探明可供利用储量:银428吨、金4.9吨、铅3.7万吨、锌4.6万吨。通过矿石加工技术性能的试验研究,银、金、铜可以综合回收利用。报告经中国有色金属工业总公司华东地质勘查局审查批准,可作为进行详细勘探和矿山总体规划、矿山建设的依据。

1986—1990年,中国有色金属工业总公司华东地质勘查局研究所、八一〇队、八一四队进行了“七五”国家重点科技攻关项目“我国东部隐伏矿床研究”的子课题“长江下游地区栖霞山式铅锌铜成矿条件、成矿模式、找矿预测研究”,专题组长叶水泉、郭晓山等,通过研究工作.建立了栖霞山铅锌矿床双循环热(卤)水后成层控矿床成因模式、栖霞山式铅锌矿床的空间定位模式和地质、物探、化探综合勘查模式。该研究成果对栖霞山式铅锌多金属矿床的成矿理论、成矿机理进行了较全面系统的总结;对矿区外围及长江下游地区找同类矿床具有指导意义。专题研究成果经评审确认达国内先进水平,获中国有色金属工业总公司科技进步二等奖。

栖霞山铅锌银矿床经50余年普查、勘探工作,累计探明可供利用的储量:锌140万吨、铅78万吨、银2752吨、金储量达大型矿床规模,硫铁矿矿石1316万吨。

栖霞山铅锌银矿,早在古代即曾开采。1941年日本人在此露天开采风化型锰矿。1949年马鞍山钢铁厂组织开采。1956年由南京采石厂接管,1957年改名为南京铅锌锰矿,开采浅部氧化锰矿。1960年开始建日产矿石100吨的栖霞山铅锌锰矿,对虎爪山矿段的铅锌矿进行边采边探工作。1969年栖霞山由开采锰矿向采选铅锌银矿过渡,1971年起设计开采该矿段的原生铅锌矿体。以后矿山改名为南京铅锌银矿,1987年南京铅锌银矿扩建,设计规模年产采选能力达10万吨,实际年产矿石达12万吨,为江苏省最大的铅锌银多金属矿山,是铅、锌、银、金的主要生产基地。

三、南京哪里有丢废电池的地方

废电池有地方扔了南京设千只黄色回收桶布

1000只色彩醒目的黄色回收桶最近出现在大中小学校、部分居民小区以及机关大院中,专门“吃”对环境有害的废电池。有关部门希望广大市民,为了自己生活的环境,不要随手丢弃废电池,而让回收桶“饿”着。

小小的电池为人们生活带来了便利,但废电池中所含汞、镉、铅等重金属元素对土地和水源污染严重,并影响人体健康。现在南京一些高校学生自发组织起来到居民小区进行回收,但很多市民仍然感到回收渠道不便,建议像设置果皮箱一样多设置一些回收点。市容局最近争取到10万元投资,从上海订制了专门的回收桶,安放在六城区学校、居民区和机关。这种回收桶形状像个大电池,漆成黄色,预示危险物,所用材料耐腐蚀、抗高温,就是从30米高度摔下也不会裂。居民对废电池在回收中出现的问题可拨打电话4410086反映。(慧琴惠萍赵霞)

参考资料:选矿在线分析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