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高压浸出 搅拌浸出 数字孪生 湿法冶金 溶剂萃取
湿法冶金 2024-09-30 16:34:36

宁德新规划(宁德废旧电池回收策略规划)

一、宁德宁德时代320亿投入,新规众多企业争相布局,废旧电池回收成重头戏

中午,宁德时代发布公告,划宁划拟投资不超过320亿人民币在湖北省宜昌市姚家港化工园田家河片区建设邦普一体化电池材料产业园项目。德废主要建设具备废旧电池材料回收、旧电磷酸铁锂及三元前驱体、收策磷酸铁锂、略规钴酸锂及三元正极材料、宁德石墨、新规磷酸等集约化、划宁划规模化的德废生产基地。

除去已布局电池回收的旧电比亚迪、宁德时代、收策国轩高科、略规蔚来,宁德下半年以来,天齐锂业、LG能源、SK创新、三星SDI、特斯拉、国轩高科、亿纬锂能、孚能科技等纷纷开展废旧电池材料回收布局。

根据规定,动力电池容量衰减至额定容量的80%以下,就要面临退役、被强制回收,而最早一批新能源汽车配备的动力电池已处于退役期。数据显示,2020年我国动力电池退役量高达20万吨(约25GWh),预计2025年后,每年退役电池数量增长将超百万量级。

因此,在如今材料紧缺、上游环节已成兵家必争之地的情况下,众多企业争相涌入,急于分一杯羹。

同时,政策端近期也多次出现动力电池回收再利用的身影。如7月初的“十四五”循环经济发展规划的通知,其中就有对动力电池回收利用溯源管理体系、梯次利用作出指导。还有8月的《新能源汽车动力蓄电池梯次利用管理办法》和《废锂离子动力蓄电池处理污染控制技术规范》等,均是关于废旧动力电池回收的相关政策。

除了上述企业,还有哪些企业涉及废旧电池回收?

1、格林美(002340):主营废弃钴镍钨资源与电子废弃物的循环利用以及钴镍粉体材料、电池材料、碳化钨、金银等稀贵金属、铜与塑木型材的生产、销售,是我国废弃钴镍资源循环利用领域的技术领先企业。上半年实现营收80亿元,同比增长42.51%;净利润5.37亿元,同比增长151.10%,市值528.10亿。

2、中伟股份(300919):专业的锂电池正极材料前驱体与新能源循环材料综合服务商,已形成了镍、钴中间品湿法加工硫酸镍、硫酸钴以及锂离子电池循环回收产能,与前驱体产业形成了良好的产业链协同优势。上半年实现营收83.56亿元,同比增长182.71%;净利润4.88亿元,同比增长216.57%,市值827.19亿。

3、光华科技(002741):国内PCB化学品行业的龙头企业,全资子公司珠海中力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被列入全国第二批共22家符合《新能源汽车废旧动力蓄电池综合利用行业规范条件》企业名单中。上半年实现营收11.61亿元,同比增长28.38%;净利润0.30亿元,同比增长178.53%,市值77.30亿。

4、天奇股份(002009):核心子公司江西天奇金泰阁钴业有限公司及赣州天奇锂致实业有限公司专注于废旧锂电池回收资源化利用。金泰阁已申请进入《新能源汽车废旧动力蓄电池综合利用行业规范条件》企业名单。上半年实现营收18.51亿元,同比增长17.86%;净利润0.78亿元,同比增长587.23%,市值62.03亿。

二、2022宁德时代与天齐锂业谁更强

2022宁德时代与天齐锂业谁更强?

近期围绕动力电池中的锂能否被充分回收,位于新能源产业链上的两家龙头企业——宁德时代和天齐锂业出现了显著的分歧。那么今天小编在这里给大家整理一下新能源的相关知识,我们一起看看吧!

宁德时代与天齐锂业分歧

事情的起源是宁德时代董事长在2022世界动力电池大会上做主旨演讲时表示:“上游原材料涨价导致成本增加,给动力电池产业链带来了短期困扰,但矿产资源并不是产业发展的瓶颈。”

会上,他进一步明确:“电池不同于石油,石油用了后就没有了,电池里面绝大部分材料都是可以循环利用的。以我们的邦普为例,对镍钴锰的回收率已经达到了99.3%,锂的回收利用率也达到了90%以上。预计到2035年,对退役电池材料的循环利用就可以满足大部分的市场需求。”

这则消息经过舆论发酵,在市场引起了较大的反应。如果我们仔细研究上述这段话,可以分解成以下几个关注点:

(1)锂盐上游近期的价格持续飙升很大程度上挤压了中游动力电池企业的盈利水平,即便宁王这样的行业世界老大,短期内也深刻感到这种困扰;

(2)但宁德时代认为,这些成本压力只是短期的,矿产资源不会是动力电池老大继续发展的“拦路虎”,其中比较明确的逻辑在于“宁王”拥有回收电池内绝大部分可循环利用材料的能力,特别是锂;

(3)值得注意的是,对于废旧电池材料回收满足循环利用,宁德时代给出的成绩(90%以上)是基于其子公司邦普的数据,其给出的时间参考(到2035年)也比较久远。

说完宁德时代的观点,我们再来看看上游锂盐主要生产者之一天齐锂业对此的回复。

据21财经报道,其投资管理部门相关人士表示,在锂电池中锂回收理论上可以,在商业应用上还达不到大规模回收再利用。对于宁德时代方面称锂回收率已达90%以上的说法,相关人士也做了反驳:“实验室应该能做到,但是商业上我个人还没见过。”

不难看出,对于宁德时代董事长的相关言论,天齐锂业方面毫不掩饰地做了否定,并给出了具体论据:大规模回收锂在实验室应该能做到,但是商业上还没有。

逻辑上讲,作为控制上游锂资源以及生产锂盐的“龙头大户”,天齐锂业肯定对在动力电池中大量回收锂并循环利用的技术苗头非常敏感和重视,因为此技术一旦得到大量商业化应用,将直接威胁其营收和盈利能力。

对天齐锂业的这番言论,宁德时代并没有沉默,根据中证报等媒体报道,其相关负责人向记者回应:“欢迎到广东邦普看先进量产技术。”显得相当自信和高调。

这下轮到我们这些“局外人”看得云里雾里了,到底哪方观点是靠谱的?

要回答这个问题其实需要在领域内具备非常深厚的功底和学识,隔壁老邢粗略查阅了市面上分析两家企业的券商研报,以及检索了最近的一些相关学术论文,还是无法得出一个具体准确的结论,就让我们姑且称之为“罗生门”吧。

但从两家公司近期的发展走势上来看,这次“争执事件”本身其实反映出了新能源产业链上的话语权之争,说到底是新能源大风口不同行业之间正在进行的一场“综合较量”中的“角力场”之一。

新能源车猛增,宁德与天齐业绩此消彼长

各位有没有发现身边的新能源电动车越来越多了?在新能源汽车下乡活动和各地各类补贴政策刺激下,以及充电等基础设施不断完善下,今年以来,电动车的发展势头如虹,而且销量有望持续攀升。

最新的乘联会预测显示,7月新能源汽车零售销量达约45万辆,同比增长近103%。中汽协最近预计,2022年新能源汽车销量有望达到550万辆,同比增长56%以上。

今年以来,全球范围内的锂盐价格持续高涨,电池级碳酸锂等产品价格长期保持高位。

在此大背景下,天齐锂业最新的业绩可以说是“彪炳史册”,7月14日天齐锂业发布中报业绩预告,净利润将达到96亿-116亿元,增长幅度为110.89倍至134.2倍。

各位可别看错,这增长率没有“%”,是超过了100倍的增长。

截至撰写本文时,宁德时代还未公布中报的预测数据。但其一季度的营业收入同比增长近154%,在销售占比上,一季度宁德动力电池装车量达33.3GWh,同比增长近138%,市占率由2021年同期的28.5%提升至35%,保持业内大幅领先的地位。

但与天齐锂业一季度净利润同比增长超过1400%不同的是,宁德时代一季度净利润却是同比下降了23.62%。这一来二去的此消彼长正体现出新能源产业链上的“利益分配”正在被重塑中。

道理并不难懂,宁德时代所生产的动力电池需要大量的锂,而供应商正是像天齐锂业这样的锂盐生产者。

综合各券商研报,动力电池中正极材料差不多占据40%左右的成本,是最大一块成本来源。正极材料的价格将直接决定新能源汽车的综合成本,特别是极为关键的动力电池的总成本。

从技术上讲,电池材料是决定动力电池能量密度、安全性和成本的最主要因素之一,对电动车的动力、续航以及成本等核心竞争力起到了极为关键的作用。

目前,宁德时代生产的新能源车动力电池主要可以分为磷酸铁锂电池和三元锂电池,而碳酸锂和氢氧化锂则分别是这两种电池正极的主要成本来源。

2021年,天齐锂业包括碳酸锂和氢氧化锂等锂盐的总产能为4.48万吨,总产量则为4.37万吨。在未来产能规划上,天齐锂业预计其中期锂化工产能将超11万吨/年。

以上这些数据可以明确告诉我们,宁德时代动力电池的生产和成本受到上游锂盐生产商的极大关联影响。

当像天齐锂业这样的锂盐生产巨头,控制了世界范围内数量可观的锂矿资源,则由于锂矿的稀缺性,这些上游企业在产业链上的话语权想必是非常大的,即便如“宁王”这样的动力电池龙头,也绝对不可能做到完全“朝南坐”。

所以,就像我在本文开头所述,这场关于锂电池回收循环再利用“争论事件”本身的意义并不在于技术上和策略上到底谁对谁错,而是在于两家龙头企业正在全方位地角力。

是对手也是伙伴?

商场上没有永远的敌人,却有永远的逐利。除了“明争暗斗”新能源供应链话语权之外,两家企业似乎也有合作关系。

,我分别查阅了两家企业2021年年报,发现宁德时代并未公布其前五大供应商的公司名称。截至2021年底,宁德时代前五大供应商占其年度采购额的比例为15.42%,并没有哪一家供应商占据绝大部分比例,可以左右宁王的总成本,这当然也包括天齐锂业。

再看下图所示,截至2021年底,天齐锂业没有公布前两大客户,后三大客户中,四川裕能新能源电池材料有限公司的股东是湖南裕能新能源电池材料有限公司,而其股东里则有宁德时代(占股份总额约10.54%,位列第三)。2021年,天齐锂业供应其约5.6亿元的产品,其中可能不少是输往了宁德时代。

可见,不算其他未公开的资料,已披露的材料里,我们能找到天齐锂业供货宁德时代的合理推论的证据。当然比起天齐锂业年度报告中所披露与韩国的SKInnovation、LGChem、EcoProBM等公司已签订的重大销售合同来说,宁德时代可能并不是天齐锂业最主要客户。

综上所述,宁德和天齐可能并不是互为主要商业供销伙伴,这也就为双方此次“隔空论战”提供了重要逻辑基础。当然,这一切都是我的推论,各位读者还需仔细研究其他资料。

据渤海证券研报,2021年,全球已探明的锂资源量达到8900万金属吨,从分布的国别看,全球锂资源主要集中在南美三国,合计占比约56.0%;接下来是美国,占比10.2%;澳洲,占比8.2%;中国储量在全球占比为5.7%,列第六。这六个国家资源量合计占全球已探明锂矿储量约80%。

可见,锂资源有稀缺性和分布不均性,且目前已探明的绝大部分锂资源都蕴藏在国外。

宁德时代和天齐锂业都在积极布局电池材料回收赛道。宁德通过旗下邦普循环打造电池材料回收的闭环体系;天齐锂业也披露有参与下游(锂回收)的投资和尝试。

谁能汲取新能源产业链上最大的红利?下一个角力场可能就在锂回收赛道。

三、宁德时代:打造废旧电池回收闭环生态圈

新华财经福州7月27日电(马环宇)作为新能源汽车产业的重要一环,废旧动力电池循环利用与可持续发展备受行业关注。宁德时代在接受新华财经专访时表示,随着我国新能源汽车进入快速发展新阶段,动力电池的回收利用意义重大,废旧电池通过“再生利用”实现“一材多用”,建议完善监管体系引导报废动力电池回流到有资质的再生利用企业中,形成产业闭环生态体系。

我国新能源汽车行业发展优势明显

中国汽车工业协会(以下简称“中汽协”)统计数据显示,我国新能源汽车保有量约占全球新能源汽车总量的50%。2021年新能源汽车渗透率由年初的5.4%提高至上半年的9.4%,其中6月的渗透率已超过12%,新兴动能逐步扩大。

我国新能源汽车产销量连续五年居全球首位。今年1-6月我国新能源汽车产销量分别为121.5万辆和120.6万辆,同比增长均超过2倍。中汽协预计全年新能源车销量有望达到240万辆左右,同比增长76%左右。

业内普遍认为,未来几年新能源汽车将是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增速最快的行业之一。随着新能源汽车渗透率的不断提高,汽车市场将发生明显改变,电池供给将达到新的平衡,形成供给的重要保障能力。

生态闭环破解废旧电池循环利用难题

国家发展改革委近日印发的《“十四五”循环经济发展规划》将废旧动力电池循环利用列入重点工程与行动,要求完善新能源汽车动力电池回收利用溯源管理体系。中国汽车技术研究中心数据显示,2020年我国动力电池累计退役量约20万吨,预计2025年累计退役量约为78万吨。年报废量将持续增加。

宁德时代表示,公司于2015年收购了广东邦普循环,实现了集研发、生产、销售、回收于一体的循环产业链,打造了“电池生产使用回收与资源再生”的生态闭环。在全球废旧电池回收领域率先破解“废料还原”的行业性难题,构建了资源有效循环利用的绿色闭环,实现了产品“从哪里来到哪里去”的定向路径。

据介绍,借助“逆向产品定位设计”技术可回收废旧电池中的镍、钴、锰、锂等金属,将其还原成可重新用于制备电池的正极材料,核心金属总回收率可达99.3%以上。宁德时代表示,其子公司邦普循环利用精馏塔板原理从废水中回收高纯氨氮的工业应用,可减少回收过程中的环境污染。

建议完善监管体系为绿色发展“加油”

动力电池的回收利用关乎我国新能源汽车行业的可持续发展。宁德时代认为,相比原生矿产资源,使用再生材料将有效降低碳排放,是实现新能源汽车、动力电池产业双碳目标的重要手段。

据了解,欧美市场高度重视动力电池循环利用,提出再生材料强制使用比例要求,以保障资源供给。目前,我国废旧动力电池回收产业仍存在再生利用成本高、耗时长,磷酸铁锂电池回收经济效益低下,一些废旧电池没有回到正轨回收渠道等工艺技术、盈利模式、市场监管等难点。

宁德时代表示,其子公司邦普循环负责统一处理废旧动力电池。回收的电池包会被拆解成电池单体,通过物理法或化学法进行彻底放电,用自动化设备及专业工具将电池单体拆分。在拆解分离出正极、负极、电解液和隔膜等组成部分后,电极材料会进行破碎分选,通过浸出、除杂、离子交换、沉淀、吸附等工艺,将报废的动力电池制备成动力电池正极材料。

动力电池中的钴、镍、锂等矿产资源全球储量有限,建立流向可控的回收管理体系、确保报废电池和有价金属回流到电池生产企业,意义重大。

我国已陆续出台废旧动力电池循环利用相关技术要求、行业规范、溯源管理、回收报废、污染防控等政策,建立起覆盖面广、体系较为全面的管理体系。宁德时代建议完善回收监管体系,严格管控报废动力电池流向,强化对报废动力电池流向管理,明确处罚措施,切实落实全生命周期溯源管理要求,引导报废动力电池回流到有资质的再生利用企业中,确保有价金属回流到新电池的生产体系内,形成可持续发展机制。

声明:新华财经为新华社承建的国家金融信息平台。任何情况下,本平台所发布的信息均不构成投资建议。

参考资料:金元素在线分析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