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高压浸出 搅拌浸出 数字孪生 湿法冶金 溶剂萃取
搅拌浸出 2024-09-30 20:34:32

铜陵黄金回收(铜陵金属回收)

一、铜陵铜陵铜陵市新桥铜(硫、黄金回收回收铁、金属金、铜陵铜陵银)矿()

新桥铜(硫、黄金回收回收铁、金属金、铜陵铜陵银)矿,黄金回收回收位于铜陵市(县)东27公里。金属东北距芜湖市80公里,铜陵铜陵属铜陵县新桥乡。黄金回收回收矿山属铜陵市管辖。金属矿区范围东自矶头山,铜陵铜陵西至黄毛岭,黄金回收回收南起朱冲,金属北止下楼铺,面积为5.75平方公里。

矿区北西距芜铜铁路的顺安(镇)站5公里,顺安至“七○一”工厂(铁道部修理厂)再至凤凰山铜矿的专营支线在矿区北边穿过,公路有铜陵—顺安—凤凰山油面路经矿区北部穿过。矿区距铜陵市长江航运横港码头38公里。

本矿床所在地质构造部位为舒家店背斜开始向西南倾没的西北翼和大成山背斜向东北倾没端的斜列交汇地带。断裂构造主要为纵向层间断裂和西北向的三条横断层,前者为成矿主要构造,是矿液活动和沉淀的良好空间;后者亦为成矿前断层,对矿液活动起阻挡作用。区内地层属下扬子地层区,从志留系到三叠系均有出露。火成岩为石英闪长岩,呈岩株状位于矿区中心部位,面积仅0.3平方公里,穿过所有地层。矿体围绕火成岩体周边分布,面积近4平方公里,矿体底板为高骊山组砂页岩,顶板主要为栖霞组或船山组的灰岩。矿体主要占据了黄龙组灰岩、部分船山组灰岩和少部分火成岩体的空间。围岩蚀变主要有黄铁矿化、绿泥石化、夕卡岩化,次有大理岩化、硅化、绢云岩化、高岭土化等;地表主要是褐铁矿化。矿床氧化带和次生富集带都很发育。氧化带形成厚大的褐铁矿铁帽;次生富集带形成沿一定标高分布的铁帽型金、银矿体和辉铜矿富集带。

矿床由40个矿体组成,铜、硫、铁矿体以1号矿体最大,5号次之。

1号矿体,长2560米,最大延深1810米,最大厚度60米,平均厚度21米;矿石量占矿床总矿石量的88%,铜金属量占矿床铜金属总量的98%。矿石以含铜黄铁矿为主,呈似层状,矿层倾角上陡、中部水平、下缓,倾向北西,中间被火成岩体占据,近接触带处矿体加厚,铜品位增高,远离岩体渐变薄至尖灭。

5号矿体,长1000米,最大延深550米,最大厚度55米,平均厚度20米,基本由褐铁矿组成,矿石量占矿石总量的1%。呈不规则似层状位于上盘栖霞组灰岩的破碎带中,标高自74米至负254米。因含金、银很低,推测为菱铁矿所氧化,下部见有原生菱铁矿体。

铜、硫、铁矿床共分4种工业矿石(铜、硫、铁、铅锌),9种自然类型,17个工业品级,即褐铁矿矿石(分贫矿、富矿)、褐铁矿型铜矿石、浸染型铜矿石、黄铁矿型铜矿石(分块状、松散状、混合矿石和原生矿石)、磁铁矿型铜矿石、黄铁矿矿石(分一、二、三级品)、磁铁矿矿石、铅锌矿矿石、菱铁矿矿石。其中黄铁矿矿石为主体,贯穿全矿床;次为黄铁矿型铜矿石。空间上的分布规律是菱铁矿、铅锌矿石在外部,向内为黄铁矿型铜矿石,内为磁铁矿矿石及叠加的磁铁矿型铜矿石。矿石基本由黄铁矿、黄铜矿、磁铁矿、褐铁矿、菱铁矿、方解石、石英等九种矿物自然组合而成,氧化矿物和多种成分变种矿物多达几十种。化学成分除主元素外,普遍含金、银、铋、锑、镉、钴、碲、铟等。1号矿体可分出完整的氧化带、混合带、原生带,氧化带深度200米左右。

铁帽型金、银矿由33个矿体组成,主要位于铜、硫、铁1号矿体的氧化带,呈块状和松散状褐铁矿型金、银矿石;原生硫化矿型金矿也主要在1号矿体中,以含铜黄铁矿型金矿为主,次为黄铁矿型和磁铁矿型金矿;少量含铜黄铁矿型银矿。金、银呈自然金、自然银和银金矿矿物。

对矿床成因类型的认识是在不断工作、不断深化认识的过程中提出的,归纳起来有以下几种观点:

1.热液成矿:高、中温热液交代矿床(1971年勘探报告)。

2.火山喷发-沉积(块状黄铁矿)成矿:与石炭纪海底火山活动有关(南京大学,70年代)。

3、海底火山喷发-热液-沉积(块状含铜黄铁矿)-变质、改造-热液叠加成矿:为多期叠加成矿,以中温热液成矿为主(1990年科研报告)。

矿床虽经20多年普查、详查、勘探,已形成一个很有价值的多金属矿产重要基地,但其继续发现新的矿床(体)潜力很大:

1.在矿区西北深部及向斜过渡部位,遥感环状构造影像显示铜、硫矿体有可能延深。

2.矿区西侧(77线以西)出现银高含量信息,黄毛岭有银化探异常,马山有金、银矿体出现,是找银矿的远景地段。

3.在矿区南侧矿体底板砂页岩中有电法异常分布,并见有金矿化铁帽,有找砂、页岩型含金硫化物矿床的前景。

4.原生带共生金、银矿有待继续全面的勘探控制,可望成为大型规模。

该矿床早在我国唐代即有地表试采历史的记载。日伪时期也曾做过地质调查,但认为“本区赤铁矿产于石英岩中无工作必要”。矿床的真正发现者是1956年冶金部地质局南京地质勘探公司的八○三队,该队在开展1∶5万区域地质普查找矿时,发现地表褐(赤)铁矿露头,同年9月即做了槽井探工作。1957年南京地质勘探公司普查队继续投入工作,草测矿区地质图等。1958年初八○三队划归安徽管理,成立安徽省重工业厅第一地质勘探队,仍在该区继续工作。1960年2月由黄德英等编写了《矶头山—牛山矿区地质普查勘探中间报告》,经安徽省冶金工业厅批准探明铁矿石储量558万吨(并概算铜金属量2.43万吨、黄铁矿400万吨)。1962年铜陵采矿总场因其矿石中铜、铅、锌等有害成分高于工业指标而停采;又因当时在冶金部工作的苏联专家否定了在该区找铜矿的前景,致使铁矿勘探工作也随之告终。

1963年,随着国民经济的调整,应化学工业部的要求,该队由张德英、尹从龙等编写以勘探黄铁矿为主的总体设计,经冶金部和国家计委审批,列为国家重点勘探项目。1963—1966年该矿勘探重点由铁矿转为硫铁矿,1966年1月提交了《矶头山黄铁矿储量计算说明书》。随后向深部继续找矿,1964年在侵入体周边施工的13个钻孔,有11个孔见到铜矿(含铜黄铁矿),部分地段铜还很富集。特别是ZK183和ZK191两孔见矿后,使矶头山和牛山两个原不联结的矿体相联成一个大的矿体,从而展开了由硫铁矿转向铜矿的大规模的深部地质工作。

1965年10月—1966年5月,中南矿冶学院实习队和重工业厅物探队合作,提供1∶5000磁法、自然电场(2.2平方公里)、联合剖面(4条)、激电(2条)和电测深资料,结论为应用电测深法理论计算和模拟试验手段可以区分矿致异常和碳质岩石干扰异常,圈定新桥似层状硫化矿体效果良好。根据地质、物探资料综合分析,基本掌握了本矿床的分布特征和成矿规律。1966年下半年在冶金八○三队队长严玉书的支持下,开始进行铜、硫、铁综合勘探评价,勘探面积为2.77平方公里。

1971年6月,由张德贵(区段负责人)、尹从龙、赵松年、邓学成(水文地质)、赵德中、张志学、魏世美等编写提交了《安徽省铜陵县新桥铜硫铁矿储量报告》。投入的主要工作量:岩心钻探4.13万米,浅钻211米,探槽4700立方米,井探1400米,1∶2000地形地质测量5.5平方公里,采集普通分析样品4058个、组合样品450个、铜矿可选性试验样3个。

1972年,由冶金部和上海成立新桥矿筹备指挥部,进行矿山基建。1973年根据矿山建设需要,仍由八○三队补充地质勘探工作,共施工钻孔18个,计0.47万米,当年11月该队提交了《安徽省铜陵县新桥铜硫铁矿补充勘探储量报告》。报告主编为尹从龙、赵松年、张德贵、赵德中,12月新桥矿工程指挥部审查通过该报告;1974年2月经安徽省储委会和冶金工业局再次审查通过,同意该报告可以作为设计开采依据,批准储量:铜金属储量48.6万吨,平均品位0.77%;硫铁矿矿石储量8710.5万吨,平均品位29.54%;铁矿石储量2485万吨,平均品位45.99%;铅金属储量12万吨,平均品位2.47%;锌金属储量3.97万吨,平均品位7.46%。主要伴生有益组分:金115.89吨,平均品位0.78克/吨;银2068.96吨,平均品位14.12克/吨;锌29.36万吨(铜硫矿石中),平均品位0.258%;镉3541.91吨,锑21968.13吨,钴2295.15吨,碲1862.3吨,铟38.85吨。矿床水文地质亦进行了补充勘探工作,由八○三队与华北地质勘探公司五四七队共同完成,于1973年10月提交水文地质补充报告,当年经冶金部审查批准。

本矿床历经17年,完成铜、硫、铁矿勘探任务,共施工钻孔207个,总计为6万米,地勘费投入约1200万元,综合勘探成本为200元/吨。

随着国家经济建设发展的需要,在全国掀起寻找金矿热潮前夕的1979年,八○三队尹从龙、楚之潮、张志学等通过综合研究,发现新桥矿床无论是上部的氧化带铁帽中还是下部的硫化矿中都有不少组合样含金、银很高,随即三次深入积尘多年的副样库查找单样,重新进行金、银分析,很快获得不少单样具有金、银高含量的资料,接着于1980年4月至1985年6月,首先选定矿体上部铁帽对独立金、银矿进行重新普查评价,通过这项地质工作,肯定了在铁帽矿产中金的工业价值,也是在全国较早地圈出独立铁帽型金、银新类型的矿床。1985年9月,由张思钰、尹从龙等编写提交了《安徽省铜陵县新桥铁帽金银矿地质评价报告》,次年经冶金地质勘查公司批准金储量5.54吨(平均品位4.04克/吨)、银储量298吨(平均品位217.13克/吨)。投入主要工作量:钻探92个孔,进尺0.55万米;探槽3760立方米,浅井44米,1∶2000地质测量0.68平方公里,普通分析样2442个。总的地勘费约160万元,单位综合成本约300元。

1986年起,八○三队又对新桥矿床西部和东部原生矿体中的共生金进行了普查、详查工作;同时进行了金矿分布规律的专题研究。张思钰提出:“距岩体100—200米范围是金的富集地段,金呈对称分布”的认识,后经钻探揭露证实,新桥矿床金的分布具有明显围绕岩体对称分布的规律。1990年9月,由楚之潮、贺正军等编写提交了《安徽省铜陵县新桥乡铜硫铁金矿床西部金矿段详查地质报告》和由楚之潮主编了《新桥矿床金的分布规律和找矿标志》科研报告,经冶金工业部华东地质勘查局(会同省储委)组织审查通过。1991年6月批准金矿金属储量3.155吨,平均品位6.31克/吨,其中黄铜矿型金矿3.082吨,平均品位6.39克/吨;黄铁矿型金矿73公斤,平均品位4.04克/吨。并批准伴生金金属储量41.6吨(平均品位0.76克/吨)、银储量765.66吨(平均品位16.32克/吨)。投入主要工作量:地表钻探32个孔,计1万米;坑内钻探18个孔,计465米;天井13个,计380米;修测1∶2000地形地质图1.5平方公里;采集普通化学样品2474个;实验室选矿试验样1个。地勘费投入约350万元。

本矿床在详查金矿的同时,发现在硫化矿床的顶板栖霞组石灰岩下段和船山组石灰岩上段有原生(或已氧化)的菱铁矿层赋存,经钻孔圈定菱铁矿石储量268.9万吨,全铁平均品位36.36%。这一发现揭示沿湖北黄梅菱铁矿矿床向北东进入安徽、江苏沿江地段,除新桥矿外,若进一步工作,有继续找到菱铁矿的可能;同时也增加了矿区综合找矿远景和矿床经济价值。

1990年10月,八○三队楚之潮、高道明等继续对新桥矿床东部(29线以东)金矿段提出详查设计(书),总结1986年以来东部原生金矿的普查资料,计算储量为:金的金属储量6.19吨,平均品位4.26克/吨;伴生银金属储量22.89吨,平均品位17.38克/吨。

1991年,冶金工业部华东地质勘查局批准金储量3.7吨,平均品位4.31克/吨。

几十年来,冶金八○三队对新桥铜(硫、铁、金、银)矿床进行了大量的找矿勘探工作,虽然在各不同的历史时期,普查找矿的方针、政策有新的提法,要找的重点矿种也有所不同。但从总体上说,冶金八○三队始终坚持了综合找矿、综合勘探的思想,找矿思路是开阔的,综合研究是深入的。所以对矿床成矿条件及找矿远景的认识在逐步加深,有用组分不断被发现,矿床的经济效益不断被提高。目前已查明本矿床为硫、铜、金、银、铁、锌、铅共生的多金属矿床。硫为大型,铜为大型,金具大型远景,银、铁、锌加铅均为中型矿床规模。这种大型—中型多种矿产共生的组合矿床,国内是比较少见的,它的开发与利用,将会产生巨大的社会和经济效益,所以一直得到国家、省政府及工业部门的重视,也吸引了大、专院校和科研部门的深入研究,并提出很多综合开发建议,安徽省计委提出“关于铜陵新桥含金硫铁矿综合回收利用问题的报告”报国家计委。冶金八○三队的找矿功绩和重大贡献,党和政府给予了充分肯定,并将载入史册。1990年被安徽省黄金工业领导小组评为“七五”期间为发展安徽省黄金工业做出突出贡献的先进集体。

本矿床第一次勘探结束后,1971年即由上海冶金局对新桥矿开始筹建,由南昌设计院进行开采设计,1972年正式进行矿山基建,1976年因矿山水文地质条件复杂改为缓建。1983年由国家计委决定,矿山改由安徽省化工部门接收,并成立铜陵市新桥硫铁矿,继续筹(基)建,1992年改为“铜陵化工集团公司新桥硫铁矿”,重新设计开采规划,选择矿床西翼负180—负230米中段标高进行坑采,年产50万吨硫铁矿,为一期工程。1983年4月底新桥矿在重新筹建初期,为使西翼29线—41线开采地段D级储量升级,同时采取发火试验小型工业选矿试验样品,委托冶金八○三队进行加密勘探,至1984年2月提交了《安徽省铜陵县新桥硫铁矿西部加密勘探工程总结报告》。投入主要工作量:钻孔15个、计3941米,修改1∶2000地形地质图0.35平方公里,普通分析样品389个。使绝大部分储量升级。加密勘探后的储量分别为:硫铁矿911.6万吨;铜金属量3.06万吨,平均品位0.57%;锌金属量1.56万吨,平均品位2.81%;铅金属量0.04万吨,平均品位1.24%。本次加密地段硫铁矿减少3210万吨,但新增铜金属储量7753吨。报告由新桥矿组织审查通过。

新桥矿根据二期工程扩建需要,于1989年12月又委托八○三队进行东翼11—31线负180米标高以上矿体的补充勘探,该项工作于1991年12月完成并提交了《安徽省铜陵县新桥硫铁矿东翼加密勘探报告》。本次投入主要工作量:钻孔10个、计1713米,普通分析样598个,选矿样4件。本次报告是利用了大量前期金矿详查时的钻探资料进行编制的。1992年2月新桥矿委托冶金部华东地勘局组织审查,批准铜金属储量9.58万吨,平均品位0.94%,硫34.87%;硫铁矿矿石储量1850万吨,平均品位硫29.46%,铜0.11%。

新桥硫铁矿在1983—1991年一期工程基建期间,即在东部(5—11线)和西部(77—79线)进行自营铜矿(辉铜矿)和硫铁矿露采(截至1991年底已采矿石180万吨以上),1991年12月一期工程通过国家验收正式投产;当年即同时进行东翼二期工程的前期准备工作:如采场大剥离、补勘、筹建日处理2000吨的选厂、年产90万吨的露采设计及帷幕工程试验等。

本矿床前后历经6次以铜、硫、金、银为主要对象的详查、勘探、补勘工作,矿山也经历二次三期工程建设,矿床选冶试验也同样进行了多次,主要的有:

1.1980年以前的试验,以选铜为主,进行了:①铜、硫矿物可选性试验(含混合铜矿石);②氧化铜可选性试验;③硫化矿石可选性试验。

2.1980—1990年间的试验,以选金、银为主,进行了:①铁帽型金、银矿的初步可选性试验;②低含铜、含金硫铁矿试验;③含金、银铁帽扩大可选性试验;④硫化矿型金(银)试验室试验。

3.1992年,有色金属工业总公司北京矿冶研究总院又进行了以铜、锌、硫综合选矿为主的二期工程补充勘探采样试验。同年6月,提出了选矿报告。

综上所有选矿试验流程及其成果说明,本矿床铜以优浮选为好,金则以高析浮选和高温氯化选矿为佳,综合回收以闭路选矿为好。无论哪种选矿流程,该矿最大的优点是没有尾矿,所谓“尾矿”,即为硫精矿。

在矿山基建自营生产期间,已自建一座日处理1800吨选铜厂,浮选流程,处理辉铜矿。1988年生产铜精矿3.14万吨,含铜5231.82吨,含金81.17公斤,含银3127.1公斤。另外,当年处理部分硫铁矿,回收金仅16%,银为30%。

1988年,还建成日处理100吨的全泥氰化厂,处理铁帽金、银矿石,当年处理矿石1.17万吨,以外购矿石为主,后扩建成日处理200吨,以自产矿石为主。

目前矿山建成日处理2000吨的选铜厂,现已生产,日处理矿石1000吨,该选厂的建成,加强了铜、金、银的综合回收,矿山经济效益更加显著。

二、铜陵市鸡冠石银(金)矿()

鸡冠石银(金)矿床位于铜陵市狮子山区南偏东2.5公里鸡冠山矿区,属铜陵县朱村乡管辖。西北距铜陵市区7.5公里,有长途汽车站和火车站可通全国各地。铜陵至朱村的公路通过鸡冠山矿区。交通极为方便。

新中国成立前,地质调查所孙健初曾于1931年到鸡冠山勘查过铁矿。1942年,日寇占领期间日本人夏井一朗曾来本区调查过。

新中国成立后,对本区展开了矿产资源调查。1952—1953年,地质部三二一队狮子山分队杨庆如等对鸡冠山铁矿进行山地工作,测制了1∶2500地形地质图,由于当时工作目的为寻找铜矿,故对铁矿未做评价。1958年省地质局物探大队在狮子山外围(包括鸡冠山)进行磁法、自电、次生晕取样等物理化学探矿;同年,为满足地方铜铁工业生产需要,三二一队派第三普查分队技术负责人刘鸿涛等地质人员开展鸡冠山铁矿普查,采用槽、井探、手摇钻揭露浮土,圈定矿体,估算储量约342万吨,于1960年11月提交了鸡冠山铁矿评价报告。1961—1962年,三二一队常印佛、刘宗权、李云祝等继续鸡冠山铁矿的勘探,于1962年7月提交鸡冠山铁矿评价报告。1966年初,因地方急需开采,又补做少量工作,于1966年11月,由李云祝等编写提交了鸡冠山铁矿床储量报告,探明铁矿石储量266万吨,其中高炉富炉156万吨。至此,鸡冠山铁矿勘查结束,地方组织开采。

鸡冠石矿床位于鸡冠山铁矿东偏南约500米的平地中,基岩露头很少。矿区所在构造部位为青山背斜北东端南东翼与朱村向斜北西翼的共翼部,区内地层为中、下三叠统,褶皱构造明显,断裂构造发育,岩浆活动强烈,岩体分布广泛,成矿前的东西向构造破碎带是控制鸡冠石矿床分布的主要构造,岩体主要是石英闪长岩,同时亦是赋矿围岩。Ⅰ号矿体呈脉状、透镜状,其形态为上厚下薄楔形,最大见矿厚度25.18米,平均7.34米;Ⅱ号矿体为透镜状,最大厚度33.44米,平均20.10米。矿石物质成分比较复杂,有大量金属硫化物。

1965年地质部物探局九○五物探大队在本区做过1∶5000物探详查,投入方法有磁法、自电、激电等,在成果中发现鸡冠石有一独立的高磁异常,物探队认为是强磁性地质体引起,建议验证。三二一队地质科周作祯、刘元玺和狮子山分队黄广球,在异常中心布置了验证钻孔,施工结果,穿过浮土直接见到富硫、含铅的磁铁矿、褐铁矿体,从而揭示了鸡冠石浮土层以下铜、铅、锌、硫多金属硫铁矿体的奥秘。1971年为扩大找矿成果,对ZK581见到的多金属硫铁矿体进行追索控制,扩大了矿体规模,并发现矿石中含金、银较高。1983年对原有副样进行金、银分析,初步掌握金、银在多金属硫铁矿中的分布,肯定了矿床远景。

1986年,三二一队周道玉、吴网兴、胡富娥等对鸡冠石银(金)矿开展了详查。于1988年11月结束了21线至60勘探线的野外钻探施工,因详查资金紧缺,曾一度中止工作。以后由于国家对银、金矿产资源的需求,1990年4月应铜陵市政府及工业部门的要求,经有关方面协商,并由省冶金工业厅和省地矿局联合提出继续开展矿床详查,到1990年结束野外工作,对矿体以40—50×40—50米工程网度进行控制,基本查明了控矿构造、矿床规模、矿体形态、产状及矿石共生有用组分。通过详查证实,本矿床是一浅而富以银为主的多金属矿床。这是三二一队近几年来在铜陵地区首次发现的独立银矿床,它不仅丰富了铜陵地区的矿产资源和矿床地质资料,而且对研究成矿地质条件和找矿方向有重要意义。

1990年7月,由周道玉、吴网兴、胡富娥等编写了《安徽省铜陵鸡冠石银(金)矿床详细普查地质报告》。主要完成1∶1000地质测量0.5平方公里、钻探7507米、竖井19米、浅井174米、探槽505米。1990年9月24日安徽省地质矿产局审查通过详查报告,批准银储量143.99吨、金储量0.511吨及硫铁矿矿石储量88万吨(含银矿体中硫矿石量14.50万吨);并批准共生铜金属储量0.16万吨、锌金属储量0.41万吨、铅金属储量0.33万吨及伴生金0.20吨、银11吨。

本矿床从1966年发现,到1990年提交详查报告,经历了24年的漫长周期。但自发现银金矿以后,特别是1986年省地矿局指示三二一队应对鸡冠石银(金)矿开展详查工作仅有3年的工作时间(其间因资金短缺1988年11月—1990年4月暂停过)。其地勘费投资约180.82万元,勘探成本每吨矿石约2.05元。

本矿床为鸡冠山铁矿接替矿山,由于铁矿资源已近枯竭,在这一严峻的形势下,铜陵市政府要求尽快提交鸡冠石银金矿报告,以解决矿山燃眉之急。经过详查工作后,本矿床具有埋藏浅、品位富、品种多的特点,适宜于露天开采,原鸡冠山铁矿的供电、运输、供水等外部条件均可利用,为矿山接替解决了后顾之忧。详查报告提交的储量,可供矿山规划或矿山建设及可行性研究立项的依据。本矿床以银为主,共生有金、硫、铜、铅、锌等,矿石物质组分复杂。通过选矿试验表明,银在铜、铅精矿中总回收率达85%,银的总回收率(加上银锌精矿中银的回收率)为93.56%,金的总回收率达91.42%。铜、铅、锌、硫精矿品位达到了工业要求指标,回收率亦较高。已由南昌设计院进行设计,1994年投产,设计规模为多金属日采矿石50吨,单硫日采矿石80—100吨。若企业建成日采100吨的采选联合企业后,年平均产银3990.88公斤、金21.788公斤、铜41.65吨、铅116.63吨、锌69.74吨、35%硫精砂19520吨。可为国家建设提供多品种有用物质,并解决了鸡冠山铁矿的设备利用、人员安置问题。

三、今日废铜回收价格表

4月11日河南废铜价格行情单位:元/吨带*为含税价*以上价格,仅供参考

*

日本地震,损失三分之一的铜冶炼能力。中国冶炼企业的铜现货加工费由每吨70美元上涨至每吨140美元,长期加工费上涨近80%,中国企业似乎迎来了一个加工费上行的“好时期”。

然而,相比不断创新高的国际铜价,国内冶炼企业并没有摆脱低利润运作、完全依赖国际矿石商的命运,这种短期上涨效益有可能使铜陷入铁矿石式的“产能陷阱”。一旦如铁矿石般完全授人以柄,以铜为代表的有色金属势必成为国内通胀的又一重压力。

短期高价补贴企业利润

业内预计此次加工费上涨预示着未来国际铜价的进一步上行,因为矿石商上调加工费更多的是对现在以及未来市场的一个乐观预期。

记者从国内几家大的冶炼企业了解到,铜精炼现货加工费已经由日本地震前的每吨70美元至80美元上涨至每吨140美元至150美元,业内人士称,此次日本约三分之一的冶炼能力停产,而且受到核辐射的影响,日本实际冶炼能力比预想的受损更为严重,不排除现货加工费进一步上涨的可能性。

每年年中或年底,国内冶炼企业会与国际矿石商商谈未来半年或一年的加工费标准,这部分是长期合同,除此之外各冶炼厂还都保留了一部分现货铜精矿的加工业务,此次上涨的就是这部分现货加工费。

按照李宇圣的判断,今年以来,国内铜冶炼中,长期合同和短期合同几乎是各占一半,因此,此次现货加工费的上涨势必会影响企业的全年收益,但由于各大铜企对自己长期、短期合同所占比例是保密的,因此各个企业的受益程度不同。

2011年上半年的铜精炼加工费为每吨72美元,比2010年高出了近80%,充分表明国际矿石商看好2011年世界铜消费市场,而中国的消费量占到全球的40%。

按照现行的国际铜交易规则,铜精矿的价格由交割当天的国际铜价减去之前已谈好的铜加工费得到,由于加工费是定量,因此一般来讲,只有在矿石商看高未来半年或一年国际铜价的情况下,才会同意上调冶炼厂的加工费。不过,由于现货加工费的时效不长,一般不超过1个月,所以对整个市场的影响有限。

目前,包括铜陵有色、江西铜业、云南铜业等在内的铜冶炼企业已与必和必拓等主要铜矿供应商签订了时限半年的长期协议,因此该部分业务不受现货价格波动影响。

但国际矿石商从来不做赔本的买卖,业内预计此次加工费上涨预示着未来国际铜价的进一步上行,因为矿石商上调加工费更多的是对现在以及未来市场的一个乐观预期。

有色金属或施压通胀

业内分析师预计4月中旬会出现一波上涨趋势,继续推动相关产品的价格上涨。

国际铜价在去年底上摸每吨10000美元大关后,持续疲软,目前上海期货交易所的铜现货价格在每吨70000元人民币左右,市场预期,此轮调整将维持较长时间。

由于中国是世界最大的铜消费国,中国的市场变动直接影响世界矿石商对经济的预期,据国家统计局发布的数据显示,二三两个月,我国有色金属出厂价格都在负增长,与节节攀升的价格指数“背道而驰”。

不过研究机构对2011年中国铜消费量增长8%的预期没有改变, 2010年12月初,澳大利亚麦格理银行(Macquarie Bank)在一份报告中预计,中国2011年精炼铜消费总量将增加44万吨。

虽然国际铜价出现疲软,但业内人士认为,国际矿石商能接受铜现货加工费上涨1倍的要求,表明他们对中国市场的信心,而有色金属属于国民经济的基础性产业,这一系列的价格上涨势必影响下游诸多产品的价格波动。

记者在用铜量较大的建材和家电行业了解到,2010年由于铜价的大幅上涨,一些高端电冰箱的价格也随之上扬了200元至400元,相应在建材行业,水龙头等用铜量大的产品价格涨幅也超过20%。

在铜价短期上涨乏力的同时,一直“默默无闻”的铅锌产品也面临价格变动。一段时间以来,因为各地频发“血铅事件”、“重金属中毒”,全国铅锌行业被全面整顿,部分矿山和厂商停产或减产,尤其是安徽一些铅产业聚集区完全处于停产状态。

目前下游加工行业均在消化库存,业内分析师预计4月中旬会出现一波上涨趋势,继续推动相关产品的价格上涨。

“虽然在日本地震之后,铝价出现了小幅回落,但持续向好的趋势不会变,受惠于保障房建设和基础设施的开发,铝价会持续向好。”上海国元证券分析师苏立峰说,铝近年来一直低迷,赶在国家战通胀的节点上出现上涨,对抑制物价来说可能并不是好消息。

产能扩张“陷阱”

说是要减产提价,但暗地里还在扩大产能,一旦中国的铜消费量达到铁的等级,铜可能就成了另一个铁矿石。

虽然在国家调整经济发展方式、降低经济增速预期的大背景下,有色金属需求量并未如之前预期的那样井喷式增长,而且目前铜、铝、铅、锌等的价格处于拉锯状态,但有色金属长期看涨的趋势依然不改。

“虽然说现在的价格已经很高了,但全球尤其是中国的铜消费量肯定是越来越多,而资源掌握在少数矿商手中。”一位参与铜加工费谈判的业内人士对记者表示,最担心的是加工费的上涨在改善企业收益的同时,也会刺激企业继续扩大产能,而目前国内产能只有70%得到了利用,一旦扩产,过剩不可避免。

记者从业内了解到,由于中国企业一直热衷于扩充产能,导致铜冶炼能力、电解铝生产能力过剩,在国际铜价暴涨的情形下,中国企业的收益并没有相应上扬。2010年底在新的铜加工费谈判期间,国内谈判小组成员曾对记者表示,有信心拿下每吨85美元的长期加工费协议,但事实上并未实现。

根据铜陵有色今年2月的公告,该厂与必和必拓签订的上半年加工费为72美元/吨,而按照业内此前的判断,这样的价格几乎让冶炼厂无利可图。

“以后纯加工类企业的日子会越来越难过,铜加工费长期趋势是向下走,冶炼企业要么向上延伸抓住资源,要么向下进军深加工。”苏立峰对记者表示,在不掌握资源的情况下,国内企业很难与国际矿商谈判。

虽然利润极低,国内企业仍热衷于扩充产能,重走铁矿石的老路,因为短期加工费的回升,使得企业的减产计划放缓,而国内加工企业在利益的诱惑下难以拧成一股绳,很容易被矿商各个击破。

“当日本人开价每吨80美元时,我们还觉得低,没想到最后比那更低,不过相比2010年的每吨44元已经高了很多。”一位了解谈判过程的人士对记者表示,铜企像钢铁企业那样,看似联盟,实则一盘散沙,说是要减产提价,但暗地里还在扩大产能,一旦中国的铜消费量达到铁的等级,铜可能就成了另一个铁矿石。

更多精彩内容请查看:请进入

参考资料:锂矿加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