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高压浸出 搅拌浸出 数字孪生 湿法冶金 溶剂萃取
智能化选矿 2024-09-30 18:31:10

氯化钯回收(金属回收公益性)

一、氯化面对重金属污染环境问题有何改善建议

围绕重金属污染防治,收金属回收近年来,益性政府部门、氯化科研院所、收金属回收产业界齐上阵,益性在政策标准、氯化技术支撑、收金属回收监测体系等领域全面开展研究与实践。益性近日,氯化来自云南、收金属回收广西等14个重金属污染防治重点省(区)的益性环保厅及其业务支撑单位代表,水专项、氯化环保公益性行业科研专项项目相关负责人、收金属回收有关科研单位以及环保企业代表齐聚湖南省株洲市,益性总结近年来工作进展,交流科研成果,为重金属污染防治工作的全面深入支招。

工业行业重金属污染有救吗?

以节能减排为核心,以污染预防为重点,以提升科技水平为切入点,一定能找到突破口

“重金属污染主要是工业行业造成的。”中国工程院院士、环境保护部清洁生产中心主任段宁说,我国工业行业重金属污染具备排量大、浓度高,空间集中、行业集中,设备老化,技术落后等特点。行业单位产品的重金属排放强度是全国平均值的近7倍;其中有色金属矿(含伴生矿)采选业、有色金属冶炼业、含铅蓄电池业、皮革及其制品业、化学原料及化学制品制造业这五大重金属污染重点防控行业的重金属排量占总排放量的95%以上;我国相当一部分工业行业投产年代已久,设备老化严重;企业规模小、技术落后情形在涉重行业普遍存在。

工业行业重金属污染如何防治?段宁结合电解锰行业的实际案例,提出了一套清洁生产全过程控制思路,即以节能减排为核心,以污染预防为重点,以提升科技水平为切入点,以工艺清洁化、设备密封化、运行自动化、计量精准化为突破口。他提供的实际案例中包括了减量技术案例、替代技术案例和回用技术案例。

在减量技术案例中,他介绍了湖南金旭冶化有限责任公司采用的电解锰行业废水全过程控制技术。这家公司废水排放量大,氨氮排放量曾居全国前列;重金属(铬、镉、铅)产生点位多;电解液、钝化液、金属粉尘直接洒落。公司采用电解锰行业废水全过程控制技术,设计和实现了3次减量、两次循环的大型设备(与5000吨电解锰生产线配套),实现了水污染物的近零排放;开发了连续出槽、入槽工艺,实现省电8%以上,提高产能20%以上;将激光定位、机械手、自动控制等高新技术引入了电解锰行业。

据段宁介绍,在回用技术方面,目前企业广泛采用的是“还原-中和沉淀法”,这种方法极易造成铬的二次污染。而贵州太丰锰业有限公司(两万吨/年)采用了电解锰含铬废水资源化技术,这项技术已在松桃太丰电解锰厂建立示范工程。通过工程实施,太丰电解锰厂年回收废水中铬资源46吨,经济效益达92万元,年节省铬渣处置费用48万元。

与会代表表示,重污染行业遵循清洁生产全过程控制思路,特别是工艺清洁化、设备密封化、运行自动化、计量精准化“四化”要求,对重金属污染防治很有启发。

能实时监测污染吗?

我国重金属污染监测需求特殊,急需运用成套技术装备和性能先进的仪器,全面覆盖“三相五毒四手段”

当前,我国重金属污染监测技术装备面临诸多问题:在线监测技术装备门类不齐,实时连续感知手段缺少;现场快速检测技术装备落后,应急工作被动;技术装备未实现产业化或产业化程度低,规模效应小;进口设备价格昂贵、服务缺少、普及困难等。

同时,在实际工作中,重金属污染监测还有特殊困境:技术手段单一,应用成套化程度低,不符合综合防治需求;现场工况恶劣复杂,进口传感器适应性差,不满足应用需求;幅员辽阔,污染严重,需要搭建世界上最庞大的环境监测网。

针对这种状况,中国环境监测总站研究员杨凯在交流会上作了题为《“十二五”重金属污染监测需求与技术现状》的报告。杨凯认为,“十二五”时期重金属污染监测最急需的是成套的技术装备和性能先进的仪器。

技术装备成套方面,他向与会代表介绍了“三相五毒四手段”。“四手段”即环境预警、环境监督、微调工艺;环境执法、污染调查、环境教育;例行监测、学术研究、环保仲裁;立体监测、同步监测、事故跟踪。

杨凯强调说,在新形势下,只有推广有机整合应用“四手段”监测成套化技术装备,才能遏制汞、镉、铅、铬、砷环境“五毒”的排放与迁移转化,全面保护气、水、固体环境“三相”,切实保障民生,促进社会和谐。

杨凯在报告中还介绍了“十二五”重金属污染监测的特殊需求。一是“装备成套”:监测技术全面覆盖“三相五毒四手段”,为环境三相重金属污染防治提供科学、完备的技术装备体系。二是“应用成套”:系列装备要满足重金属监察执法、监测及污染预警应急等“应用成套”需求,为环保部门立体监管提供利器。三是要求研制应用的重金属监测技术装备指标达到先进水平,逐步满足成套监测技术设备性能先进的需求。

科技支撑能跟上吗?

下一步将完善政策标准体系,注重科学性、系统性、实用性,加强技术示范与评估

针对重金属污染防治工作,环境保护部已经在科研、标准、技术支撑上做出全面安排。科技标准司副司长刘志全介绍说,目前,重金属污染已被列入水专项、环保公益型项目的重点支持方向。环境保护部积极组织与重金属污染防治相关的项目,并加强了对历年相关项目的管理。其中水专项在“十一五”期间开展了湘江重点污染源削减关键技术研究与示范,取得了阶段性成果,近期将进行验收。

从2007年开始,国家环保公益型项目先后安排了超过1亿元的资金,涉及重金属污染防治方面有近30个项目,包括长株潭重金属矿区污染控制和生态修复技术研究、有色金属冶炼重点行业重金属污染控制和管理支撑技术研究等,其中一批研究成果已得到应用。

刘志全表示,环境保护部科技标准司注重技术引导,特别是制定了与重金属污染治理相关的一些技术政策、最佳可行技术指南、工程技术规范,涵盖铅锌冶炼、钢铁行业、电解锰等行业。

在标准方面,环境保护部已经陆续发布了钢铁、电解锰、炼选矿、陶瓷、有色金属工业排放标准及清洁生产标准,标准力度越来越大,指标越来越严格。刘志全表示,下一步,将继续健全政策体系,完善标准。在标准方面,注重科学性、系统性和实用性,特别是补充重金属污染对人体健康影响的判定,包括环境质量标准中重金属的指标和限值。

刘志全说,今后要加大技术示范和推广力度,加强技术政策的引导。积极开发和推广安全高效、能耗物耗低、环保达标、资源综合利用好的先进工艺技术和装备。包括建立清洁生产和污染全过程控制的技术体系,加强重金属污染治理修复技术的开发和应用。“要推广一批经济适用的技术,特别是一些已经成功应用的技术和项目,加大向全国辐射推广的力度。”

治理技术瓶颈怎样突破?

在重金属废气治理、污染土壤修复、含重金属废物综合利用等方面,都缺乏经济适用的技术;建议建设示范项目进行技术集成与创新

作为此次会议的“东道主”,湖南省环保厅常务副厅长王会龙在会上指出:“重金属污染治理有资金、技术上的困难,但最大的瓶颈在于技术。”

他说,目前,重金属污染治理技术总体来讲是需求量大与供应不足的矛盾。“科技成果、技术成果供应不足,还跟不上防治的步法。比如在重金属废气的治理上,在重金属污染土壤的修复方面,在含重金属废物的综合利用方面等,都缺乏经济适用的技术。在协同减排方面的技术也非常缺乏。”

王会龙说,重金属污染,污染因子很多,治理其中一、二种在技术上可行,协同减排、综合解决问题就比较困难。“重金属污染防治迫切需要科技支撑,尤其是经济适用技术的技术突破。”

对此,北京矿冶研究总院环境工程研究所副所长杨晓松表示,重金属污染治理必须坚持“源头削减―过程控制―末端治理”的综合防治技术路线,同时要实现环境治理区域化、社会化。“要从企业封闭、孤立的‘三废’治理模式,转变为污染典型区域(矿区或大型联合企业)环境综合整治和社会统筹安排的治理模式。”

他同时指出,目前,我国缺乏重金属污染防治技术管理嵌入环境管理和形成常态化管理的机制;相关技术评估体系建设滞后,缺少量化的技术评估检测平台;缺少“产生―加工―应用―回收”全过程的重金属污染综合防治技术管理体系等。

杨晓松在会上建议,要严格执行相关的法律法规、产业政策和行业准入条件,淘汰落后产能。在污染防治工作中,注重全过程控制和必要的末端处理,实现“工艺、环保一体化”。在相关技术研发方面,他建议应由注重单项处理技术向有价金属回收技术和技术的集成和协同方向转变。

针对重金属污染治理过程中的技术瓶颈,湖南博世科华艺环境工程有限公司副总经理成一知的建议是:建设示范项目,进行技术集成与创新。

具体来说,就是根据园区土壤/废渣及水体底泥的重金属污染特征,综合考虑污染物种类、形态、规划用地性质、治理目标及治理成本等因素,开展化学稳定固化技术、植物修复及微生物修复等生态治理技术有机结合的重金属污染土壤/场地治理技术集成与创新性研究和工程示范,实现重金属污染治理技术的本土化、系列化、区域化应用。

二、国家对于废电池回收有哪些政策

2003年,国家环保总局等部门联合发布了《废旧电池污染防治技术政策》,明确指出废旧电池的收集应以废旧充电电池和纽扣一次性电池为重点。在目前缺乏有效回收的技术条件下,不鼓励集中收集符合国家低汞或无汞要求的废弃一次性电池。

因此,中国的《固体废物污染防治法》不再将符合国家低汞或无汞标准的干电池列为危险废物。目前,我国一次性干电池基本实现了低汞含量,并向无汞方向发展,垃圾分散处理不会对环境造成威胁。

应该做的更多是消除生产水龙头的污染,即实现无汞因为回收一次性电池的成本很高,没有经济杠杆来刺激企业回收一次性电池,这是非常困难的。需要回收的是那些会造成严重环境污染的可充电电池和铅酸电池。

有关资料表明,虽然1997年我国原轻工总会、原国家经贸委等九部委联合发出《关于限制电池汞含量的规定》,规定中指出:自2001年1月1日起,禁止在国内生产各类汞含量大于电池重量0.025%的电池;自2002年1月1日起,禁止在国内市场经销汞含量大于电池重量0.025%的电池;

自2005年1月1日起,禁止在国内生产汞含量大于电池重量0.0001%的碱性电池;自2006年1月1日起,禁止在国内市场经销汞含量大于电池重量0.0001%的碱性锌锰电池。

扩展资料:

废电池的危害

(1)锌锰电池锌锰干电池的危害,主要是其中所含的汞和酸、碱等电解质溶液在废弃后可能进入环境中所造成的危害。重金属汞能够引发中枢神经系统疾病,是日本“水俣病”的罪魁祸首。

(2)钮扣电池钮扣式锌银电池广泛地用于电子钟表、计算器、助听器等,是人们比较熟悉的电池品种。这类电池的危害也主要是由汞、镉和银造成的危害。据有关资料显示,一颗钮扣电池产生的有害物质能污染60万升水。

(3)锂电池,锂电池(Lithium battery)是指电化学体系中含有锂(包括金属锂、锂合金和锂离子、锂聚合物)的电池。包括一次电池和金属锂、锂离子二次电池。

因其具有性价比高、储存寿命长、工作温度范围宽等优点,被应用于手表、照相机、计算器、后备电源、心脏起搏器、安全报警器等。这类电池危害相对较小,对其回收利用,主要是回收有用成分金属锂。

(4)碱性蓄电池碱性蓄电池有锌银、镉镍、铁镍、镍氢等系列电池。镉镍蓄电池是目前使用范围最广的电池系列,也是环境污染问题所重点关注的一种电池,镉是毒性很大的物质。

具有致癌性,而镍也同样具有致癌性,对水生物有明显的危害性。据美国EPA调查,废弃镉镍电池的镉占城市固体垃圾中镉总量的75%。

(5)铅酸蓄电池铅酸蓄电池是目前世界上产量最大、用途最广的一种电池。销售额占全球电池销售额的30%以上。我国铅酸蓄电池年产量近3000万kWh。这类电池的污染主要是重金属铅和电解质溶液的污染。铅能够引起神经系统的神经衰弱、手足麻木,消化系统的消化不良,血液中毒和肾损伤等症状。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废旧电池回收利用

三、国外公益性地质调查资料社会化服务综述

此文系作者和吴强(中国国土资源经济研究陆军,副研究员)合作。原载《世界有色金属》2007年第3期

国外公益性地质调查工作基本是法定的,有关机构为社会提供地质调查成果也是法定的义务,而且要服务到位,得到社会公众的认可。当然,这些服务并不完全都是免费的,有些运行融入了商业化运作机制。因此,有关这方面的服务无论内容、方式,还是效果,均有满足社会需要这只看不见、却能感知到的无形之手在起作用。下面准备就此分6个部分作一介绍。

1公益性前提下的商业化服务

西方发达国家一般制定有信息公开法,明确了政府信息、公益性信息必须公开,社会大众有了解、获取此类信息的权利。由于这些国家市场经济体制比较完善,哪怕像地质调查成果社会化服务这样公益性较强的事业也不同程度地融入了商业性服务机制。在公益性前提下开展商业化服务的具体表现就是实行收费制度。

关于公益性信息产品收费问题,很多国家在其行政法规中均有相应规定。总体原则是:提供公共领域的有关信息不得以盈利为目的,既可以是免费的,也可以是收费的,但即使收费也以不盈利为底线;提供商业领域的有关信息可以收费,也可以免费,但均以盈利为目的。这里选择日本、美国和欧盟的一些信息收费制度进行比较,如表1所示。

表1国外信息产品收费制度比较

就地质调查成果资料而言,除最基础的地质资料可以通过网络免费下载外,大部分地质资料都将收取高低不同的费用,几个国家相比而言,美国收取的费用最低,美国的免费资源也是最多的,几乎可以满足用户需求的65%。在服务收费方面,国外把对地质调查成果资料的服务费叫作成本回收,但其目的并不是真正为了收回成本,更不是为了盈利,而是为了更好地提供社会化服务,促使公共资源得到更公平的利用。因此,通过收取一定的费用,引入更加商业化的机制有利于尽可能地改善服务质量,减少对免费服务的不合理要求,促进政府财政资源的公平使用。美国成本回收约占支出的2%,加拿大约占13%,澳大利亚约占30%。没有查到英国回收成本的准确比例,但英国地质资料的收费体系却最详细,也最复杂。

英国数字地质图数据的使用采用许可证形式,用户要使用这些数据必须购买许可证,许可证不独占,也不能转让。许可证价格与地质图比例尺大小、所需面积及所需购买的年限直接相关,在2003~2004年度,不同比例尺与许可证费用的关系,如表2所示。

表2英国不同比例尺数字地图数据与许可证费用的关系

从表2可以看出,比例尺越大,费用越高,而且不同费用标准间差距很大。英国许可证费用不仅与比例尺相关,还与用户所需使用年限相关。第一年许可证费用包括数据准备费用(Data Preparation Charge,DPC)、数据使用费用(Data Usage Charge,DUC)和许可证管理费用(Licence Administration Charge,LAC)。第二年继续使用费用包括数据使用费用和许可证管理费用。数据准备费用在£150~350之间,许可证管理费用是£150。应当注意,许可证费用中的数据准备费用是标准数据的准备费用,如用户需要对GIS图幅进行裁剪,还需要另加数据准备费用。英国数字地图数据许可证费用与比例尺大小、面积、使用年限的关系,如表所示。

表3英国数字地图数据许可证费用

表3中包括数据准备费用(DPC)£150和许可证管理费用(LAC)£150。以上许可证费用仅是单个用户(Seat/user/PC/workstation)使用,若是多用户(Seats/users/PCs/workstations)使用,数据使用费(DUC)将随着用户数的增加而增加,如2~5个用户,将是2倍的DUC,6~10个用户,将是3倍的DUC等。

2公益性服务内容丰富、形式多样

公益性地质资料服务包括三层意思:一是,服务内容广泛,这些国家提供的地质资料服务几乎涉及到了整个地质资料领域,如区域地质调查、地球化学、地球物理、水文地质、地质灾害、矿产资源、水资源、能源、环境、地质科学知识等等。从服务内容的深度来说,还可提供大比例尺的图件,有的图件比例尺甚至达到1:10000。二是,服务形式多样,这些国家提供的公益性地质资料,有的可以通过网络下载,有的可以到指定的商店购买,还有的可以通过电话、E-mail、传真等方式订购。此外,还有一些信息将通过期刊、年度报告等形式向公众提供服务。三是,服务以电子格式提供,且载体丰富。电子成果格式包括ASCII文件、PDF格式文件、Bentley微软工作站格式(.DGN)、ARC/INFO输出格式(.EOO)、Arc/View图形格式(.SHP)、Map Info交换格式(.MIF/.MID)、Map Info格式(.TAB)、小波压缩格式(.ECW)、标签图像文件格式TIFF(包括压缩的和没有压缩的)等,成果载体有纸介质、塑料介质、光盘、磁盘等。

3多部门联合提供服务

随着地学服务领域的不断扩大,地球科学与天体探索的结合,使得地学知识、地质资料的社会化服务正在突破地质调查局的界限,逐渐扩展到了其他政府部门、事业单位和商业机构。也就是说,这方面服务正在朝多部门联合运作方向发展,即使同一部门或单位提供的服务,根据专题内容的不同,也可由不同的小组负责。例如,加拿大地质调查局的地质产品虽然可以在各销售网络都可购买,但如果用户为了更深入地了解产品的性能,还可以很方便地直接与产品生产者和制造者联系,取得第一手资料。美国正在开展的空间数据一站式服务项目,更是多部门联合提供地质资料社会化服务的典范。目前加入该项目的政府职能部门已达19个,这些部门通过合作提供统一的服务,以改善公众和政府利用地质空间数据的能力,同时也支持商业性服务。

4服务的信息化程度较高

多数国家地质资料的社会化服务都有统一的门户网站,通过这些门户网站,用户可以进行成果目录和元数据的查询。一些国家的相关产品搜索系统相当完善,在查询时可以使用通配符,在多关键词的查询中可以选择逻辑关系(与、非、或)。还有一些国家采用了图文并茂的查询方式,不仅可以通过关键词查询,还可以在地图上直接查找,如美国地质调查局采用了Web GIS技术,用户既可以通过浏览器直接浏览地图,也可以在地图上进行搜索。除完善的查询系统外,大部分国家的门户网站都有主题列表,一些国家按专业性质列表,一些国家按照字母顺序列表,还有一些国家则按两种形式列表,这样可以方便用户查询,直接在列表中查询到自己感兴趣的主题。

网络是用户获取产品的重要途径。通过网络,用户既可以免费下载部分产品,也可以通过网络订单或E-mail订购所需要的产品。例如,通过网络加拿大用户可以获取29%的数据,美国用户可以获取27%的数据,澳大利亚用户可以获取8.5%的数据。值得一提的是,这些国家大多是多部门联合提供社会化服务,在门户网站上查找的地质成果产品可能属于不同部门,但这并不影响不同部门通过门户网站为用户提供服务。

随着数字制图技术的开发与应用,特别是3S、5S等空间数据集成技术的发展,地质资料得到了更为广泛的应用。20世纪70年代数字地图技术进入实用阶段,80年代美国、德国、加拿大、英国、法国、荷兰、澳大利亚等国开始生产地学图件。GIS(地理信息系统)及之后开发出的相关技术在地学领域的应用,进一步拓宽了地质资料社会化服务的内容和范围。地理信息系统是地理学与计算机技术相结合的产物,20世纪60~70年代主要是用计算机技术处理与地理坐标相关的问题,解决环境资源管理规划问题,如世界上第一个GIS(加拿大地理信息系统——CGIS),就是加拿大为处理土地调查获得的大量数据而建立的。目前,GIS为公众提供地理信息服务的途径主要有三种:①提供以电子地图为典型的GIS产品(包括数据与软件);②通过互联网向公众提供GIS服务;③采用触摸屏的方式在公共场所向公众提供GIS服务。

5重视地质科普知识服务

国外一些国家十分重视地质科普知识的服务,通过普及地质科学知识来提高公众对地质事业的关心和认识,进而促进地质事业的发展。在网络上,加拿大地质科普知识服务主要采用三种形式:一是地质专家答疑(Ask-a-geologist)。凡对加拿大地球科学感兴趣或想了解这些知识的人,可以向加拿大地质调查局的专家们提出相关问题,请求他们的回答。询问者只需在问题框中填写想要请教的问题及自己的电子邮件地址,加拿大地质调查局的专家们就会通过电子邮件将结果返回给询问者。二是通过加拿大地质调查局教育站点,向公众普及地质科学知识。内容包括加拿大景观和地形(简单的说明)、加拿大气候变化海报、继承加拿大地球科学传统、加拿大地震、地磁——北磁极、地磁——磁偏角、城市地质、加拿大山崩、雪崩、沙格奈河洪灾等等。三是提供地质科普知识材料。这是加拿大地质调查局为提高公众对地球科学的认识,特意为学生和对科学研究感兴趣的人制作的地质科普材料,而且还有很多视频材料。内容主要有地球科学家、加拿大地震、加拿大地质调查的过去和现在、加拿大与大西洋矿产资源、地球科学制图方法等等,这些视频材料可以从加拿大地球科学信息中心短期借用。

英国地质调查局也通过网络向公众提供地质知识普及教育,内容包括:地图制作、常见地质问题、地质年代表、地质概况、岩石、英国地质科学文档、火山、化石、科学和社会、地震、地质旅游指南、主要地质事件等等。另外,英国地质科普教育的另一个特点是通俗化,即采用图文并茂的形式,便于社会公众接受。例如,在介绍砷对地下水的污染时,就列举了孟加拉国砷污染地下水的典型事例,并展示了一些现场照片。

6重视社会化服务的配套工作

为推动地质资料社会化服务,国外还非常注重社会化服务的各项配套工作,如美国在这方面就做的十分成功。

(1)重视社会需求,大力宣传地质调查资料。美国地质调查局(USGS)重视社会对地质工作的需求,主动促进地质成果社会化服务。如:设立专门联络机构与政府部门、国会、联邦专业委员会、企业和社会公众建立长期稳定的联系,及时了解社会对地质工作的需求;通过公开发行报刊、电视及召开成果发布会等多种形式,大力宣传普及地质科学和相关信息成果。

(2)重视队伍建设,使地质调查资料的社会化服务得以长期延续。公益性地质工作的区域性和专业性很强,需要有一支具有较强专业知识、丰富工作经验和大量资料积累,且人员相对稳定的专业队伍来完成相关任务和保障成果的质量。美国的公益性地质工作之所以能够在国内外发挥重要作用,得益于USGS有一支高素质且相对稳定的专业队伍。该局能够根据形势的发展变化,科学制定人力资源战略,注重人才队伍的培养和接替,并能及时调整队伍的专业结构。在吸引人才方面,USGS还采用了设立国家研究基金,在全国招聘地质、生物、地下水等专业博士后到该局工作等方式。

参考资料:镍钴分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