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高压浸出 搅拌浸出 数字孪生 湿法冶金 溶剂萃取
锂矿加工 2024-09-30 18:26:43

化学废料的处理方法(初中化学回收金属方案教案)

一、化学...上海科技教育出版社 贵州科学技术出版社)教案

1

主题一

我爱我家

教学目标:

1、废料法初通过调查,理方访问,中化了解家庭成员的收金属方情况,体会长辈对家庭的案教案热爱和为维护家庭所付出的辛苦。

2、化学尝试设计、废料法初布置房间,理方初步培养测量、中化规划、收金属方设计能力,案教案通红司感受参与家庭活动的化学乐趣。

3、废料法初细心观察生活,理方积极动脑,进行小发明和小创造,锻炼动手能力。 4、增进热爱家庭和家人的情感,增强营造和谐欢乐的家庭氛围的愿望。教学重难点:

1、了解家庭成员的情况,体会长辈对家庭的热爱和为维护家庭所付出的辛苦。 2、尝试设计、布置房间,初步培养测量、规划、设计能力,通红司感受参与家庭活动的乐趣。

教具准备:挂图、照片、家庭房间图。教学过程:

活动一家人档案册

家人档案册

生1:10岁生日时,我看到了爸爸妈妈为我保存的从出生到现在的成长记录。生2:我家里也有,我想模仿着做一本《家人档案册》,为家里的每个人建立一份档案。 1、确定内容。

师:召集你们的家人开一次讨论会,征求他们的意见。出示意见单。

师:请小组讨论一下,该确定什么内容?师:怎样获得所需要的信息呢?学生讨论收集信息的方法。 2、回忆家庭生活。

九月开学季,老师你们准备好了吗?幼教开学准备小学教师教案小学教师工作计划初中教师教案初中教师工作计划

学生发言。

3、了解家人和自己。学生发言。

师:对一些没法观察到的事,你准备怎么办?学生回答。 4、制作档案册。

师:你准备怎样制作档案册呢?

生1:我根据家人的不同性格,为他们画特色像。生2:我为《家人档案册》设计了封面。 5、填写第7页的学习单。

活动二布置我们的家

师:新年你们有没有购买什么新的家庭摆设品呢?生1:有,我家新买了餐桌。生2:我家新买了一套家具。

师:好呀,那每位同学可以重新布置一下房间,让自己的家更舒适。 1、看看问问。

师:每位同学先对自己的家进行实地考察,记录下感到不满意和认为不错的地方。师:还要询问一下你的父母亲对现在的布置有什么看法。学生发言。

2、我的布置计划。

师:你准备怎样布置?说说你的计划,可以画出你的布置。学生发言,展示简易的布置图。

师:你的父母亲对你的布置计划有什么意见?学生发言。 3、量量画画。

师:和家人仔细测量一下家具、房间等的大小,并记录在书本第10页的表格上。学生反馈。展示布置图。

4、动手布置。

师:请你制定一下布置的动手计划,确定每个人的任务。学生相互讨论,反馈。 5、填写第11页的学习单。

活动三家庭生活小帮手

家庭生活小帮手

生1:隔壁的小淘发明了放火安全蚊香盒,可以防止蚊香不小心被踢倒烧坏地板。生2:那我能为家里解决点什么问题呢? 1、发现问题。

师:家人在生活中会遇到哪些不方便?学生发言。

师:你想解决什么问题?学生发言。 2、找原因。

师:衣架容易被风吹走,怎么办?

师:我们先来找找原因,可以通过观察、实验、分析物品特点等方法,找出问题产生的原因。

学生小组讨论,全班汇报。 3、设计与制作。

师:针对问题产生的原因,怎么办?学生小组讨论,发言。 4、介绍自己的发明。

师:请你来说说小组的发明,并填写书本第14页的说明书。学生发言,填写说明书。 5、填写第15页的学习单。

主题二

关注身边的垃圾

教学目标:

1、认识到产生过多的垃圾会带来危害。

2、培养探究兴趣,锻炼个人探究能力,掌握查找资料、做调查等探究方法。 3、培养热爱环境、保护环境的意识,自觉减少垃圾产生的数量,从而减少自然资源的耗费,促进自然资源的合理利用。

4、增强团队精神和合作意识,能与同伴友好协作,开展活动。教学重难点:

1、认识到产生过多的垃圾会带来危害。

2、培养热爱环境、保护环境的意识,自觉减少垃圾产生的数量,从而减少自然资源的耗费,促进自然资源的合理利用。教具准备:挂图。教学过程:

活动一侦察家庭垃圾

生:每天出门时,我都要帮妈妈扔重重的垃圾袋。垃圾袋里究竟有什么?让我做一次小侦探,来查查看。 1、明确侦察目的。

师:谁来说说这次侦察的目的是什么?学生发言。

2、制定侦察计划。

师:制定一下你的侦察计划。填写书本第21页的垃圾侦察计划。 3、开展侦察行动。

生1:家里人很支持我。大家看这是我家一周垃圾情况表。

5

生2:我还发现了家人丢垃圾的一些坏习惯。 4、我的呼吁。

师:看到这些,你们有什么想对家人说的话吗?学生发言。

5、填写第23页的学习单。

活动二校园分类垃圾箱

生1:我在公园里看到一棵垃圾回收树,可以分类投放垃圾。

生2:要是学校里也有这样的分类垃圾箱,大家就不会把废电池、饮料罐随便乱丢了。

1、调查校园垃圾箱。

师:让我们一起来调查一下校园里的垃圾箱。写好调查记录。 2、分析校园垃圾。

师:整理调查记录后,你们有身发现?学生发言。

3、确定垃圾箱的设计思路。师:分类垃圾箱你们准备怎么设计?师:设计几个箱体?什么形状?多大?学生小组讨论后发言。 4、完成设计图。

小组分组画分类垃圾箱的草图,全班展示。 5、填写第27页的学习单。

7

根据原有表格设计完善调查表

()同学家庭一周垃圾情况表时间:月日

垃圾名称数量

来源

垃圾分类

是否已分类可否再利用是否有毒害可否卖钱

这一周,我们家共产生了()千克垃圾(几袋)我还发现:数量最多的垃圾:占空间最大的垃圾:……遇到的问题:

学习,借鉴教师提供的调查报告

参考资料:家庭生活垃圾调查报告(一)

1生活垃圾的来源:

(1)厨房内:蔬菜瓜果的残渣、剩饭剩菜、食品包装袋;(2)客厅:老化家电、家具、金属垃圾;(3)卧室:纸屑、杂物、废旧电池;(4)卫生间:洗涤产生的污水。

2分类:玻璃类、纸类、金属类、塑料类、电池类,其他。 3垃圾数量、危害及处理一览表

8

种类数量现处理方式危害

玻璃类(如酒瓶、饮料瓶、碎玻璃)

一星期大概10

个瓶子,一个月

两袋

扔入小区的分类垃

圾桶内,由保洁人员运回处理站进行回

收再利用

随意丢弃会造成人身

伤害以及环境污染,也

会造成资源浪费纸类(较多)一天一袋丢入小区垃圾桶

造成环境污染,给人视

觉反感

金属类(破旧家具、

钢铁品)一个月一两袋由专门收废钢铁品

的人员收走,到垃圾

站再由钢铁厂回收

浪费原料,污染环境且

造成城市垃圾堆积

塑料类(一次性饭盒、塑料袋、塑制

品)

每天一袋(数量较多)

由收垃圾人员收走后进行焚烧和掩埋

对环境污染较大,易造

成“白色污染”

电池类等化学制品

一星期一袋

由专业人员进行化学销毁和专门处理

重金属严重污染环境,影响人们身体健康其它(蔬菜果皮……)每天有一两袋(数量最多)

收垃圾人员清理,到垃圾站销毁

污染环境,腐烂变质的食物会影响人们身体

健康

设想在家庭中调查时可能遇到的困难

A:父母不同意调查 B:垃圾不能及时准确统计 C:......

【设计这一环节的目的是引导孩子们积极面对随时可能在活动中遇到的困难,做

到心中有数,养成为活动做预案的习惯!】

主题三

欢乐卡通地带

教学目标:

1、尝试揣摩、分析喜欢的卡通形象外形和性格特点,进行模仿、演绎。 2、充分感受生活,进行艺术创想,展示自己对卡通的热爱,感受动手设计卡通人物的乐趣。

3、能针对所要解决的问题进行资料收集、分析和思考,增强问题解决能力和决策能力。

4、尝试开展实地调查活动,学会做好调查记录。教学重难点:

1、尝试揣摩、分析喜欢的卡通形象外形和性格特点,进行模仿、演绎。 2、充分感受生活,进行艺术创想,展示自己对卡通的热爱,感受动手设计卡通人物的乐趣。

教具准备:挂图、卡通图书、画笔、颜料、纸。教学过程:

活动一猜猜我是谁

生1:下周的卡通明星模仿赛上,要让同学们一下就能猜出我模仿的是谁。生2:别忘了,通过你的表演还要让大家认识这位卡通明星的一个特点呢! 1、选定要模仿的卡通人物。师:你想要模仿哪位卡通明星呢?学生发言。

2、分析卡通人物的特点。

师:多读读他的故事,对这位卡通明星有一个全面的了解。学生活动,了解他的外表特点以及言行特点。 3、表演前的准备。

师:每位同学做好表演前的准备。学生活动,熟记情节,练习表演。 4、登台亮相。

开展模仿比赛。

5、填写第39页的学习单。

活动二卡通形象横空出世

师:我们为自己的小队取一个好名称,并为小队设计一个卡通形象。 1、学一学。

师:研究一下卡通形象有哪些特点?学生发言。 2、想造型。

师:什么样的卡通形象最符合我你们小队的特点?小队讨论,拟定自己的造型。 3、画一画。

小队活动,分工合作画卡通形象。 4、填写第43页的学习单。

活动三卡通产品哆来咪

生1:我发现许多同学的文具盒、水壶上都有可爱的卡通。生2:是啊,哪里还能找到各种卡通形象呢? 1、讨论去哪里调查。

师:小组讨论一下,自己曾在哪里见到过卡通?小组讨论,发言。

分成小队到不同的地方调查。 2、开展调查行动。

每个小队制定各自的调查计划,分头进行调查。 3、整理调查结果。

小组同学对收集到的资料进行整理。 4、作总结。

每组派同学发言,总结自己组上的调查结果。 5、填写第47页的学习单。

主题四

漫游石头王国

教学目标:

1、认识各种各样的石头,能说出它们的名称、特点,并进行合理的创意设计。 2、通过访谈、查资料、观察等方式,了解各种石头的作用。 3、综合考虑多方面因素,完成校园设施设计。 4、培养整理资料、口头表达和组织能力。教学重难点:

1、认识各种各样的石头,能说出它们的名称、特点,并进行合理的创意设计。 2、通过访谈、查资料、观察等方式,了解各种石头的作用。教具准备:挂图、各种各样的石头。教学过程:

活动一玩石头

师:我们班要举办一次石艺展,希望大家能发挥想象力,创作出特别的作品。 1、找石头。

师:到哪里可以找到各种各样的石头呢?学生发言。 2、想创意。

师:将自己找到的石头进行不同的拼摆和组合,找出最有创意的设计。学生说说自己的创意。 3、动手做。动手制作。 4、展示。

让学生在班级里展示自己的作品。 5、填写第55页的学习单。

活动二健康护航员——卵石路

师:听说常走卵石路有助健康,不如在学校设计一条卵石路,大家就能多一个健身项目啦!

1、了解如何铺卵石路。师:该怎样铺卵石路呢?

学生发言,通过各种途径找到答案。 2、考察学校。

师:学校的卵石路铺在哪儿好呢?学生讨论。 3、拿出设计。

师:小组讨论一下卵石路的设计图。

学生在小组中反复讨论和修改,展示各自的卵石路设计图。 4、提交方案。

师:在提交方案时,你们应该写出要让学校接受你们的想法的理由。学生发言。

5、填写第59页的学习单。

活动三成果交流会

师:真快,“漫游石头王国”主题探究活动要结束了,马上要开成果交流会了,你们准备好了吗? 1、想想交流什么。师:你们想交流什么?学生分组讨论。 2、分工与合作。

师:小组分工合作,准备各自的成果交流,请组长做好安排。 3、交流汇报。

班级开展成果交流会,小组派代表汇报。 4、填写第63页的学习单。

开展模仿比赛。

5、填写第39页的学习单。

活动二卡通形象横空出世

师:我们为自己的小队取一个好名称,并为小队设计一个卡通形象。 1、学一学。

师:研究一下卡通形象有哪些特点?学生发言。 2、想造型。

师:什么样的卡通形象最符合我你们小队的特点?小队讨论,拟定自己的造型。 3、画一画。

小队活动,分工合作画卡通形象。 4、填写第43页的学习单。

活动三卡通产品哆来咪

生1:我发现许多同学的文具盒、水壶上都有可爱的卡通。生2:是啊,哪里还能找到各种卡通形象呢? 1、讨论去哪里调查。

师:小组讨论一下,自己曾在哪里见到过卡通?小组讨论,发言。

分成小队到不同的地方调查。 2、开展调查行动。

每个小队制定各自的调查计划,分头进行调查。 3、整理调查结果。

小组同学对收集到的资料进行整理。 4、作总结。

每组派同学发言,总结自己组上的调查结果。 5、填写第47页的学习单。

主题四

漫游石头王国

教学目标:

1、认识各种各样的石头,能说出它们的名称、特点,并进行合理的创意设计。 2、通过访谈、查资料、观察等方式,了解各种石头的作用。 3、综合考虑多方面因素,完成校园设施设计。 4、培养整理资料、口头表达和组织能力。教学重难点:

1、认识各种各样的石头,能说出它们的名称、特点,并进行合理的创意设计。 2、通过访谈、查资料、观察等方式,了解各种石头的作用。教具准备:挂图、各种各样的石头。教学过程:

活动一玩石头

师:我们班要举办一次石艺展,希望大家能发挥想象力,创作出特别的作品。 1、找石头。

师:到哪里可以找到各种各样的石头呢?学生发言。 2、想创意。

师:将自己找到的石头进行不同的拼摆和组合,找出最有创意的设计。学生说说自己的创意。 3、动手做。动手制作。 4、展示。

让学生在班级里展示自己的作品。 5、填写第55页的学习单。

活动二健康护航员——卵石路

师:听说常走卵石路有助健康,不如在学校设计一条卵石路,大家就能多一个健身项目啦!

1、了解如何铺卵石路。师:该怎样铺卵石路呢?

学生发言,通过各种途径找到答案。 2、考察学校。

师:学校的卵石路铺在哪儿好呢?学生讨论。 3、拿出设计。

师:小组讨论一下卵石路的设计图。

学生在小组中反复讨论和修改,展示各自的卵石路设计图。 4、提交方案。

师:在提交方案时,你们应该写出要让学校接受你们的想法的理由。学生发言。

5、填写第59页的学习单。

活动三成果交流会

师:真快,“漫游石头王国”主题探究活动要结束了,马上要开成果交流会了,你们准备好了吗? 1、想想交流什么。师:你们想交流什么?学生分组讨论。 2、分工与合作。

师:小组分工合作,准备各自的成果交流,请组长做好安排。 3、交流汇报。

班级开展成果交流会,小组派代表汇报。 4、填写第63页的学习单。

生2:我也很奇怪,不知道它们有什么生存法宝,我们去找找这方面的资料吧! 1、说说找找。

师:沙漠里有什么动物?它们有什么特别的生存本领?学生查找资料,汇报。 2、整理资料。

对找到的资料进行整理。 3、作总结。

对资料进行总结,制作成表格。 4、填写第87页的学习单。

活动二在沙漠中怎样穿着更好

生1:沙漠里又干又热,为什么电视上沙漠居民们还穿着长衫长袍呢?生2:是呀,穿短衣短裤岂不更凉快?我们来模拟体验一回就知道了。 1、初步了解。

师:沙漠中人们的穿着有什么特点?学生发言。

2、我们的体验计划。

学生制定体验计划,填写书第89页的表格。 3、亲身体验。学生亲身体验活动。 4、查查原因。

师:你能说说是什么原因吗?学生发言。

5、填写第91页的学习单。

活动三土地沙漠化

生1:我过国是世界上沙漠化灾害最严重的国家之一,可是还有很多人没有意识到这个问题的严重性。

生2:6月17日是“世界防治荒漠化和干旱日”,我们做些科普小报发给同学们,做一次环保宣传吧! 1、确定小报的内容。

师:小报要包括哪些方面的内容呢?学生发言。

2、采集相关素材。让学生收集相关的资料。 3、学一学。

师:大家看看从常见的小报中我们可以学到怎样出小报。学生发言。 4、制作小报。学生制作小报活动。

5、填写第95页的学习单。

主题七

家庭生活中的清洁用品

教学目标:

1、通过对家用清洁用品的调查,初步了解常用家庭清洁用品的种类和用途。 2、通过对比实验,发现更有效利用洗衣粉清洁衣物的方法和步骤,树立认真、仔细的科学态度,提高发现问题的能力和解释、运用探究成果的能力。

3、通过对超市、商店、顾客等过方面的调查,了解和宣传家乡企业生产的优质清洁用品,提高调查和分析能力,产生关爱他人、关爱社会、热爱家乡的情感。 4、增强与同伴、家人、外界的交流,同时与同伴分享信息,感受合作与交流的快乐。教学重难点:

1、通过对家用清洁用品的调查,初步了解常用家庭清洁用品的种类和用途。 2、通过对比实验,发现更有效利用洗衣粉清洁衣物的方法和步骤,树立认真、仔细的科学态度,提高发现问题的能力和解释、运用探究成果的能力。教具准备:挂图。教学过程:

活动一家用清洁用品大搜索

师:你们家里到底有哪些清洁用品呢?它们有什么不一样吗?让我们来当一次侦察兵吧!

1、制定观察计划。

师:先来制定一下观察计划。学生小组讨论,制定观察计划。 2、观察和记录。

学生开展活动,做好观察和记录。 3、分类整理。

对小组的记录进行分类和整理。小组活动。

填写书第102页的表格。 4、填写第103页的学习单。

活动二怎样洗得更干净

生1:我看见妈妈有时候用温水洗衣服,不知道是不是因为这样会洗得更干净?生2:我还发现家人在洗衣服前会浸泡一会儿,到底有哪些方法可以把衣服洗得更干净呢?

1、设计小实验。

师:到底有哪些方法可以把衣服洗得更干净呢?我们一起来动手做实验吧!师:应该如何进行实验呢?需要做哪些准备?学生小组讨论,制定出实验方案。

2、展开实验。小组展开实验活动。

3、交流实验结果。学生交流实验结果。师:你们有什么结论?学生发言。

4、填写第107页的学习单。

活动三宣传家乡生产的清洁用品。

生1:商店里的清洁用品种类好多啊,有一些还是家乡的企业生产的呢!生2:是吗?不如我们选择其中一种,向大家作宣传,让更多的人了解家乡企业生产的产品。

1、小调查。

师:小组做调查,看看商店里有哪些清洁用品是家乡企业生产的?学生活动后汇报。

2、确定要宣传的产品。

师:你们准备选择哪种清洁用品进行宣传?有什么准备工作?学生发言,对其进行深入的了解。

3、拟定宣传计划。师:如何进行宣传,让更多的人认识和使用家乡生产的这种清洁用品?学生发言,制定宣传计划。

4、表演与交流。让小组同学在班级交流会上,轮流对本组所选择的家乡清洁用品进行宣传。

5、填写第111页的学习单

二、初三下册化学教案

初三下册化学教案5篇

作为一名化学教学工作者,时常要开展教案准备工作,教案是备课向课堂教学转化的关节点。下面是我给大家整理的初三下册化学教案,欢迎大家查阅。

初三下册化学教案篇1

《金属资源的利用和保护》教案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知道一些常见金属如铁、铝、铜等的矿物,了解从铁矿石中将铁还原出来的方法。

(2)会根据化学方程式对含有某些杂质的反应物或生成物进行有关计算。

(3)了解金属锈蚀的条件以及防止金属锈蚀的简单方法。

(4)知道废旧金属对环境的污染,认识回收利用废旧金属等金属资源保护的重要性。

过程与方法:

(1)通过观察、实验、阅读资料、联系实际等方法获取信息。

(2)运用比较、分析、联想、分类等方法对所获取的信息进行加工。

(3)能主动与他人进行交流与讨论,逐步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和学习方法。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增强对生活和自然界中化学现象的好奇心和探究欲。

(2)关注与化学有关的社会问题,初步形成主动参与社会决策的意识。

(3)逐步树立珍惜资源、爱护环境、合理使用化学物质的观念。

(4)树立为社会的进步而学习化学的志向。

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

(1)铁的冶炼。

(2)有关化学方程式计算中的杂质问题计算。

(3)铁锈蚀的条件及其防护。

(4)合理利用金属资源的意识。

教学难点:

(1)对铁锈蚀条件及其防护措施的初步探究。

(2)有关化学方程式计算中的杂质问题计算。

教学工具

实验用具:Fe2O3、石灰水、贮有CO的贮气瓶、磁铁、铁架台、酒精喷灯、酒精灯、试管、直玻璃管、橡胶塞、导管、火柴。

教学过程

引言

由前面的学习我们知道,金属是一类重要的材料,人类的生活和生产都离不开金属。由于地球上的金属资源是有限的,故我们需对其进行合理的利用和有效的保护。

一、金属资源概况

[讲解]地球上的金属资源广泛地存在于地壳和浩瀚的海洋中,除少数很不活泼的金属如金、银等有单质形式存在外,其余都以化合物形式存在。以化合物形式存在的金属在自然界中以矿物形式存在。含有矿物的岩石称为矿石。工业上就是从矿石中来提炼金属的。

[请学生观看课本图8—16、8—17、8—18等有关金属资源的图片。或展示矿石样本或放录像]

[过渡]不同种类的金属在地壳中的含量并不相同。它们在地壳中呈怎样的分布趋势呢?

请大家看课本P15“金属元素在地壳中的含量”的资料。

[问]人类目前普遍使用的金属有哪些?

[答]铁、铝、铜等。

[追问]这是否和它们在地壳中的含量有一定的关系呢?

[生]肯定有!因为铝、铁在地壳中的含量是所有金属中最多的。

[疑惑]铜的百分含量远小于铁和铝,为什么也普遍使用于我们的日常生活和工农业生产呢?

[可让学生讨论、各抒己见]

[总结]这主要与铜的性质和铜的提炼成本有关。

[追问]那么,自然界含铁、铝、铜的矿石主要有哪些呢?它们的主要成分是什么?

[生]含铁的矿石主要有赤铁矿(主要成分是Fe2O3)、黄铁矿(主要成分是FeS2)、菱铁矿(主要成分是FeCO3);含铝的矿石主要是铝土矿(主要成分是Al2O3);含铜的矿石主要是黄铜矿(主要成分是CuFeS2)和辉铜矿(主要成分是Cu2S)。

[承接]我国的金属矿物分布怎么样?

[引导学生看课本有关内容]

答案:矿物种类齐全,矿物储量丰富,其中钨、钼、钛、锑等储量居世界前列,铜、铝、锰等储量在世界上占有重要地位。

[补充]虽说我国矿物种类比较齐全、矿物储量比较丰富,但由于多种因素的影响,我国主

要矿产品进口量呈逐年上升趋势。随着我国经济高速发展,对矿产资源需求增长很快,主要矿产资源短缺的态势日益明显。如果地质勘探无重大突破,21世纪初,我国矿产资源将出现全面紧缺的局面。

[过渡]现在,人类每年都要向地壳和海洋索取大量的金属矿物资源,以提取数以吨计的金属。其中,提取量的是铁。把金属矿物变成金属的过程,叫做金属的冶炼。炼铁的过程称之为铁的冶炼。下面,我们就来学习有关铁的冶炼的知识。

二、铁的冶炼

[介绍]早在春秋战国时期,我国就开始生产和使用铁器,从公元1世纪起,铁便成了一种最主要的金属材料。

[引导学生观看图8—19(我国古代炼铁图)]

[讲解]钢的主要成分就是铁。钢和铁有着非常广泛和重要的应用,它们在某种程度上代表了一个国家工业发展的水平。新中国成立后,我国的钢铁工业得到了飞速的发展。1949年,我国的钢产量只有15.8万吨,居世界第26位;1996年,我国的钢产量首次突破1亿吨,居世界前茅。

[引导学生观看图8—20(上海宝山钢铁公司炼铁高炉)和图8—21(为纪念1996年中国钢产量突破1亿吨而发行的邮票)]

[介绍]我国辽宁鞍山、湖北大冶、四川攀枝花等地都有大型铁矿。

[过渡]铁矿石是怎样炼成铁的呢?现以赤铁矿的主要成分Fe2O3为例,来学习研究如何实现铁的冶炼。

[启发]比较Fe2O3与Fe的组成差异,设想用什么方法或试剂去完成铁的冶炼。

[学生讨论]Fe2O3与Fe在组成上只相差一种元素,即氧元素。要使Fe2O3变为铁关键是使Fe2O3失去“O”。可能的方案有:

1.加热使Fe2O3发生分解反应。

2.找寻一种物质使其主动夺去Fe2O3中的“O”。

[引导学生对以上方案评价]方案1要使Fe2O3分解,需较高的温度;又因为铁在高温下易与空气中的氧气反应,要使Fe2O3分解成功,还须在非空气氛围中进行,这样成本太高。方案2比较切实可行。但选用什么样的物质才能使Fe2O3失去“O”呢?

[教师引导]我们可以从以前接触过的一些物质中,寻找适合这种条件的物质。请大家回忆、思考并讨论。

[学生讨论]

[结论]Mg、H2、C、CO等都符合条件。

[教师总结]事实上,这些物质都可把Fe2O3中的“O”夺走。但考虑到经济效益等原因,我们一般选用C或CO。

[师]请大家写出以CO和Fe2O3为反应物冶铁的化学方程式。

冶炼原理

[学生板书]Fe2O3+3CO3CO2+2Fe

[教师引导]请大家利用自己的智慧,设计一个模拟铁的冶炼过程的化学实验,并能验证其生成产物。

[学生讨论]教师可引导学生从金属冶炼的一般条件、生成物的证明、尾气的处理等角度进行考虑。如根据经验学生可判断出金属冶炼的一般条件是高温;根据以前所学知识学生可想象到用澄清石灰水验证CO2;用磁铁验证铁的生成;CO有毒,尾气应处理等。

[演示实验8—3一氧化碳还原氧化铁的实验]

注意:

(1)实验前应先通CO把装置内空气排干净,然后再加热;反应完成后,须待试管内物质冷却后再停止通CO。

(2)反应完毕后,把得到的黑色粉末倒在白纸上观察,并试验它能不能被磁铁吸起,以判断反应中是否生成了铁。

[总结]上述实验是实验室模拟铁的冶炼过程,工业上铁的冶炼原理虽与上述实验相同,但其规模、条件、装置与此差异很大。

[介绍]把铁矿石冶炼成铁是一个复杂的过程。工业上炼铁时,把铁矿石和焦炭、石灰石一起加入高炉,在高温下,利用焦炭与氧气反应生成的一氧化碳把铁从铁矿石里还原出来。

[可投影展示如下图的炼铁高炉结构。另,若有条件,能播放工业生产中冶炼铁的录像,或参观钢铁厂]

[过渡]在冶铁的实际生产过程中,所用的原料或产物一般都含有杂质,故在计算用料和产量时就不可能不考虑杂质问题。

三、有关杂质问题的计算

[投影例题]用1000t含氧化铁80%的赤铁矿石,理论上可以炼出含铁96%的生铁多少吨?

[分析]本题是有关化学方程式的汁算,但化学方程式表示的是纯净物质之间的数量比,而不表示不纯物质之间的数量关系。故计算时须先进行换算。如果题目给出或要求算出不纯物质的质量,必须先换算成纯净物质的质量,或先计算出纯净物质质量再换算成不纯物质的质量。

[师]请大家根据以上分析,解答此题。

[学生活动]

[投影给出正确解法]如下:

解:1000t赤铁矿石中含氧化铁的质量为1000t×80%=800t。

[课堂练习]习题4

[对练习中出现的错误进行分析和纠正]

根据化学方程式进行计算时,要把含杂质物质的质量换算成纯物质的质量。

初三下册化学教案篇2

《水的组成》

一、说教材

1.教材分析

初中化学第三章“水氢”的内容可划分为两部分。第一部分为水和氢气,第二部分为原子结构知识的扩展。对于第一部分而言,教材第一节以水是人类宝贵的自然资源为题,讨论了水与工农业生产等的紧密关系,在学生了解了水污染产生的严重后果和防止水源污染的重要意义之后,就应该对水作进一步认识,但教材只讲了水的物理性质和水的组成,把水的化学性质分散到以后的其他章节中去,而把本节重点放在分析水的组成。教材的编排还注重了新旧知识的内在联系,本节是在学习了原子、分子、元素、单质、化合物等概念基础上编排的,因此,通过本节的学习,巩固和加深了这些知识。通过实验现象引出的氢气,又为学习氢气的性质作出铺垫。

2.教学目标

①知识目标:a、使学生了解水的物理性质;b、通过电解水的实验,使学生认识水是由氢、氧两种元素组成,了解水的化学式;c、通过本节学习,使学生进一步理解分子、原子等概念及相互关系,并可进一步理解化学变化的实质。

②能力目标:a、培养学生的观察探究能力;b、培养学生宏观和微观相结合的分析探究能力。

③德育目标:a、通过电解水的实验对学生进行物质无限可分性教育,培养实事求是的态度;b、通过观看有关水资源和水的污染的录像,增强环保意识。

3.教学重点、难点

①教学重点:电解水的实验和根据实验现象分析确定组成水的成分元素。

②教学难点:用分子、原子的知识解释电解水,即从宏观现象转向微观分析。

二、说教学

运用现代教学媒体,创设情境,为学生提供丰富、生动、直观的实验,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教学过程如下:

1.以问题导入新课,简洁明了在讲授新课前,通过计算机展示出两个联系实际的问题,然后进入新课。

2.归纳出水的物理性质展示一杯水,培养学生从观察中发现问题,学生结合教材探究出水的物理性质。

3.分析实验现象,探究水的组成,进行微观解释(这是本节课的重点和难点)课件展示出一组富有探究性的问题,引出水的组成这个重要知识点。因此,作好演示实验尤其关键(展示实验),书第48页,这是未改进的演示实验,实验效果不直观,效果不好;这是改进后的实验,使实验效果更清晰、更直观,更便于学生主动根据实验进行探究。学生通过实验探究出水的电解产物——氧气和氢气,然后学生根据化学反应前后元素的种类不变也很容易探究出水是由氢、氧两种元素组成,水属于化合物,重点知识得以解决。

(展示课件)分析了水的组成后,接着展示电解水的微观解释图片,将微观过程进行宏观模拟,从讨论中发现,问题得到解决,进一步理解化学变化的实质,难点也得以突破。

4.课堂练习巩固,达标检测。

5.观看录相:有关水资源及其污染。

三、说教法和学法

本节课坚持“教与学、知识与能力的辨证统一”和“使每个学生都得到充分发展”的原则,博采演示教学法、课件展示教学法、探究教学法等诸方法之长,努力做到教法、学法的组织,并体现以下特点:

1.培养学生观察、分析和解决问题的探究能力:重点改进了演示实验,利用实物投影将实验投在屏幕上,将实验加以放大,实验过程中的每一个环节包括实验装置、步骤、现象都展现在每一个学生眼前,使实验效果更清晰、更直观,让每个学生通过实验探究得出水是由氢、氧两种元素组成,突出了重点。

2.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和主观能动性,使学生充分发挥主体作用:通过课件展示出一组富有探究性的问题(如水是由哪些元素组成的?水属于哪类物质?水分子是由什么构成的?),给学生创造思维的良好环境,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引导学生通过观察实验、思考、分析,最后探究得出结论。自制电解水的微观解释图片,变抽象为具体,变静态为动态,将微观过程进行宏观模拟,化枯燥为生动,从而降低了学习难度,使教学难点得以顺利突破。学生也为其形式之新颖,从而产生乐学情绪,激发了他们以探究为特征的求知欲望。

3.加大教学密度:利用计算机多媒体技术做到高密度的学习知识,大信息量的优化处理,大大提高课堂效率。利用文字闪动,图象移动,颜色变换的手段,不仅容量更大,速度更快,效果也更好。为了增强学生对水的分布和水的污染的感性认识,课上选择一段“有关水资源和水污染”的录像,增强了学生的环保意识。

4.优化教学过程:计算机以其独特的功能创造良好的思维情景,培养探究能力,发展智力,教师、计算机、学生形成一个有机的组合。通过计算机不仅能学懂、学会、学活、学精,而且能促使学生乐学、善学、勤学、活学,师生共同进入教与学的自觉状态和状态,增加了课堂教学的活力,优化了课堂教学过程。

总之,我在设计本课教学程序时,力求符合探究学习的三个特征:(1)学习者由问题或设计任务出发;(2)学习者通过观察、假设、实验等探究活动提出自己的解释;(3)学习者通过表达和交流,检验或修正自己的解释

初三下册化学教案篇3

《酸和碱的中和反应》

教学目标

1.熟记pH和溶液酸碱度、酸碱性的关系;

2.会使用pH试纸测溶液的pH;

3.了解溶液的酸碱度在实际中有重要的意义。

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

用pH试纸检验溶液的酸碱性。

【教学难点】

区分溶液的酸碱性与酸碱度。

教学过程

学习指导一:溶液的酸碱度的表示法——pH。

【自主练习】

阅读书本61-62页的有关内容,完成下列问题:

1.溶液的酸碱性强弱程度,即溶液的酸碱度。指示剂只能检测溶液的酸碱性,而不能检测溶液的酸碱度。溶液的酸碱度常用pH来表示,pH的范围通常在0~14之间。

2.酸性溶液的pH<7;碱性溶液的ph>7;中性溶液的pH=7。

当pH<7时,ph越小,酸性越强;当ph>7时,pH越大,碱性越强。

【跟踪练习】

1.以小组为单位,在组与组之间展开竞赛,看谁能很快记住酸碱度与pH之间的关系。

2.某溶液的pH=3,则该溶液呈酸性。苹果汁的pH在2.9-3.3,在苹果汁中滴入石蕊试液,显示的颜色是红色。

3.下列各pH表示溶液酸性的是(D)

=14=7=1=0

4.将二氧化碳、氧化钙和氯化钠分别溶于水后,再滴入紫色石蕊试液。

(1)氧化钙溶于水所形成的溶液pH>7,滴入紫色石蕊试液显蓝色。

(2)二氧化碳溶于水所形成的溶液pH<7,滴入紫色石蕊试液显红色。

(3)氯化钠溶于水所形成的溶液pH=7,滴入紫色石蕊试液显紫色。

学习指导二:使用pH试纸

【自主练习】

阅读书本62-63页的有关内容,完成下列问题:

1.用pH试纸测定溶液的酸碱度时,只能精确到个位。

2.使用pH试纸测定溶液的酸碱度的方法?(简记:一放、二滴、三色、四照、五读)

【小组讨论】

1.测量溶液的酸碱度时,将pH试纸伸入待测溶液中会带来什么后果?

2.测量溶液的酸碱度时,将pH试纸润湿会带来什么后果?用润湿的pH试纸检测酸溶液或碱溶液的酸碱度时,pH会怎样变化?(用图表)

3.用pH试纸检验酸性或碱性气体时,pH试纸用蒸馏水润湿再用,还是使用干燥的pH试纸?

【教师点拨】

用pH试纸检验酸性或碱性气体时,这些气体不能使试纸显示不同的颜色,只有这些气体溶于水后,生成酸性物质或碱性物质才能使pH试纸变色,我们才能判断该气体是酸性或碱性气体。所以用pH试纸检验酸性或碱性气体时,pH试纸用蒸馏水润湿再用。

【跟踪练习】

有一食品包装说明书中注明防腐剂是苯甲酸,苯甲酸的酸性比醋酸强,下列对苯甲酸性质的推测中不合理的是(B)

A.苯甲酸溶液的pH小于7

B.相同浓度的苯甲酸溶液的pH比醋酸的pH大

C.苯甲酸溶液能使紫色石蕊试液变红

D.苯甲酸溶液不能使无色酚酞试液变色

学习指导三:了解溶液的酸碱度有重要的意义

【自主练习】

阅读书本63-64页的有关内容,完成下列问题:

1.厨房清洁剂呈碱性,因为里面含有NaOH。厕所清洁剂呈酸性;草木灰溶液呈碱性,溶质的化学式K2CO3。

2.正常雨水的pH约为5.6,酸雨的pH<5.6。

3.相互之间说一说溶液的酸碱度的重要意义。

【跟踪练习】

某校化学兴趣小组的同学们对部分日常生活用品的酸碱度进行了测定,他们对每种待测液都做了三次测定,然后取平均值,这样做的目的是减小偶然误差。

分析测定结果,发现各类洗发液的pH差别较大,约在7-9之间,护发素的pH均略小于7。同学们联想到洗发、护发的程序,决定探究溶液的酸碱度对头发的影响。

提出问题:溶液的酸碱度对头发有什么影响?

设计实验(1)收集某人的5束头发,分别放入不同pH溶液的烧杯中,静置约30分钟。(2)将各束头发取出,用纸巾吸干液体后观察并实验,结果如下表。

实验结论:碱性溶液会损伤头发,中性、酸性溶液对头发的影响不明显。

分析交流:洗发时使用洗发液和护发素的顺序是先用洗发液后用护发素,原因是降低碱性洗发液对头发的伤害。

【当堂训练】

教学至此,敬请使用学案当堂训练部分。

初三下册化学教案篇4

【学习目标】

(1)空气成分的探究实验。

(2)空气的主要成分和组成。

(3)纯净物和混合物的概念。

【学习重点】学生自主设计实验,探究空气中O2的体积分数。

【学习难点】初步理解测定空气中氧气含量的实验原理。

【前预习】

1.你对空气有哪些了解和认识?(如有什么样的外观?性质?含有哪些成分等)

2.用胶头滴管向试管中滴加液体的操作是怎样的?胶头滴管吸取液体的原理?

3.将带火星的木条分别插入充满空气、氧气和二氧化碳的三个集气瓶,有什么现象发生?体现了它们的什么性质?

4.生活中你见过或知道哪些污染空气的现象存在?

【堂探究】

【自主学习1】我们同学现在对空气都有了一定的认识,但是在二百多年以前,人们对空气却知之甚少。最初,人们对于物质为什么能够燃烧着迷,激发了好多人的研究兴趣,于是一些科学家对于“燃烧的本质”展开探究,经过若干科学家的不懈努力,这一奥秘逐渐被揭开,空气的成分也逐渐被人们所认识。下面让我们沿着科学家的足迹,步入空气成分的探究中吧。

阅读本第26页的内容,思考完成以下问题:

1.在拉瓦锡研究空气成分的实验中主要有什么操作,出现了哪些现象?

2.拉瓦锡研究空气成分的实验中得出了什么结论?

【实验探究】观察老师的演示实验,完成下面表格

实验步骤实验现象实验结论

检查装置的气密性

将燃烧匙中的过量红磷点燃迅速放入集气瓶中

反应停止,冷却到室温后打开止水夹

【交流讨论】请同学们结合本内容和小组讨论,共同完成下列内容:

1.写出该反应的字表达式

2.总结实验结论

3.总结实验中的注意事项,并讨论若操作不当可能引起怎样的后果?

4.在拉瓦锡试验中得出的结论是氧气约占空气总体积的1/5,而在我们的实验中,为什么空气的体积减少小于1/5?红磷熄灭后瓶内还有没有残余的氧气?

【自主学习2】阅读第27页内容,思考并讨论以下问题:

1.空气中的各成分及其所占的体积分数。

2.找出混合物和纯净物的概念。

3.判断下列物质属于混合物还是纯净物,并说明依据。

空气海水氧气石灰水冰水混合物冰

【自主学习3】阅读本第28—30页内容,完成下面问题:

1.空气中相对稳定的三种气体是?它们都有哪些主要用途?

成分主要性质主要用途

氧气

氮气

稀有气体

2.什么可以造成空气污染?有何危害?如何防治?

3.绿色化学的主要特点:

(1)充分利用资和能,采用的原料;

(2)在的条下进行反应,以减少向环境排放废物;

(3)提高原子的利用率,力图使所有作为原料的原子都被产品所消纳,实现“零排放”;

(4)生产出有利于、社区安全和的.环境友好的产品;

注:绿色化学的核心就是要利用化学原理从头消除污染。

初三下册化学教案篇5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1)了解固体物质溶解度的涵义。

(2)会利用溶解性表或溶解度曲线,查阅相关物质的溶解性或溶解度,能依据给定的数据绘制溶解度曲线。

(3)知道影响气体溶解度的一些因素,会利用有关气体溶解度的知识解释身边的一些现象。

2.过程与方法

(1)学习观察、分析实验现象,并能归纳出相应的概念。

(2)学习通过实验解决问题。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认识矛盾双方在一定条件下可互相转化的辩证思想。

(2)树立做任何事都要实事求是的观点。

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

利用溶解度曲线获得相关信息。

【教学难点】

1.固体物质溶解度的含义。

2.利用溶解度曲线获得相关信息。

教学工具

【教具准备】多媒体课件等。

教学过程

【复习提问】

上节课我们学习了饱和溶液与不饱和溶液,为什么只有在“两个一定条件”下,它们才有确定意义?

【交流回答】

改变条件可以使饱和溶液与不饱和溶液相互转化。

【导入新课】

通过前面的学习我们知道:不同物质在同一溶剂中溶解能力不同;同一种物质在不同溶剂中溶解能力也不相同。这节课我们就从量的角度研究物质的溶解能力。

【归纳总结】

定量描述物质的溶解能力(即溶解度)的要素:①在一定温度下;②等量的溶剂里,人们统一规定:在100g溶剂里;③溶液为饱和状态;④单位为g。

固体的溶解度:在一定温度下,某固态物质在100g溶剂里达到饱和状态时所溶解的质量。四大要素:①一定温度下;②100g溶剂里;③溶液为饱和状态;④溶质的质量。

【提出问题】

理解了溶解度的概念,那你了解平时所说的“易溶”、“难溶”与溶解度的关系吗?请看下面资料。

【课件展示】

溶解度的相对大小(20℃时的溶解度)

【提出问题】

我们已经学习了溶解度,那么溶解度是怎样表示的呢?

【课件展示】

教材P36表9-1

【分析小结】

上述是表示溶解度的一种方法:列表法。

列表法表示溶解度不直观,不能表示物质在任意温度时的溶解度,也不能直观表示某物质溶解度随温度变化的趋向,下面我们寻找另一种表示方法──溶解度曲线。

【活动与探究2】

请同学按教材P36~P37要求绘制溶解度曲线,并讨论回答相关问题。

【归纳总结】

通过溶解度曲线,可以判断固体物质的溶解度受温度影响的变化情况,可以比较不同物质在同一温度时溶解度的大小,也可以查出同一种物质在不同温度时的溶解度。

溶解度曲线所表示的意义:

1.溶解度的三种情况:

(1)大多数物质的'溶解度随温度的升高而增大,如KN03。

(2)少数物质的溶解度受温度的影响不大,如NaCl。

(3)极少数物质的溶解度随温度的升高而减小,如Ca(0H),。

2.交点P表示,在该温度下,A、B两种物质的溶解度相等。

3.影响固体溶解度的因素是:温度。

【提出问题】

我们研究了固体物质的溶解度,那么气体物质的溶解度又该如何表示呢?

【课件展示】

1.展示教材P38讨论,并回答有关问题。

2.烧开水时,锅底有很多小气泡,为什么?这说明了什么?

【交流回答】

1.气体的溶解度与压强有关。压强越小,溶解度越小;压强越大,溶解度越大。

2.气体的溶解度与温度有关。温度越高,溶解度越小。

【练习讨论】

如何增加养鱼池水中的含氧量?

【学生活动】

利用所学知识和阅读教材P38~P39资料讨论回答。

课后小结

【课堂小结】

本节课学习了了固体、气体物质的溶解度的概念,了解了固体溶解度的相对大小,溶解度曲线及其应用,并且通过活动与探究总结出了影响溶解度大小的因素,我们还可利用已学知识解决生活中的一些问题。

课后习题

【布置作业】

完成本课时对应练习,并提醒学生预习下一节的内容。

三、高三年级化学说课稿5篇

1.高三年级化学说课稿

一、说教材地位与作用

本章教材是新课标(人教版)高中化学的第二章第三节内容,是中学化学的重要理论之一,是整个中学化学的教学重点之一。

在高中阶段学生对氧化还原的认识是一个分阶段、螺旋上升的过程:

水平1: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认识氧化还原反应的本质和特征,氧化剂和还原剂、氧化性和还原性等基本概念;能够分析哪些化学反应属于氧化还原反应,指出氧化剂和还原剂,说出哪些物质具有氧化性或还原性,初步了解常见的氧化剂和还原剂;了解化合价与物质氧化性和还原性的关系。

水平2:在Na、Al、Fe、Cl、N、S等元素及其化合物知识的学习中,学会研究物质氧化性或还原性的思路方法,初步体会到物质的氧化性或还原性存在强弱关系,如Cl2与Fe3+的氧化性强弱等;学生初步应用电子转移守恒进行一些氧化还原反应的配平,如浓、稀XX与金属铜的反应配平;学生能够书写简单的氧化还原反应的离子方程式。

水平3:在周期表周期律的学习中,学生对物质氧化性和还原性的强弱建立规律性认识,如同周期和同主族元素得失电子能力的比较,并能够从物质结构(原子结构)的角度预测分析物质的氧化性和还原性并对比强弱关系。

水平4:在电化学内容的学习中,学生对氧化还原反应的认识达到电子转移的定量水平,对物质氧化性和还原性强弱的认识有进一步提高。在这里可以让学生掌握氧化还原方程式的配平。

水平5:高三复习,达到应用氧化还原反应解决分析综合实际问题的能力。如综合应用物质的氧化性和还原性强弱,进行定量计算、物质制备、能量转化、实验设计等综合问题,甚至还要跟其他相关的知识联系共同解决问题。

可见本节内容在高中化学学习中有着至关重要的基础作用,通过对本节教材的学习,为以后学习氧化还原反应规律的基础。

二、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能够利用化合价升降,判断反应是否为氧化还原反应。

2能从化合价变化和电子转移的角度认识氧化剂、还原剂及被氧化、被还原的概念;

3能列举中学阶段常用的氧化剂和还原剂。

4能够对日常生活中常见的氧化还原反应现象进行解释说明

过程与方法

1通过对日常生活现象的分析,初步认识氧化还原反应广泛存在于生活中;通过知识内容类比,学会判断电子转移和化合价升降的关系。

2通过参与探究活动,领悟氧化还原反应的本质和特征,培养学生善于思考、勇于解决问题的能力。

3通过材料对比方法获取信息,培养学生对信息进行加工的能力。

情感态度价值观

1通过创设问题情景,使学生在主动参与活动的过程中并积极思维,激发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

2培养学生严谨的科学态度和合作精神,体验探究过程,体验知识生成的愉悦感。

本节内容的重点

用化合价升降的观点以及电子转移的观点来认识氧化还原反应。

本节内容的难点

1用化合价升高和降低的观点以及电子转移的观点来理解氧化还原反应。

2会用“双线桥”来分析氧化还原反应。

三、学情分析

1学生刚进入高中不久有较高的学习积极性,心理状态活跃,易于调动

2学生在初中学习的基础上已初步了解原子结构的组成,并能用原子结构示意图表示原子结构及离子结构

3经过前面的学习学生初步形成了简单的分类思想,经过离子反应的学习对电解质在溶液中的形态理解的比较清楚

四、教学方法及策略

1概念教学通常是老师讲授为主,平铺直叙,课堂教学氛围比较沉闷,学生兴趣不高。为打破这种局面笔者从生活中常见的现象入手,以探究活动为主线,引导学生分析现象产生原因,主动建构氧化还原反应的概念。

2从学生比较熟悉的氯化钠、氯化氢入手,让学生从微粒的角度分析反应前后元素的形态是否发生了改变,引出氧化还原反应中原子状态的变换,从而认清氧化还原反应中化合价变化的原因。

3利用课本插图及动画模拟作为辅助手段,帮助学生理解氧化还原反应中化合价变化的原因,突破难点。

五、教学过程

【创设情境】大家是否注意过一个现象:削了皮的苹果在空气中放置一段时间后,苹果表面变成褐色;但市售的苹果汁不变色,为什么呢?(展示市售苹果汁的成分,提示其中的维生素C起到了防止苹果汁变色的作用)

提示:在空气中苹果中的Fe2+被氧化成Fe3+而使苹果变色,苹果汁中加的Vc将Fe3+还原为Fe2+而防止变色。这里面涉及到我们这节课的重点——氧化还原反应。

【板书设计】§2-3氧化还原反应

【探究活动一】请学生写出可以制取NaCl的化学反应方程式,并分析各反应中的化合价如何变化。

学生有的写出来氢氧化钠与盐酸的反应,有的写出了钠与氯气的反应……

学生完成后,引导学生从化合价变化的角度将这些化学反应分类:有化合价变化的反应和无化合价变化的反应。我们就将有化合价变化的化学反应叫做氧化还原反应。

重点分析钠和氯气反应中化合价的变化。

【探究活动二】请大家阅读课本36页,图2-11,用自己的话描述氯化钠形成过程中微粒的变化,分析形成氯化钠的过程中化合价变化的原因,并归纳化合价与电子得失的关系。

【通过讨论让学生初步感知化合价变化与电子得失的关系,由于钠和氯原子间电子的得失而使两元素分别显示+1、—1】

【活动三】若参加反应的物质中的元素都不容易得失电子化合价变化又是如何产生的?请大家看课本37页第一段,然后观看动画氯化氢形成的过程及电子对的形成和偏移情况。

【小结】氧化还原反应中得到电子(或电子对偏向)的物质所含元素化合价降低,被还原,该物质即为氧化剂;失去电子(或电对偏离)的物质所含元素化合价升高,被氧化,该物质为还原剂。

【小结】有电子转移的(得失或者偏移)的反应即为氧化还原反应。电子的转移决定了了化合价的升降。

氧化还原反应的特征:有化合价的变化

氧化还原反应的本质:有电子转移(得失或电子对的偏移)

【活动四,回扣情景】削了皮的苹果在空气中放置颜色变为褐色的过程中发生了什么变化?加入Vc起到了什么作用?

【我们如何用电子转移观点分析氧化还原反应?】

2.高三年级化学说课稿

各位评委大家好,我的说课题目是:苏教版高中化学必修1,专题3第二单元《铁、铜的获取及应用》中的“铁、铜及其化合物的应用”〔打开课件〕

一、教材的地位和作用〔说的同时打开课件这个按钮〕

“铁、铜及其化合物的应用”知识是本专题的重点之一,通过这部分内容的学习,可以加深巩固“从自然界获取铁和铜”的知识,并为下一节“钢铁的腐蚀”的学习奠定基础,故本节教材具有承上启下的作用;本部分知识体系打破了以往元素化合物知识学习中的“结构—性质—制备—用途”的模式,而是从熟悉的这些元素及其化合物在生产生活中的应用事例着手,引发学生对“他们在自然界如何存在?人类如何获取这些物质”的思考,进而产生探究的X望。这样安排的目的,是为了使学生在更广阔的视野下,认识在生产生活中有广泛应用的元素及其化合物的相关知识,了解化学在资源的利用和保护中的意义和作用,认识化学与人类生活的密切关系,培养学生运用化学知识解释与解决与化学有关的社会问题的能力,形成正确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增强社会责任感。并且通过“铁三角”的学习还能进一步巩固氧化还原反应的知识。

二、教学目标的确定〔说这句话的同时打开相应按钮〕

【知识目标】

1、了解铁、铜的物理性质及用途

2、掌握铁、铜及其重要化合物的主要性质及应用

3、掌握的Fe2+、Fe3+的检验方法

【能力目标】

1、通过铁、铜制品及课堂表述,使学生初步学会运用归纳、概括等方法对获取的信息进行加工,并能准确表述有关信息,培养学生分析问题的方法,提高综合运用知识的能力;

2、在“实验—反思—再实验—再反思”的过程中体验实验探究的方法技能。

3、通过实验设计和实验操作,使实验能力、水平得到提高。

【情感目标】

1、通过问题讨论的过程,培养学生善于合作的精神。

2、通过实验现象的观察和总结,培养学生事实求是的科学精神。

三、教学重难点〔说这名话时打开课件对应的按钮〕

重点:铁、铜的化学性质、Fe2+与Fe3+的相互转化.

难点:Fe2+与Fe3+的相互转化.

四、教法和学法〔说这句话时按课件对应的按钮(教法按一次,学法接着再按一次)〕

教法:关于本部分内容的教学,我采用学生分组实验探究法,从实验现象中分析得出结论。先引导学生从生活常识发现两者在性质上的差异,然后通过结论总结铁、铜应具有的性质,培养学生科学的学习态度及方法。

学法:学生在本节课中主要用实验,观察,对比,归纳等方法,模拟发现过程,通过推测、设计探究实验以及学生自主实验探究认识Fe2+、Fe3+的区别和转化。最后由学生总结归纳三方面的结论要点,尝试用简洁的图示方法自主构建“铁三角”关系。这样不但使学生掌握知识和技能,而且达到发展学生智能的目的,同时让学生逐步掌握研究化学的科学方法,培养学生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和学风。

五、教学的程序〔按教学的程序的按钮,以下按顺序点击〕

第一部分:情景引入

1、创设情景,引导学生以极高的兴趣进入课堂,采用图片引入法。

铁、铜是我们日常生活中经常接触到的金属材料,它们的用途特别广泛(展示图片:江阴长江大桥、火锅、门锁、电线等)你能根据图片说出它们的物理性质吗?学生回答,教师幻灯片投影总结

2、交流与讨论对于铁、铜参加的一些反应,在初中我们已经了解了一些。请你写出下列(课本72页)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或离子方程式,若是氧化还原反应指出氧化剂、还原剂。你还知道有铁、铜参加的其他反应吗?由学生分组讨论完成,比一比哪组既快又正确。

第二部分:实验探究活动

1、活动与探究----Fe2+、Fe3+的性质及互相转化

先告诉学生Fe2+、Fe3+的性质及检验方法,其次介绍Fe2+、Fe3+可以相互转化,让学生设计实验方案并完成探究实验,最后由学生得出Fe2+、Fe3+转化的条件,尝试构建“铁三角”关系。

告诉大家:Fe2+、Fe3+的检验:

⑴观察法:含Fe2+的溶液颜色为浅绿色;含Fe3+的溶液颜色为黄色色

⑵显色法:Fe3+遇KSCN溶液显血红色;Fe2+遇KSCN溶液不显血红色

【分组实验】现有下列试剂:铁粉、0.1mol·L-1FeCl3溶液、0.1mol·L-1FeCl2溶液、KSCN溶液、新制氯水(双氧水)、其它试剂和仪器。怎样设计实验来证实Fe2+和Fe3+之间的转化?

【归纳】能否用简洁的图例表示(归纳)Fe、Fe2+、Fe3+转化的关系?

2、活动与探究----Cu、Cu2+的性质及互相转化

这个实验由老师做,让学生观察实验现象并分析原因

第三部分:创新应用

创新应用一:

实验室中配制氯化亚铁溶液,试剂瓶中为何要放一枚光亮的铁钉?

创新应用二:

如何设计实验证明Fe2+和Cu2+的氧化性强弱。

3.高三年级化学说课稿

各位评委老师上午好,我是化学_____号,我今天说课的题目是__________(板书:课题、作者),下面我将从说教材、说教法和学法、说教学过程、说板书设计四个方面来对本课进行说明。

一、说教材

《XX》是鲁科版XX年级必修X(或选修X)第#单元的第#节第#课时,本节是化学教学中一个十分重要的概念,它贯穿与高中化学的始终,本节是在学生学习的基础上,介绍XX为今后学习打下重要的基础,本节内容在整个高中化学的教学中起着承上启下的作用。

结合单元教学要求和本节课特点,依据新课标中要求,我将本课的教学目标确定为:

1.知识目标:通过,学生掌握、了解。

2.能力目标:通过的教学,培养学生分析、推理、归纳总结的能力。

3.情感目标:通过本节的教学,形成相信科学、尊重科学、依靠科学的思想。养成学习自然科学的兴趣及不断进取,创新的优良品质。

二、说教法和学法

科学合理的教学方法能使教学效果事半功倍,达到教与学的和谐完美统一。基于此,我准备采用的教法是导学法、讲授法、点拨法。讲授法与导学法相结合可以系统的'传授知识,充分体现教师主导、学生主体。

学法上,我贯彻的指导思想是把“学习的主动权还给学生”,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具体的学法是讨论法、实验探究法和导学法,让学生养成自主合作探究的良好习惯。

三、说教学过程

为了完成教学目标,解决教学重点突破教学难点,课堂教学我准备按以下五个环节展开。

环节1:创设情境、引入新课,我设计的XX是()此XX以师生对话的方式展开,消除了学生上课伊始的紧张感,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

环节2:落实基础,整体感知让学生结合导学稿中(回顾与思考)环节进行自学释疑,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

环节3:提出问题、实验探究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学科,教师请学生先分组讨论。学生积极主动的思维和讨论中,加深理解和体验,有所感悟和思考,进而解决教学难点。

环节4:课堂矫正、拓展延伸

拓展学生的知识面和阅读范围,满足学生的XXX等等之类

环节5:课堂小结、巩固迁移

在学习本节教学内容后进行简单的总结,让学生对所学的内容有系统的认识,并通过练习在巩固所学的知识。

四、说板书设计

好的板书就像一份微型教案,此板书力图全面而简明的将授课内容传递给学生,清晰直观,便于学生理解和记忆,理清文章脉络。

4.高三年级化学说课稿

一、用途广泛的金属材料——说教材

本节课是《用途广泛的金属材料》。金属材料是与我们的生活密切联系的教学内容。

二、用途广泛的金属材料——说学情

在物理课的相关学习中,学和生对金属的物理性质已有了一定的了解,在生活中也经常接触到一些金属制品,因此,学生对金属、金属材料及其在生活、生产中的广泛应用已有不同程度的认识。此前,学生也具备了一定的问题探究能力,能通过查找资料、调查研究进行一些分析和总结。但由于学生参与自主学习时承担责任的意愿和能力有所不同,需要教师给予一定的帮助。

三、用途广泛的金属材料——说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通过日常生活中广泛使用金属材料等具体事例,认识金属材料与人类生活和社会发展的密切关系。

(2)了解常见金属的物理性质,知道物质的性质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物质的用途,但同时还需考虑如价格、资源以及废料是否易于回收等其他因素。

(3)能区分生铁和钢,认识金属与金属材料的关系。

过程与方法:

(1)引导学生自主实验探究金属的物理性质,培养学生的实验探究能力。

(2)通过讨论探究物质的性质与用途的关系,培养学生综合分析问题的能力。

(3)培养学生学会主动与他人进行交流和讨论,清楚地表达自己的观点,逐步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和学习方法。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日常生活中广泛应用金属材料的具体事例,认识金属材料与人类生活和社会发展的密切关系。

四、用途广泛的金属材料——说重点、难点

重点:

(1)引导学生自主探究金属的物理性质。

(2)物质性质与用途之间的辩证关系。

难点:

(1)培养学生运用探究方法得出相关结论的能力。

(2)提高学生综合分析问题的能力。

五、用途广泛的金属材料——说教法

根据化学课程标准“要培养学生科学探究能力,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的要求,以及本节课的内容。我确定的教学方法是:采用实验探究法,按照提出问题—实验探究—观察分析—得出结论的程序实行探究式讨论教学

通过教学,将学生的思维活动由认识知识到认识方法,由书本知识拓展到课外知识,教学活动层次逐步深化,学生的个性得到的张扬,学生的学习兴趣保持在兴奋的状态。

六、用途广泛的金属材料——说学法

由于本课实验的探究的内容很多,学生的思维又特别活跃,学生主动参与探究式的学习方式中,会使学生在实践过程中学生会取长补短,形成技能,培养合作意识,使创新能力逐步得到发展。

七、用途广泛的金属材料——说教学过程

课堂导入:教师讲授前面已学习了碳、氢、氧等非金属单质的知识,今天我们要研究另一类单质-金属。请同学们说出日常生活中接触到的金属制品,并展示他们课前收集到的金属制品,如:铜钱、硬币、纪念章等,使学生感觉到我们的生活离不开金属材料。并用多媒体播放金属材料在生产、生活和社会等各个领域中的应用资料,请同学们讲出,还有哪些领域用到了金属制品,进一步突出化学与社会的密切联系,同时也增强了学生对金属材料的兴趣和好奇心,从而产生了解金属性质的探究欲。

新课讲授:

教师创设问题情景:我们知道金属有很多用途,可为什么金属会有这么广泛的用途呢这是由它们本身所具有的一些物理性质决定的。同学们想知道金属的性质吗

请学生利用实验台上的仪器、材料,尽可能多地探究出金属的物理性质。(教师可以预先设计一些试验步骤,并在多媒体上放映。)

学生分别取出铁丝、铜丝、铝丝。①用细砂纸打磨这些金属丝,用滤纸擦拭后,观察它们的颜色和光泽;②用力试试它们是否容易被弯曲、折断;③分别用小刀割一下;④分别用铁锤用力锤一下;⑤用手拿着金属丝的一端,在酒精灯上加热另一端,试试它们能不能传热;⑥用电池、小灯泡试试它们能不能导电。

学生汇报自己的实验结果,介绍实验探究方法,同时进行师生评价。科学探究结束,让学生归纳出常见金属的物理性质,如:大多数是银白色,有金属光泽,常温下多数是固体,密度、硬度一般较大,有良好的导电导热性和延展性等。

多媒体展示物理性质图

教师指出:金属除具有一些共同的物理性质外,还具有各自的特性。如:铁、铝等大多数金属都呈银白色,但铜却呈紫红色,金呈黄色;在常温下,铁、铝、铜等大多数金属都是固体,但体温计中的汞却是液体……金属的导电性、导热性、密度、熔点、硬度等物理性质差别也较大。出示几种金属的物理性质数据表,请同学们分析,留意导电性,密度,熔点,熔点最低,硬度金属是什么等)的物理性质。

5.高三年级化学说课稿

一、教材分析:

1.教材的地位及其作用:

此次课选自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出版的《高中化学》上册第一章。氧化—还原反应是一类重要的化学反应,研究氧化—还原反应的实质和规律,对学好化学是非常重要的。在学习许多重要元素以及化合物知识时,凡涉及元素价态变化的反应都是氧化—还原反应,只有让学生掌握氧化—还原反应的基本概念,才能使他们理解这些反应的实质,所以本节内容在本章中既是重点又是难点。

2.教学目标

根据本节课的教学以及教学大纲的要求,参照学生现有的知识水平和理解能力确定一下教学目标。

知识技能:初步掌握根据化合价的变化和电子转移的观点分析氧化还原反应的方法,加深对氧化、还原、氧化剂、还原剂,氧化—还原反应等概念的理解和掌握;学会用化合价的变化和电子转移的观点判断氧化还原反应;学会用箭头表示电子转移的方向和数目;理解氧化还原的实质。

能力培养:通过对氧化—还原反应分析,使学生学会分析问题的方法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科学思想:对学生进行对立统一和透过现象看本质的辩证唯物主义观点的教育。

科学品质:激发创造意识,培养勇于探索认识新事物的优良品质。

3.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用化合价的变化和电子转移的观点认识氧化—还原反应、氧化剂、还原剂等概念,理解氧化—还原反应的本质。

难点:从电子转移的观点来分析理解氧化—还原反应的本质,从现象到本质的认识过程。

二、教学方法:

以讲解、分析、体温、概括为主体,抓住化合价变化跟电子得失的关系着一关键,通过氢气与氧化铜反应,钠在氯气中燃烧等例子,从得失氧、化合价升降、电子的转移等一一揭示反应的实质,这样在教给学生知识的同时又教给学生分析问题的方法,有助于培养学生能力,在教学过程中通过讲练提问讨论归纳总结的程序将问题逐步引向深入,使学生在了解程序下一步步完成学习化学的思维活动,充分调动教与学两方面的积极性,使学生对知识有清晰的认识,从而达到良好的教学效果,同时让学生明白氧化—还原反应是矛盾对立的,同时又是统一的,以此对学生进行辩证唯物主义教育。

三、学法指导:

复习初中学过的知识,注重初、高中知识的衔接,采用讲练结合,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让每一个学生都学有所的。鼓励学生做笔记并思考,分析归纳总结,让学生参与“学中练,练中学”。在练习中,可让学生依老师的思维模式,将知识运用到实际中,理解后再按适合自己的方法理解、记忆,最后将知识转化为能力。

四、教学程序:

1.导入新课:

复习初中学生的氧化反应和还原反应,自然过渡到新知识,使学生的思维很快进入课堂学习状态,XX是这样设计的:首先让学生写出氢气还原氧化铜的化学方程式,同学思考回答:“氧化铜失去铜,发生还原反应,氢气得到氧发生氧化反应,像这样一种物质被氧化,另一种物质被还原叫氧化—还原反应。”同学们在氧化反应、还原反应,已经掌握了有关氧化—还原反应的基础知识,现在我们就进一步学习有关知识。

2.讲授新知识

以Na在Cl2中燃烧和H2与CuO反应为例,通过得失氧情况和价态分析,总结如何判断氧化—还原反应,即:

(一)氧化—还原反应的外部特征:化合价升降。启发学生通过现象看本质,分析元素化合价变化原因,认识反应前后元素化合价的改变是氧化还原反应的主要特征。

(二)氧化—还原反应的内部本质:电子转移。电子得失、电子对偏移,氧化反应,失e、价升;还原反应,得e、价降。从而解除疑难,进行下一环学习。

(三)氧化—还原反应、氧化剂、还原剂:氧化剂,得电子的物质(化合价降低),具有氧化性;还原剂,失电子的物质(化合价升高),具有还原性。就这样边讲课边板书,在化学方程式上画线,标明化合价及电子得失,启发学生分析讨论,并总结归纳。教会学生用箭头表示电子转移的方向和数目。即:化合价降低,得2e,被还原

化合价降低,得2e,被还原

氧化剂还原剂

为了理解,加深记忆,让学生先看几分钟书,然后让一位学生上台写出H2在Cl2中燃烧这个化学反应,并分析,即:

价升,(电子对偏离)发生氧化反应;价降,(电子对偏向)发生还原反应。

为了使知识更清晰,可以给出小节,并给出类似题型的练习题,达到巩固加强。最后一起总结出氧化—还原反应的规律,即:

接受电子失去电子

化合价降低化合价升高

被还原被氧化

具有氧化性具有还原性

四、氧化—还原反应的规律和记忆方法:

1.总结:元素化合价升高则原子失去电子,被氧化,发生氧化反应,该物质是还原剂,具有还原性;元素化合价降低,则原子得到电子,被还原,发生还原反应,该物质是氧化剂,具有氧化性。

2.分析四种类型的化学反应,总结出复分解反应不是氧化—还原反应,置换反应都是氧化—还原反应,分解反应和化合反应是否是氧化—还原反应,得看元素化合价在反应前后有无变化。

3.联系反馈:

写出Zn与HCl反应,Cu在Cl2中燃烧的反应式,并标出化合价、氧化剂、还原剂并同时布置课后作业,以达到巩固新知识,培养分析问题的能力,同时可以发生学生的理解方面存在的问题,及时给予透彻讲解,使其完全理解。

4.小结

5.布置作业

参考资料:选矿优化控制